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纵隔及肺部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肖鑫武;孙文逵;刘亚芳;宋勇

关键词: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纵隔, 肺癌, 结节病, 囊肿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对纵隔及纵隔旁肺部病变的诊疗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5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并接受EBUS-TBNA诊查的52例临床资料,结合患者后诊断对EBUS-TBNA针吸活检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中通过EBUS-TBNA取得可检测标本82份,病理确诊45例,其中恶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12例。未确诊7例中,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肺癌4例、结核2例。敏感性为85.2%,特异性100%,准确性85.4%,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7%,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EBUS-TBNA是对纵隔及纵隔旁肺部病变诊断的安全和微创的检查方法,而且在某些疾病诊断过程中还可进行治疗。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时期驻疆武警部队医院反恐卫勤保障思考

    新疆地区反恐维稳任务艰巨,如何保持反恐部队官兵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摆在驻疆武警部队医院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参与反恐维稳卫勤保障任务的经验,基于反恐卫勤保障在反恐军事行动中的作用和现状,以及新形势下新疆地区反恐卫勤保障特点,对新形势下新疆武警部队医院反恐卫勤保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作者:叶荣;严怀宁;赵江;张晓峰;白峰;汪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移动智慧医疗系统的构建与思考

    本文介绍了某医院移动智慧医疗系统的构建与运行。移动智慧医疗系统主要包括医院基本信息、智能导诊、在线预约挂号、手机取报告单及电子病例档案等11个模块,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结合微信支付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挂号、专家预约、智能分诊、远程候诊、移动支付、报告查询、满意度调查,健康档案等全流程医疗服务,大幅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时间,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作者:李瑾;赵琦;骆文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通路管道输液器中药物配伍变化的原因分析

    临床输液过程中许多药物两两之间存在配伍禁忌,部分药物在多通路管道输液器中短时间接触发生肉眼观察不到配伍变化,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被忽视;而另一部分药物两两相遇即出现明显的配伍变化,如沉淀或颜色的改变。临床输液过程中应重视多通路管道输液器中药物配伍问题,明确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不采用多通道输液器同时输注并且在输注前后应及时进行管道冲洗。

    作者:朱秀贤;林淑瑜;宁俊凯;吴晓莉;杨昌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原军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机体长时间不能减缓的疲劳伴随躯体症状为特征的全身性综合疾病。近年来,以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益增多,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也逐渐突出,慢性疲劳综合征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认为该病与免疫或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遗传、心理异常、氧含量缺乏等因素有关。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修订的诊断标准可用于诊断,但无确定的治疗方案,也缺乏有效预防措施。本文对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樊璐璐(综述);卢宁(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 SpO2)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及SpO2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抗生素使用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的通气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和平;金润女;苏伟平;洪丽月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东南国防医药》稿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湿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确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中医药治疗湿疹与西医药相比,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治法、中药外治法及中医针灸和饮食护理等。

    作者:张优琴;方霞(综述);周明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漏斗胸患者行改良 Nuss手术的围术期呼吸道管理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者行改良漏斗胸矫形术的(改良Nuss术)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措施。方法对漏斗胸53例围术期的排痰功能训练、联合雾化吸入、术后正确评估疼痛并有效镇痛、严密观察有无血气胸的发生、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湿化呼吸道,并做好积极的心理支持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5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肺部护理并发症,达到预期效果满意出院,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未出现钢板移位。结论漏斗胸患者行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仲继红;张霞;朱学敏;于娟;吴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学模拟教学点读系统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医学模拟教学点读系统对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和提升患者对操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名工作年限3~5年护理人员的操作考核成绩进行对照,比较2012年和2013年使用医学模拟教学点读系统进行技能培训前后考核合格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照比较2012年和2013年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对护理操作满意度由2012年的88.1%升至2013年的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13年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比2012年有显著提高,交流沟通能力由69.0%升至86.5%,人文关怀到位度由69.0%升至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利用医学模拟教学点读系统优于传统操作教学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有效避免护理纠纷,充分提高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

    作者:戴榕娟;张力;罗丹;魏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过敏毒素 C3 a在肾小球足细胞中的分泌性表达试验

    目的:建立过敏毒素C3 a分泌性表达慢病毒体系和分泌性高表达过敏毒素C3 a的足细胞株,为研究过敏毒素C3 a对足细胞的作用创造条件。方法人工合成过敏素素C3 a分泌性表达基因;以重组慢病毒为媒介,将过敏毒素C3 a分泌性表达基因导入到人足细胞系(human podocytes,HPC);利用药物筛选和连续梯度稀释克隆法获得稳定整合有过敏毒素C3a转基因结构的HPC细胞株;利用实时定量PCR从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从蛋白质水平对过敏毒素C3 a的表达和分泌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建立了过敏毒素C3 a分泌性表达慢病毒体系;获得了分泌性高表达过敏毒素C3 a的人肾小球足细胞株。结论所建立的过敏毒素C3 a分泌性表达慢病毒体系和分泌性高表达过敏毒素C3 a的足细胞株,为进一步分析过敏毒素C3 a对足细胞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作者:郑敬民;尹广;赵文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目标性监测在留置导尿管维护质量改进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对改进留置导尿管维护质量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施留置导尿管维护质量目标性监测,比较开展前后留置导尿管维护环节质量合格率和同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率,评价目标性监测对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实施目标性监测2年来留置导尿管维护环节质量合格率显著提高,同期CAUTI感染率从7.55‰下降至4.61‰,且两者呈负相关( r=-0.998,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能明显改进留置导尿管维护质量。

    作者:王效雷;娄瑞;曹地芹;罗婕;丁兆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白念珠菌烯醇化酶 IgG抗体在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白念珠菌烯醇化酶IgG抗体( anti-Eno IgG)在侵袭性念珠菌病( 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组共120份患者血标本(每组30例),包括血念珠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真菌1-3-β-D葡聚糖试验( G试验)阳性组和阴性组。所有血样都进行anti-Eno IgG测定试验,并分别与念珠菌培养和G试验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8例血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anti-Eno IgG测定阳性率93.3%(28/30);血念珠菌培养阴性患者anti-Eno IgG测定全为阴性。12例G实验阳性患者anti-Eno IgG阳性率40%(12/30);3例G实验阴性患者anti-Eno IgG阳性率10%(3/30)。结论 anti-Eno IgG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与G实验结果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anti-Eno IgG在检测时效性方面优于血培养,在检测特异性方面优于G试验。

    作者:张迪;牛雷;楼小伟;杨瑞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正确使用和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结果50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48例(96%),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在半年以上有48例(96%),1年以上有46例(92%),2年以上有45例(90%)。结论做好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及穿刺前后的护理,熟练掌握内瘘的穿刺技巧,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监测能力,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作者:阙立燕;尹岭霞;袁庆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对比牙弓夹板治疗牙槽突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与牙弓夹板治疗牙槽突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牙槽突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正畸固定矫治组及牙弓夹板组。正畸固定矫治组采用正畸托槽及钢丝固定,并在骨折线两端植入种植支抗钉结扎牵引。牙弓夹板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从临床疗效、牙龈出血指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固定矫治组优秀率为88.9%,牙弓夹板组优秀率为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牙龈出指数的比较,拆除固定前,固定矫治组牙龈出血指数为2.38,牙弓夹板组为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运用于治疗牙槽突骨折,疗效良好,对牙周损伤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文民;彭绍斌;何泽红;程超;金树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重型颅脑损伤136例分两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观察术前和术后第1、3、7天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良好率(51.47%)显著高于对照组(1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3、7天颅内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颅内压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OS 改善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降低术后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康;高翔;李文平;薛彦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军队中小医院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探讨

    科技创新是医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医院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军队中小医院目前正处于发展的机遇期和转型的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从军队中小医院自身实际出发,阐述了科技创新在建设研究型医院中地位作用,提出了加强医院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以及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办法,旨在探讨如何实现新形势下军队中小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转变的发展。

    作者:陈志锋;代绪波;董少良;金明亮;陈志民;沈建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绝经妇女全身骨密度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全身骨含量( BMC)、骨密度( BMD)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妇女220例,其中慢性牙周炎组162例,对照组58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全身BMC、BMD值,根据慢性牙周炎的诊断标准,将诊断为牙周健康者及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绝经期妇女慢性牙周炎患者全身BMC、B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轻度慢性牙周炎组>中度慢性牙周炎组>重度慢性牙周炎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骨量、骨质疏松发生率与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经妇女中,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与全身BMC、BMD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有关。

    作者:张进城;肖占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细胞凋亡在介导非小细胞肺癌耐药调节中的作用

    肺癌是我国近年来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男性癌症死亡的常见原因,在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亦仅次于乳腺癌。目前,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较为有效,但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及预后则不理想。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新的分子靶点治疗方法的出现有助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尽管如此,耐药仍是肺癌治疗失败、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综述凋亡在介导非小细胞肺癌耐药调节中的作用,以更好地了解其基本作用机制,为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芳芳(综述);李晓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及冠脉支架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和冠脉支架植入术( PCI)两种术式对改善高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及延长寿命均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对PCI和CABG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后生活质量长期随访,旨在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冠脉血运重建的远期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对比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而评估CABG和PCI在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方面给老年患者带来的效果。方法选自2003年2月1日-2012年8月31日入某院心胸外科接受CABG的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117例( CABG组)及同期医院心内科行PCI的老年患者115例( PCI组)。经电话随访收集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再发情况及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KPS及Barthel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自主锻炼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CABG和PCI患者的Barthel评分结果分别为(75.6±12.2)及(65.5±10.5)。术后2年再入院情况对比CABG组为27.4%,PCI组为61.7%( P<0.05)。 CABG后患者中有57.7%在术后2年以上时间内完全自主生活,对比PCI组为23.9%(P<0.05),CABG组患者79.4%能进行日常锻炼,PCI组仅有40.2%能进行日常锻炼(P<0.05)。结论 CABG与PCI治疗相比较,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改善心功能具有优势,再入院明显减少,日常锻炼更加普遍,远期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改善。

    作者:秦涛;许飚;丛壮壮;张雷;李德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瓦斯汀与替吉奥联合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阿瓦斯汀与替吉奥联合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方法针对阿瓦斯汀与替吉奥联合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28例不良反应,实施对症处理和护理。结果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高血压等,经精心护理治疗后症状均得以缓解。结论熟悉阿瓦斯汀和替吉奥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提供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治疗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