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影;李秋洁
目的 探讨对关节镜下单排铆钉固定修复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对31例肩袖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行单排铆钉固定修复术,术后均实施系统化无缝隙优质护理,护理重点为分阶段实施康复训炼,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避免关节粘连.结果 31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康复锻炼,术后3个月,患肩主动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体侧内旋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由术前(59.83±4.61)分提高到(90.03±3.17)分.随访6个月,28例患者无疼痛残留,3例残留轻度的疼痛.结论 对关节镜下单排铆钉固定修复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行系统的个体化、阶段性康复护理可促进肩关节功能有效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庞剑剑;真启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介绍了造口适应的概念以及目前造口适应水平测量工具的研究情况,包括各测量量表的结构、信效度、各量表之间的区别以及应用情况等,以促进我国造口患者适应水平的深入研究.
作者:曾建青;王玉玲;郭立双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对临床实践能力这一概念进行评判性分析,在综合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尝试界定其概念、内涵及特征.临床实践能力与临床能力在属性和特征方面较为不同,本质是知识的运用,具有情境性及发展性.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规范相关术语,并关注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获得、通过怎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韩影;李秋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实施区域专科分组排班与层级管理干预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管理前)为常规专科组管理,护士长负责排班,设置8个手术专科组,由8名专科组长负责专科业务管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管理后)实施区域专科分组排班与层级管理:将8个专科组人员划分为4大区域组,由4位区域组长负责组内排班、手术调配及各项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手术室监督与总体管理.结果 管理后,第1台手术9:00之前准点开台率从72.81%提高到85.20%、接台手术等待时间从(61.82±6.15)min缩短到(57.15±5.97)min、月平均手术量从(1 753.63±111.15)台次增加到(1 821.52±96.61)台次;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从0.09%降至0.04%;手术患者、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的总体满意分别从89.00%、88.78%、87.63%提高到95.00%、98.10%、97.94%,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手术室实施区域专科分组排班与层级管理,能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和医护患三方的满意度.
作者:刘新莲;戴红霞;常后婵;钟爱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水中分娩对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观察实施水中分娩的产妇450例(研究组)耻骨联合分离发生情况,并与同期实施传统分娩的450例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发生耻骨联合分离47例(10.4%),研究组发生20例(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水中分娩能增加产妇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关节韧带松弛柔软,有助于胎儿顺利通过产道,减少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张风菊;赵海军;刘爱民;李丽;崔改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用专业技能指导表在患者间歇导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神经源膀胱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制间歇导尿用专业技能指导表,按表中内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前1d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并调查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无菌间歇导尿、自我管理膀胱、膀胱再训练、并发症观察的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间歇导尿患者按照间歇导尿专业技能指导表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燕;李丹丹;陈丽丽;周舒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构建护理人员薪酬管理体系.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Delphi、层次分析法、调查性研究、因子分析、信息化等技术研究方法,共分为5个阶段9个步骤构建了护理人员薪酬管理体系.结果 薪酬管理体系由基本工资、绩效、福利津贴3部分构成,其中的绩效工资以护理单元为考核单位从3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结论 护理人员薪酬管理体系的构成合理,研究方法适用,研究结果可信度高,充分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了效益大化的管理理念.
作者:樊落;齐海燕;席淑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地区开展PICC技术的20所医院共39个病区进行调查.结果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84%;29个病区在床旁完成PICC穿刺操作,仅10个病区配备有专门的PICC操作室;35个病区的PICC置管由有资质的PICC专科护士实施,但16个病区PICC的维护护士未经过专科知识技能培训.所有病区未采用相关量表进行术前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仅有8个病区在术前进行了患者体重指数的评估,13个病区未进行术中或术后导管尖端定位;对异位导管处理、肢体活动指导方面也不尽相同.结论 重庆地区护理人员在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预防方面意识有待加强,应从术前综合评估、术后维护上加强培训,建立标准化的预防流程,减少其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潘龙芳;杨相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初步在医院护理管理层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临床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法 以绩效管理理论、胜任特征理论、绩效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法、深入访谈法、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的筛选;采用改进的Saaty权重法和重要性程度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结果 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均较高,终构建了舍3个Ⅰ级指标、9个Ⅱ级指标、24个Ⅲ级指标、88个Ⅳ级指标的临床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确定了Ⅰ、Ⅱ、Ⅲ级指标的权重.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可为护理管理人员构建具有专科护理特点的、各层级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借鉴,为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奠定基础.
作者:李秋洁;孙宁;韩炫烨;满晶;孔繁莹;吕冬梅;杨玉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 调查505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以及是否实施侵入性操作.采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标本792份进行细菌监测.结果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77%,其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6.96%.接受过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者(均P<0.01).环境细菌监测合格率为61.36%.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重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严防交叉感染,加强基础护理,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桂兰;高作良;阮巧芬;王迎春;柯晓燕;黄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患者的护理对策,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36例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和系统护理.结果 36例中治愈33例(91.67%),住院时间47~89(54.0±3.6)d出院;3例死亡(2例死于严重全身感染,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在及时透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大面积烧伤并发肾衰竭的患者给予创面封闭、全面营养支持、对症护理是成功救治患者的关键因素.
作者:龙红琼;张璞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OEC模式在无痛病房无痛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无痛病房收治的576例需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评估其一般情况及生活质量指标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8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的镇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模式下开展OEC模式,建立护理工作的检查体系、责任体系和考评体系,落实护理工作的考核机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平均值、平均住院日、护理工作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落实率和患者对无痛病房满意度.结果 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疼痛护理落实率和患者对无痛病房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OEC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无痛康复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凌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系统评价持续鼻饲和间歇鼻饲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MEDLIN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所有关于持续鼻饲或间歇鼻饲对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S.1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泵入鼻饲营养液的方式与传统分次推注营养液的方式比较,腹泻、腹胀、胃潴留、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应激性胃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是4项关于24 h持续泵入与24 h间歇泵入两种鼻饲方式的研究结果示,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持续鼻饲方案,可以降低腹胀、胃潴留、腹泻、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鼻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胡延秋;程云;王银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恒温护垫热敷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将260例经肘部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32例),两组均由静疗专科护士按照标准穿刺置管,观察组置管12h后予恒温护垫热敷,对照组行常规湿热敷,每天3次,每次30 min,连续3d.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分别为6.25%、3.91%,对照组分别为6.82%、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恒温护垫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可有效减少直接护理时间.
作者:张丽华;唐红兰;钱湘云;殷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创伤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抢救室救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创伤患者106例为对照组,依靠生命体征和临床经验判断,无预警分级转运,共转运211例次.将2013年7~12月在我科抢救室救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创伤患者136例为观察组,采用校正院前指数结合创伤评估程序进行预警分级转运,共转运255例次.结果 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相关科室对转运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创伤评估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运送质量,保证了转运过程及时、安全和通畅,提高了科室间合作满意度.
作者:张阳春;吴敏;季学丽;李玫;陈旭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就医院延伸服务具有多学科团队协作、服务对象特殊、服务形式灵活的特点,以及目前相关研究的成本、效果状况、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医院延伸护理服务与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张爱迪;王潇;严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外科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压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减轻外科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压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临床护理教师角色压力量表对北京某三甲临床教学医院64名外科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外科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压力得分56~189(121.47±27.13)分;不同原始学历、承担全部家庭责任的比例、对护理专业的兴趣、目前是否攻读学位、指导学生的层次、担任临床护理教师后是否参加培训的临床护理教师角色压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带教年限与角色压力得分呈正相关(r=0.377、0.300,均P<0.01).结论 外科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压力水平较高;建议医院增加专职临床带教老师,使其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临床教学.
作者:张卜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对6例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胸腔腹膜后联合入行手术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重建术,手术效果满意,患者均存活至今.提出巡回护士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为患者安置好上半身45°侧卧位,阻断动脉瘤远、近端前进行全身肝素化,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器械护士备好阻断钳、血管缝合线、人造血管,术中及时传递手术器械是手术配合的要点.
作者:杨英;何江慧;阮满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Australian Triage Scale,ATS)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组织专业人员对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进行翻译,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将178例批量创伤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AIS-ISS评分检伤分诊,观察组应用ATS系统评估分诊.比较两组在检伤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评估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能快速评估伤情,指导急诊抢救治疗工作,减少分诊盲目性、增强准确性,为急诊创伤患者及时救治、合理分流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江敏;邹灯秀;郭春玲;王凤霞;王红丽;黄素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在学龄前牙科畏惧症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对口腔科门诊初诊3~6岁龋病患儿开展问卷调查,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予龋齿充填治疗;观察组52例,予龋齿充填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行为分级及配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配合治疗患儿比例69.2%,高于对照组的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可缓解学龄前儿童口腔诊疗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增加对口腔诊疗的配合度.
作者:王晖;边颖;刘中林;姚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