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贵元;胡淑鸾;刘小朋
目的 观察老年人心律失常合并左心功能异常行导管消融治疗后心脏大小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4例心律失常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老年患者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所有患者消融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LVEF等心脏超声参数.结果 与导管消融前比较,心脏超声参数LA、LVDD、LVEF在第1个月尚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在术后第3个月才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 部分老年人心律失常可致心功能异常,成功导管消融后心脏扩大和左心功能减退可得到改善,且这种心脏超声各参数的改善可能发生于消融后3个月内.
作者:冯金忠;吴峰;骆合德;邱一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配到盐酸法舒地尔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4 d.检测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浆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24h尿白蛋白(UT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UTP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慧;朱孝春;王莉;钱春平;吕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健康老年人和健康青年人之间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并分析与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100名志愿者分两组,健康老年组50名和健康青年组50名,每组男、女各25名.采用超声对肱动脉基础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V)测定.并检测两组血清中前列环素(PGI2)终产物6-Kote-PGF1a 和血栓素终产物TXB2的含量.结果 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肱动脉基础内径增宽(P<0.01),EDV和NEDV明显降低(P<0.05);6-Kote-PGF1a生成减少(P<0.01),TXB2/6-Kote-PGF1a (T/P)比值升高(P<0.01);EDV与6-Kote-PGF1a含量呈正相关,EDV与年龄、T/P比值均呈负相关.结论 健康老年人血管EDV和NEDV舒张功能下降,与血清中舒血管因子PGI2含量下降有关.
作者:黄亚莉;潘溪柳;谷威;沈若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军队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全面分析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着力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卫生经济管理水平,成为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和全新课题.
作者:吴志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乙醇提取大豆中异黄酮的工艺.方法 大豆粉过40目筛,以石油醚脱脂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改变不同的提取工艺选取佳提取条件.在70 ℃的条件下,用70%乙醇水溶液,以20:1(v/w)的物料比,提取2次,时间分别为2 h和1.5 h.结果 从大豆中所得粗异黄酮含量为0.4%,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92%.结论 该方法可行,工艺可靠.
作者:谢彦兵;肖红兵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电话随访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随访组92例,每周电话随访1次.定期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价,及时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及进行糖尿病知识方面的教育.对照组104例,采用传统的不定期门诊随访.结果 电话随访组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定期电话随访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
作者:杨燕玲;吕飞娟;江辉;杜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全麻苏醒期输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患者呛咳反应、不自主运动、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于术毕继续输注瑞芬太尼,输注速度调整为术中平均泵注速度的1/10,对照组术毕停止输注瑞芬太尼.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不自主运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拔管前2 min、拔管后5 min心率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结论 输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可减少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应及不自主运动,而不影响全麻苏醒.
作者:吴述良;杨小宁;沈根法;陶翠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双腔(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在评价右心室运动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DDD起搏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VVI技术检测右心室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位移,并比较术前术后之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右心室各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收缩峰值位移表现为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降低,其中基底段与心尖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后间隔、游离壁及右心室整体位移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DD起搏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较术前明显降低;VVI可精确测量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位移的程度,从而客观反映右心室之运动状态,进而判断右心室之功能.
作者:周春蕾;许迪;陆凤翔;江立红;郑真;施斌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现代交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四肢中腕、踝关节近段肢体离断的发生增多,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4月收治9例,均获得成功.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3~52岁,平均38.6岁.平均住院56 d,离断部位:前臂2例,上臂2例,小腿3例,大腿2例.受伤至急诊室时间1~6 h,断肢热缺血时间:2~7.5 h.致伤原因:机器伤4例,车祸伤3例,锐器切割伤1例,重物压伤1例,Gustilo分型均为 IIIc型.伴复合伤3例,多发伤3例,除1例锐器切割伤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
作者:王飞;蒋继亮;陈春林;周强;牛军涛;吴继明;江立红;李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腹腔内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难以控制的高糖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组,腹腔内用药组11例,将胰岛素加入腹透液;对照组8例,皮下注射胰岛素;均据指尖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剂量至血糖达到目标值;疗程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记录血糖达标例数、胰岛素单日剂量及腹膜炎、低血糖反应、心血管事件、死亡例数.结果 腹腔内用药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32±1.32)%、(7.07±1.53)%(P<0.01),对照组分别为(8.49±1.46)%、(6.98±1.33)%(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内用药组有10例血糖达到目标值,对照组有6例.腹腔内用药组和对照组胰岛素单日剂量分别为(101.27±40.55) IU和(64.75±14.62) IU(P<0.05).腹腔内用药组未发生低血糖反应,对照组为3例次;两组均无腹膜炎、心血管事件、死亡发生.结论 胰岛素腹腔内用药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患者病死率.
作者:张昊;张景红;倪志明;杨黄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当前,社会对高等人才素质要求正向多元化发展,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是博士后制度的核心目标.本文阐述了提高医院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探讨了提高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途径等问题.
作者:张胜行;付祖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患者的住院时间一半是夜间,夜间护理质量关系到整个护理质量.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是夜间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护理部发挥连续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为了强化对夜间护理工作的监督,更好地发挥夜间值班护士长的职能,从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对护士长夜查房的方法、内容和管理监督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实行了定人负责制查房,提高了病房夜间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颖;丁建成;李健;岑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C-肽、唾液酸的关系.方法 收集50例EH伴CAS患者和43例EH不伴CAS患者的人体学指标、既往史、实验室检测和骨密度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H伴CAS组与EH不伴CAS组比较,C-肽、唾液酸、胰岛素、C反应蛋白、血尿酸、年龄、舒张压、脉压差、吸烟、冠心病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少量)、唾液酸和C-肽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H患者C-肽、唾液酸等指标与CAS关系密切,并参与了CAS的发生发展.
作者:金玲;富丹萍;金晶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军队医院干部病房长期担负着军队干部的医疗护理任务,其患者群体相对固定,多为老年患者、以慢性病为主体[1].我院干部病房对住院老年患者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家庭访视等方式实施院外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妮;刘凤梅;戴榕娟;许月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检测葡聚糖对肺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真菌性肺部感染患者31例(A组)、混合性肺部感染(真菌+细菌)患者15例(B组)、细菌性肺感染患者35例(C组)、健康老年人35例(D组),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和真菌(1→ 3)-β-D 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浆(1→ 3)-β-D葡聚糖含量.结果 A组、B组、C组、D组血浆(1→ 3)- 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56.23±11.77)pg/ml、(56.99±12.87)pg/ml、(8.39±2.12)pg/ml、(8.05±2.02)pg/ml.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B组)与C组(D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浆(1→ 3)-β-D葡聚糖水平是早期诊断老年肺真菌感染患者的指标之一.
作者:洪原城;黄鑫成;黄种杰;范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成批烧伤伤员卫勤组织与救治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00年至2009年收治及参与救治的16批178例成批烧伤案例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16批178例伤员中治愈172例,治愈率96.6%.结论 提高成批烧伤的救治成功率不是单纯的医疗工作,而是由组织指挥、行政协调和后勤保障等组成的系统工程,需要将卫勤组织与救治方法有效结合,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阮兢;郑庆亦;陈锦河;蔡少甫;孙建忠;李小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肠道损伤的救治在救治时机、方法、手术方式及严重创伤等方面存在着争议.随着损伤控制外科、加速康复外科新理念的提出和临床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为腹部创伤肠道损伤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本文对新的外科理念及腹部创伤所致肠道损伤的救治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兴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眼底病变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运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利用MTT法测定其在不同浓度胰岛素及作用时间下培养板中各孔的光吸收值.结果 当高浓度胰岛素作用时间≥3 d,光吸收(OD)值均明显下降,并随着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减小.结论 当高浓度胰岛素作用达到一定时间时,对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生长活性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过贵元;胡淑鸾;刘小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探讨前牙美学种植术及其修复方法的有关问题,对我院前牙美学种植及修复效果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病例资料,随访观察67例88颗牙,上颌前牙50颗,下颌前牙38颗,A nthogyr 58颗,国产MDIC 30颗.改向角度金属基台25颗,瓷基台18颗,临时冠压迫成形35颗,植入骨粉10颗.67例中,男40例(52颗),女27例(36颗),年龄20~63岁,平均38.2岁,失牙原因以外伤为主,其次因牙体病、尖周病所致.
作者:章加宇;丁加根;吴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胸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患者因自身的创伤疼痛、环境改变、缺少亲人陪伴等,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康复,个别患者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我们对胸心外科ICU 70例手术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促进康复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晶晶;陈健;周岚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