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患者与护士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对比研究

郑智慧;姜小鹰;陈艳清

关键词:艾滋病, 护理人员, 护理服务质量, 评价
摘要:目的 了解艾滋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为提高艾滋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住院艾滋病患者105例,对其所接受的临床护理服务进行现场观察,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各项护理措施的执行达标程度及质量.结果 患者对29个条目评价得分均值为3.02~3.51分,评估员对29个条目评分均值为1.00~5.00分,两者对24个条目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艾滋病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处于一般水平,患者与护士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感知存在差异.艾滋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应加强心理护理和社会文化支持措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首诊责任护士家庭跟进照料对老年卧床患者出院指导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首诊责任护士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出院指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后回归家庭的120例老年卧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为轮班制责任护士按常规登记资料及评估患者情况,访视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为首诊责任护士从入院首次接诊到患者回归家庭全程负责该患者的访视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出院指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系统治疗、康复锻炼、并发症预防、生活方式、按时复诊方面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首诊责任护士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可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卧床患者健康预后.

    作者: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黄巧;李秀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腹膜透析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为延续护理服务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项目和随访方式选择的调查.结果 除心理疏导外,患者对15个条目的需求均在80%以上,以健康教育的需求高,其次为专科护理.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是患者认为能接受的实施方式.结论 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强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腹膜透析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

    作者:杨倩蓉;杨明莹;王剑松;于云霞;曹颖;苟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ICU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ICU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和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对336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同情心疲乏均分(3.14±0.10)分,其中精神紧张、热情丧失和情感淡漠3个维度的均分超过了3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年限和护士职业价值观中的行动主义、照顾提供是影响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因素,共解释23.3%的变异量.结论 ICU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ICU护士和管理者应从影响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因素上着手,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谢素芸;范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集体活动干预在摄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体活动治疗对摄食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30例摄食障碍患者开展集体活动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运动治疗、音乐治疗及书法、绘画等其他形式集体活动.结果 患者BMI由干预前的14.68分别升至干预4、8、12周的15.32、17.38、18.97分;出院后随访6~24个月,仅5例复发.结论 集体活动干预是摄食障碍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辛迪;周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358名本科三年级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08名)和对照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3个月,实验组组织开展医院志愿者活动3个月后见习,见习结束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两组护生(有效评价资料分别为200份和145份)的评判性思维进行测量.结果 实验组寻求真相、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玉雪;金瑞华;郑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 设计制作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由护理人员将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粘贴在提示牌上,科室定期进行集中讨论与改进.结果 自实施以来,全院共提出护理安全问题172个,其中123个问题被采纳并解决,可行率达71.5%;待讨论问题49个.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由2011年6.5%下降至2012年1.2%,患者满意度由2011年95.3%上升至2012年98.7%.结论 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可有效提高安全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彭翔;周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指征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静脉条索状改变血管的病理变化转归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拔管指征.方法 将24只大耳健康新西兰白兔的耳缘静脉(48条)随机分为三组,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分别留置72h、120 h和168 h,拔针前评估静脉有无条索状改变;对所有拔除静脉留置针7d后的静脉血管活体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随着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其静脉条索状改变发生率增加,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拔除静脉留置针7d后的静脉血管活体标本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触及条索状改变的静脉血管切片均有较大机化血栓且再通呈网状或环状贴在血管内部,造成血管腔变窄或半堵塞,使留置部位静脉血管功能受损甚至失去功能.结论 不应以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作为静脉留置针拔除指征,而应以时间为参考条件基础上,注重局部表现的评估,在患者留置72 h后应每天在输液前、输液后和患者主诉不适时评估血管,在有静脉炎早期表现时,及时拔出静脉留置针,避免静脉发生条索状改变.

    作者:赵改婷;王丽敏;郝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院内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目的 构建院内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化培养模式.方法 对50名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实验组)实施以文献为模板,通过小组合作,老师指导下选题的系统培养模式,并与实施传统教学的45名护理本科生(对照组)进行科研能力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科研能力的自我评价及老师对其科研能力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参与科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以文献为模板,通过小组合作,老师指导下选题的系统培养模式有助于护理本科生在院内实习阶段科研能力的提高.

    作者:廖小卿;邓小梅;曾杏珍;丁小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个案管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个案管理目前应用较多的领域包括糖尿病、心力衰竭、乳腺癌、哮喘、HIV、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腹膜透析等.提出我国进行的系统化、程序化的个案管理研究较少,所涉及专科领域较窄,专科护士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深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个案管理模式.

    作者:童亚慧;乔建歌;杨青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对此类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政府制定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0例病情稳定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其性格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组精神病理人格、性格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掩饰性维度分高于常模(P<0.05,P<0.01);患者精神病理人格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性格内外向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患者情绪不稳,精神质明显,具有攻击的危险性;并且越倾向精神质和外向的患者,情绪越易失控,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面对突发的生活事件.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评估、预测其攻击行为及采取认知与行为治疗干预,建设由医院、民政、公安、社区联合参与的治疗协作网,以减少肇事肇祸的发生.

    作者:邱吉玲;廖彩虹;朱琳;黄萍;陈虹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基于JCI标准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JCI标准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的设计与运用效果.方法 以心内科206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使用基于JCI标准自行设计的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并依据其得分评价患者能否接受家属探视.228例患者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时间和方式探视.结果 对照组均接受探视,期间病情变化83例(36.40%);观察组162例接受探视,期间30例(18.52%)发生病情变化.两组病情变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JCI标准的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能客观评价心内科患者是否适宜探视,避免探视诱发病情变化,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吴慧琴;王家美;李强;李云波;吴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军队三甲综合医院护士职业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军队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职业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理职业风险评估问卷对859名军队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总体职业风险指数10.31±4.87,高度风险项目为骨骼肌肉不适、倒班危害、职业挫折感及针刺伤;不同科室、职称、工作年限护士对职业风险的感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职业风险总体处于中度偏低水平,应关注高度风险项目,有目的地减少其职业危害,并针对不同特征护士进行区别化、有重点的培训,以确保护士身心健康.

    作者:李晓芳;唐静;时敏秀;李秀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 检验第2版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WRQoL-2)在国内护士群体中使用的信效度.方法 将WRQoL-2翻译成中文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某三甲医院388名护士进行调查,用SPSS21.0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量表CVI为0.91,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39,各因子α系数为0.652~0.859.采用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2.8%.结论 WRQoL-2信效度较好,可作为国内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评估工具.

    作者:邵亚;廖少玲;钟慧琴;卜淑娟;文若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腹膜透析患者个体量化食谱的应用

    目的 评价个体量化食谱指导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疗效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实施腹膜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前者实施传统饮食指导;后者由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在综合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后,制定个体量化食谱饮食指导进行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实施前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本组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个体量化食谱指导,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慧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综合性医院护士站品牌接触点的研究

    目的 挖掘患者认为的护士站内医院关键接触点,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站接触点问卷对213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排在前3位的关键接触点为:护士服务态度(72.8%)、护士各项操作熟练程度与规范性(58.2%),以及配药室环境(31.9%);不同学历、职业的患者认为的关键接触点略有不同.结论 护理管理者在做好接触点管理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学历、职业,抓住关键接触点,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岳伟伟;崔德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ICU护理风险分析

    目的 减少ICU护理风险,提高ICU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方法 引入集对分析理论,讨论ICU护理风险分析步骤及风险水平,并结合集对势判断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态势.结果 i取值不同,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所属等级不同;ICU护理风险瞬时态势属于反势.结论 集对分析理论适合ICU护理风险分析,科学、合理.

    作者:王双;王海龙;穆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益神安眠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护士睡眠障碍

    目的 探讨益神安眠贴联合耳穴贴压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护士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86名患有睡眠障碍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44名和对照组42名.对照组予以认知教育干预,观察组予以益神安眠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干预4周后采用简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疲劳评定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结束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疲劳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神安眠贴联合耳穴贴压能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护士的睡眠质量,缓解其疲劳程度.

    作者:陈兆蓉;刘太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湖北省三级医院血液净化护理人员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三级医院血液净化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和需求,为湖北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湖北省28所三级医院的239名血液净化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3%的护士认为参加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很有必要;希望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血液净化患者的管理、血液净化患者的监护与急救技术、血液净化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实践技能、血液净化的质量管理与操作规程等;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是没有培训的信息和机会、领导不支持、单位经费不足等;209人(87.4%)选择课堂理论讲授与专科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论 开展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很有必要,相关领导应该重视专科护士培训,为培训创造有利的条件;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优化课程设置.

    作者:鄢建军;张仲华;严贺;吴会军;程敏;朱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出院肺结核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设置需求研究

    目的 探讨出院肺结核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设置需求,为建立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续护理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出院的68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的后续管理服务、与医疗相适应的护理服务、专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共4个维度,37个条目.结果 64.1%出院肺结核患者对护理服务项目完全需求,23.3%部分需求,12.6%不需求,对出院后4个维度的服务项目需求率为61.3%~95.6%,51.3%患者能承受基本费用在800~1 000元/月,出院肺结核患者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受患者年龄、家庭经济因素、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患者文化程度的影响(P<0.05,P<0.01).结论 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出院后需要各种护理服务项目,应当健全出院肺结核患者各种护理服务项目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出院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作者:钟凯惠;钟明思;李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自动拦截过敏药物电子化流程的管理控制

    目的 探讨及时、有效地拦截过敏药物的误开、保障患者安全的流程管控模式.方法 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进行电子化流程管理,包括药物的收集选定、计算机系统程序设置、人员培训及相关的流程管理等.结果 实行自动拦截过敏药物电子化流程管理后,无一例误开过敏药物现象.结论 自动拦截过敏药物电子化流程管理控制的实施,在预防误开过敏药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少英;黄少斌;欧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