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原城;黄鑫成;黄种杰;范洪涛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C-肽、唾液酸的关系.方法 收集50例EH伴CAS患者和43例EH不伴CAS患者的人体学指标、既往史、实验室检测和骨密度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H伴CAS组与EH不伴CAS组比较,C-肽、唾液酸、胰岛素、C反应蛋白、血尿酸、年龄、舒张压、脉压差、吸烟、冠心病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少量)、唾液酸和C-肽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H患者C-肽、唾液酸等指标与CAS关系密切,并参与了CAS的发生发展.
作者:金玲;富丹萍;金晶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40例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分析,探讨MRI对其诊断的优越性.方法 受检者均取仰卧位.平扫:矢状位T1WI FSE-430/18,T2WI FSE-4500/108,STIR序列IRFSE-2400(80)/30,横断位CBASS 3D-8.3/4.1,OB4.0 mm,FOV 250-350,反转角度(FA)45°~90°,矩阵256×256.增强扫描: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 ml/kg.结果 转移部位:颈椎1例,胸椎8例,腰椎7例,骶椎5例,胸腰椎12例,腰骶椎2例,胸腰骶椎5例.单纯椎体转移12例,椎体伴附件转移12例,椎体转移伴病理骨折15例,椎管与脊髓侵犯及软组织块影13例.溶骨型转移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硬化型转移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STIR序列呈低信号.混合型转移呈不均质或弥漫型高信号.注射Gd-DTPA可呈中等度增强或明显增强.结论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有极高的敏感性和更大的扫描视野,容易发现附件侵犯与软组织块.
作者:朱文峰;傅森林;任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直招卫生士官人才管理和培养问题是关系到部队卫勤队伍长远建设和发展方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从直招卫生士官队伍特点、管理培养中存在主要问题、改进管理和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直招卫生士官人才管理和培养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作者:方干;刘士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全麻苏醒期输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患者呛咳反应、不自主运动、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于术毕继续输注瑞芬太尼,输注速度调整为术中平均泵注速度的1/10,对照组术毕停止输注瑞芬太尼.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不自主运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拔管前2 min、拔管后5 min心率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结论 输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可减少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应及不自主运动,而不影响全麻苏醒.
作者:吴述良;杨小宁;沈根法;陶翠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物对EAE保护作用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MOG33-55肽段诱导小鼠急性EAE模型,实验分为EAE给药组、EAE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体重等变化,测定EAE发病高峰期血清、培养的单核细胞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NF-γ和IL-10水平.结果 辛伐他汀能降低EAE小鼠的发病率,减轻了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能显著降低EAE小鼠血清、单个核细胞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水平,升高IL-10水平.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其抑制INF-γ和上调IL-10的表达,调节免疫状态,从而对小鼠EAE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曹江晨;雷军平;李路军;陈光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患者的住院时间一半是夜间,夜间护理质量关系到整个护理质量.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是夜间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护理部发挥连续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为了强化对夜间护理工作的监督,更好地发挥夜间值班护士长的职能,从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对护士长夜查房的方法、内容和管理监督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实行了定人负责制查房,提高了病房夜间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颖;丁建成;李健;岑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乙醇提取大豆中异黄酮的工艺.方法 大豆粉过40目筛,以石油醚脱脂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改变不同的提取工艺选取佳提取条件.在70 ℃的条件下,用70%乙醇水溶液,以20:1(v/w)的物料比,提取2次,时间分别为2 h和1.5 h.结果 从大豆中所得粗异黄酮含量为0.4%,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92%.结论 该方法可行,工艺可靠.
作者:谢彦兵;肖红兵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眼底病变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运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利用MTT法测定其在不同浓度胰岛素及作用时间下培养板中各孔的光吸收值.结果 当高浓度胰岛素作用时间≥3 d,光吸收(OD)值均明显下降,并随着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减小.结论 当高浓度胰岛素作用达到一定时间时,对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生长活性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过贵元;胡淑鸾;刘小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军队医院干部病房长期担负着军队干部的医疗护理任务,其患者群体相对固定,多为老年患者、以慢性病为主体[1].我院干部病房对住院老年患者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家庭访视等方式实施院外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妮;刘凤梅;戴榕娟;许月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选取1997年7月至2005年10月48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施行鼻内镜手术切除并观察疗效,根据Krouse分期,T1级8例,T2级28例,T3级12例.结果 48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未见复发和恶变病例.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T1~T3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微创,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复发,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杰;陈丽;高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腹腔内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难以控制的高糖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组,腹腔内用药组11例,将胰岛素加入腹透液;对照组8例,皮下注射胰岛素;均据指尖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剂量至血糖达到目标值;疗程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记录血糖达标例数、胰岛素单日剂量及腹膜炎、低血糖反应、心血管事件、死亡例数.结果 腹腔内用药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32±1.32)%、(7.07±1.53)%(P<0.01),对照组分别为(8.49±1.46)%、(6.98±1.33)%(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内用药组有10例血糖达到目标值,对照组有6例.腹腔内用药组和对照组胰岛素单日剂量分别为(101.27±40.55) IU和(64.75±14.62) IU(P<0.05).腹腔内用药组未发生低血糖反应,对照组为3例次;两组均无腹膜炎、心血管事件、死亡发生.结论 胰岛素腹腔内用药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患者病死率.
作者:张昊;张景红;倪志明;杨黄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现代交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四肢中腕、踝关节近段肢体离断的发生增多,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4月收治9例,均获得成功.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3~52岁,平均38.6岁.平均住院56 d,离断部位:前臂2例,上臂2例,小腿3例,大腿2例.受伤至急诊室时间1~6 h,断肢热缺血时间:2~7.5 h.致伤原因:机器伤4例,车祸伤3例,锐器切割伤1例,重物压伤1例,Gustilo分型均为 IIIc型.伴复合伤3例,多发伤3例,除1例锐器切割伤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
作者:王飞;蒋继亮;陈春林;周强;牛军涛;吴继明;江立红;李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采用胸腔内置入静脉导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宗文宏;吕镗烽;赵蓓蕾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老年人心律失常合并左心功能异常行导管消融治疗后心脏大小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4例心律失常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老年患者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所有患者消融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LVEF等心脏超声参数.结果 与导管消融前比较,心脏超声参数LA、LVDD、LVEF在第1个月尚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在术后第3个月才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 部分老年人心律失常可致心功能异常,成功导管消融后心脏扩大和左心功能减退可得到改善,且这种心脏超声各参数的改善可能发生于消融后3个月内.
作者:冯金忠;吴峰;骆合德;邱一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双腔(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在评价右心室运动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DDD起搏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VVI技术检测右心室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位移,并比较术前术后之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右心室各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收缩峰值位移表现为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降低,其中基底段与心尖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后间隔、游离壁及右心室整体位移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DD起搏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较术前明显降低;VVI可精确测量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位移的程度,从而客观反映右心室之运动状态,进而判断右心室之功能.
作者:周春蕾;许迪;陆凤翔;江立红;郑真;施斌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本文介绍了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方法,即通过建立临床数据中心、军人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体化基层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使军队各级医院的医疗服务直接延伸体系部队甚至地方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节约了大量投资,具有高效实用、标准规范、信息共享、安全保密的特性,有效解决了基层部队医疗条件差及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
作者:陈海东;宋斌;余赛玉;黄绍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超(CDUS)与超声造影(CEUS)对不同类型肝癌及门静脉癌栓(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CDUS及CEUS对经临床证实的369例437个不同类型肝癌病灶及合并的PVTT进行血供灌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分析.结果 ①肝癌血供灌注呈多样性:肝动脉血供为主型占72.8%(318/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型占16.7%(73/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兼动静脉瘘型占8.2% (36/437),门静脉血供为主型占2.3%(10/437).②PVTT血供灌注也呈多样性,即肝动脉血供型或双重血供型.③肝癌血供的CEUS初始强化形态与肿瘤血管分布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CEUS可明确判定肝癌及合并的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对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司芩;黄声稀;仝威;钱晓莉;吕校平;黄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配到盐酸法舒地尔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4 d.检测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浆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24h尿白蛋白(UT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UTP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慧;朱孝春;王莉;钱春平;吕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健全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队)卫勤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对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卫勤保障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提出要求.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分发问题表的方式,征求、汇集并统计专家个人的意见或判断,并经过二至三轮咨询,采用专家对某问题的意见趋于一致的方法.结果 通过对保障能力构成的要素进行分解,明确保障能力的构成,包括组织指挥能力、快速应急机动能力、防疫防护能力、医疗救护能力、战场环境适应能力、战时政治工作能力、安全风险规避能力和野战信息化能力等8个方面,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卫勤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及权重.结论 构建一套符合新时期条件下野战医疗所(队)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对科学评估野战医疗所(队)的卫勤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作者:方健;陶勇;刘涛;秦峰;沈定华;付贵峰;惠永才;周宏;郑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胸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患者因自身的创伤疼痛、环境改变、缺少亲人陪伴等,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康复,个别患者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我们对胸心外科ICU 70例手术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促进康复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晶晶;陈健;周岚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