学术投稿

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持有态度的质性研究

过丽珍;田君;谷红杰

关键词:医护人员, 心肺复苏, 家属在场, 人文建设, 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持有的态度,探讨其临床开展的可行性,为推进医院人文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现象学方法对5名医生及7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原则分析资料.结果 医护人员认为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影响抢救,增加工作压力,造成家属心理阴影,同时认为需尊重患者家属意愿,表示如果有政策支持,愿意尝试.并期望接受相关培训及实践.结论 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持否定、消极的态度,需针对相关环节进行干预,推进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的实施,推进医院人文及文化建设.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目的 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 将887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2例和观察组4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对照组发生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褚婕;严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对预住院患者术前准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对预住院患者术前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预住院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1 5例和观察组23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处理,观察组实施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诊疗流程、微信教育、术前准备的无缝隙管理.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缺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对预住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前准备缺失率,提高术前知识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促进手术顺利实施.

    作者:李怡巍;周萍;熊倩;黄彬洋;刘晓瑞;何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护理与管理的证据综合

    目的 汇集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操作性疼痛护理及管理的佳证据,为烧伤专科疼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 图书馆、OVID循证数据库、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EMBASE、RNAO、NGC建库至2016年12月公开发表的烧伤创面操作性疼痛管理有关的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明确标准证据等级及推荐级别.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证据条目28条,证据内容涉及创面换药期间疼痛评估、操作技术、压力应对策略、非药物辅助干预措施、敷料选择、创面水疗等.结论 减轻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操作性疼痛需优化操作技术,遵循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决策,促进高级护理实践在烧伤领域的发展.

    作者:陈琛;陆巍;傅巧美;陈婧婧;谢芳;杜元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持有态度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持有的态度,探讨其临床开展的可行性,为推进医院人文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现象学方法对5名医生及7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原则分析资料.结果 医护人员认为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影响抢救,增加工作压力,造成家属心理阴影,同时认为需尊重患者家属意愿,表示如果有政策支持,愿意尝试.并期望接受相关培训及实践.结论 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持否定、消极的态度,需针对相关环节进行干预,推进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的实施,推进医院人文及文化建设.

    作者:过丽珍;田君;谷红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老年吞咽障碍后误吸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老年吞咽障碍后误吸患者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7例老年吞咽障碍后误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干预组28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延续护理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延续护理服务.干预后采用吞咽障碍指数问卷(DHI)、体重指数评价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DHI中误吸症状、心理障碍、营养与呼吸功能受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总分及健康宣教、护理效率、家庭康复管理、服务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延续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吞咽障碍后误吸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营养状况,并提高其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魏婷;刘晓霞;聂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回授法的专科视频教育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回授法的视频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髋关节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护理,干预组开展基于回授法的专科视频教育.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回授法的专科视频教育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穆红;安帅;李俊;王丽丽;贺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判定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介绍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判定方法,并从皮试液、患者、操作者、操作技术,医疗护理文件书写等方面阐述影响结果判定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准确判定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杭莺;王娜;应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的构建

    目的 构建“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方法 采用文献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初步拟定“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运用Delphi法对3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筛选.结果 2轮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89%、95.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4、0.300(均P<0.01).终构建的培训方案包括教学能力培训、临床护理能力培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科研能力培训、专业发展能力培训、人际沟通能力培训、法律与伦理实践能力培训7个一级指标及其所属的31个二级指标和106个三级指标,确定了培训学时、方法及评价方式.结论 该培训方案获得专家的认可,能够为各院校对“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作者:李静;芦桂芝;黄卉;陈颖丽;宋艳蕾;张慧琳;王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国外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指南解读

    从疼痛筛查、全面疼痛评估、疼痛的动态评估和再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有关疼痛管理的知识及理念、选择患者适合的科学疼痛评估工具及疼痛评估的记录6个环节,解读国外3项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指南的环节和内容,思考其对我国开展疼痛评估循证护理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开展优质的疼痛评估循证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黎晓艳;童莺歌;陈佳佳;黄静;陈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产后女性疲乏与气质类型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产后女性的疲乏现状及与气质类型、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产后疲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疲乏评定量表、气质评定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13 6名产后女性.结果 存在产后疲乏症状的女性占75.00%,整体属于中度疲乏;产后女性为多血质型气质的占17.65%,胆汁质型69.12%,粘液质型7.35%,抑郁质型5.88%;产后女性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0.65±0.21)分、自责(0.47±0.16)分、求助(0.51±0.19)分、幻想(0.47±0.14)分、退避(0.46±0.12)分、合理化(0.40±0.13)分.回归分析显示,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自责、退避为产后疲乏程度的预测因子(调整R2=0.209).结论 胆汁质和抑郁质型气质、自责、退避型应对方式是产后疲乏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产后女性的气质类型和应对方式,预防产后疲乏发生.

    作者:赵梨媛;肖红;黄莎;马胜男;谢雅琴;李璐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书写表达对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书写表达对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搜集国内外乳腺癌患者运用书写表达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书写表达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的消极躯体症状(MD-11.16;95%CI=-15.61,-6.71),减少与癌症相关的医疗就诊次数(MD=-1.69;95%CI=-2.30,-1.08),提高干预后1个月的生存质量(MD=7.31;95%CI=0.92,13.70);但对患者长时期的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无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书写表达有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躯体症状,提高短期生存质量,但对长期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无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柯键;欧阳艳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在胸腔闭式引流进展性案例实践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在外科护理胸腔闭式引流进展性案例实践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级三年制普通护理专业2个专科班的98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考核,2014级2个班的99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考核.考核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和临床综合技能成绩,学生对自己考核过程表现、考核教师的满意度及教师对学生在操作考核过程中表现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对胸腔闭式引流实践考核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的理论及综合技能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考核的满意率,促进护生理论、实践技能成绩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卢玉仙;高薇;徐益荣;武晶晶;魏志明;王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术器械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手术器械的质量现状,为保障手术顺利及患者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706份手术器械,共计26 445件进行完整性和功能性检测.结果 检测的26 445件手术器械中,其中完好器械占38.6%,表面损伤器械占6.7%,需要修理器械占13.2%,需要替换的器械占41.5%.结论 手术器械总体质量较差,应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供应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合理确定手术器械的份数及配置,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徐梅;蒲霞;王惠珍;张圣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问题导向管理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

    目的 探索问题导向管理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设计适合二级医院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量表,对13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针对满意度低的问题重点改进,1年后再次评价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结果 改进后,护士对护理工具的更新使用速度,护理质量的检查频率、方式,对护士职业生涯指导,护理科研管理,护士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护理队伍绩效管理体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均P<0.05).结论 以护理人员切身关注的问题为导向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红梅;冯晓玲;李育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介绍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分析其在健康教育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优势,从健康手册、健康教育游戏、多媒体演示、社区仿真讲座及自我教育5种形式系统阐述其在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剖析其现实挑战,旨在为增强现实技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琦;陈燕;林静;梁百慧;洪净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认知续线理论对护士疼痛管理临床决策认知的分析

    目的 探讨护士认知类型对疼痛管理临床决策的影响.方法 将便利选取的122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各61名,分为阅读架构良好资料(良好组)和架构不良资料(不良组),资料阅读后口头报告其思维过程及疼痛处理措施.对报告内容应用内容分析法编码.结果 两组应用直觉认知和分析认知的护士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认知类型的护士选择疼痛评估、给予镇痛药、给予物理镇痛措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镇痛疗效的评价、寻求医疗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协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分析型和准理性型认知护士处理疼痛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结论 护士认知类型对其疼痛管理临床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准理性型认知护士进行疼痛管理时倾向于选择更多的疼痛处理措施.

    作者:邢宝坤;郭劲男;夏莹;杨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新疆地区不同等级医院对“订单式”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研究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不同等级医院对订单式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为建立新疆地区“订单式”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南北疆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各40所,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通过邮局和网络发放并回收问卷.结果 新疆地区不同等级医院愿意参与订单式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者占75.83%,三级医院参与订单式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意愿高(P<0.01).一、二、三级医院愿意参与订单式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原因分别是符合当地居民健康需求、符合医院发展特色、符合医院专科护理人才匮乏的需求,对订单的首位岗位需求分别是全科护士、助产士及重症监护护士.结论 不同等级医院对订单式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同,参与培养的原因及需求的岗位均不同.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根据不同等级医院的发展定位培养护理人才,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的新途径.

    作者:吕孝臣;刘漪;周晓洁;杜兴军;林素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CDIO模式的护士创新能力培训效果探讨

    目的 基于CDIO模式设计护理创新培训内容,探讨其对护士创新能力培训的效果.方法 组建研究团队,在开展创新培训内容需求调查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借鉴CDIO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与大纲,构建护理创新培训内容,并在创新导师的带领下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对133名护理创新团队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前及结束后6个月,对创新团队队员进行创新行为调查.结果 培训结束后6个月护理创新团队队员的创新行为程度及得分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 基于CDIO理念的护理创新培训内容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在职培训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了创新思维的产生,通过护理创新内容的学习,护士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江燕;孙丽凯;余云红;蔡纯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二胎护士孕期工作及家庭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二胎护士孕期工作及家庭生活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8名二胎护士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对母体健康及胎儿发育的担忧、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变化、职业规划扰乱5个主题.结论 二胎护士在孕期承受来自工作及家庭的身心压力,应积极调整心态,提高身心素质;管理者应加强对二胎护士的人文关怀,以减轻其压力.

    作者:马琴;王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肌无力认知的研究进展

    介绍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概念、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综述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认知现状、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旨在提高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

    作者:谢霖;罗健;李苗苗;胡霞;朱晓敏;柯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