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所致局部湿疹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58例PICC置管后发生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庆大霉素湿敷加3M透明敷贴固定PICC;观察组采用加庆大霉素湿敷后,局部涂抹皮炎平,后用银离子敷贴固定PICC.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皮炎平加庆大霉素湿敷联合银离子敷贴治疗PICC置管所致局部湿疹疗效确切,方法简单.
作者:陈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急诊科的工作任务包括承担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为了切实保障患者安全转运,我院急诊科根据急救转运途中内、外科患者的病情、病种特点应用急救转运盒,保证途中的紧急治疗与处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文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对306例重症脑炎患儿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查,均获得良好脑电波形及图像,诊断率、检查成功率100%.检查前仔细了解患儿病情,保证患儿安静合作;检查过程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好应急处理,避免各种干扰;检查后做好基础护理和严格交接班,是该检查配合的护理要点.
作者:李沁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施专人卧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专人卧位护理干预,4周后评定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继发障碍、压疮、胃肠道反应和导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相应提高(P<0.05,P<0.01).结论 实施专人卧位护理干预,可降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凌彩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静脉穿刺致皮下淤血的效果.方法 将94例静脉穿刺后引起皮下淤血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乙醇调制的云南白药外敷,对照组进行热敷治疗,观察患者淤血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淤血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云南白药外敷治疗静脉穿刺引起的皮下淤血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栾凤兰;徐德静;邢桂红;鲍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综述国内外科研诚信教育的现状,并对我国医学科研诚信课程设置、对院校教师的要求、建设医学科研诚信教育资源、教学评价的制定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周霞;常虹;刘美满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常用技术操作,也是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在寒冷季节,患者长时间暴露输液部位,使其感觉不舒适.本着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从安全、方便、舒适、环保方面出发,自制了取暖型静脉输液固定垫,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周燕;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上肢的异常运动模式,提高康复效果.方法 将60例新发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结束后由责任护士监督、指导佩戴自制分指板进行练习.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r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制分指板的使用有利于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改善手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杨薇;辛宁;孙玉珍;吕雪丽;赵文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对1例反复发生多浆膜腔积液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做好导管护理、疼痛护理和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1个月后积液吸收好转出院,未发生严重感染及置管并发症.
作者:陈佩玲;陈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医疗器械使用后的彻底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供应室实行集中清洗和管理后,医疗物品清洗质量成首要问题,随着工作量的急剧增加、人力资源不够、设备配置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如吸引装置、给氧湿化瓶等的连接管、硅胶管及其他复用软管(下称软管)的清洗质量问题,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笔者受家用淋浴装置启示,于2009年2月研制了双排管道清洗装置,经2年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浩;彭淑雯;汪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宁夏护生职业认同状况,分析影响其职业认同的因素.方法 采用《护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对宁夏2所高校1 019名在校护生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职业认同总体得分为84.37分,属一般认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就读原因、学习成绩、高考志愿、家庭收入状况是宁夏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宁夏护生职业认同水平不高,受多因素的影响,应对在校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认同教育.
作者:田云霞;朱继红;张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神经内科危重症老年患者较多,因长期反复静脉注射治疗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四肢远端浅表静脉萎缩走行分布不清,给医疗护理带来了较大困难.我科2011年6月收治1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保证治疗正常有效进行,在其腹壁浅表静脉采用留置针穿刺成功,患者完成治疗顺利出院,介绍如下.
作者:王敬;王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糖患者在PET/CT检查中安全、快捷、有效调节血糖的方法.方法 将74例高血糖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给予静脉滴注胰岛素,对照组(30例)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分别监测基础血糖、给药后20~140 min血糖,比较两组预约检查完成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血糖均降低,观察组血糖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预约检查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ET/CT图像视觉分级均为良好.结论 高血糖患者在PET/CT检查中静脉给予胰岛素可安全、快捷控制血糖,提高单位时间内血糖达标率及预约检查完成率.
作者:王玲;吕桂兰;董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理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实现高质量的带病生活.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每天书写糖尿病日记,根据日记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检查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各单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书写糖尿病生活日记能使患者及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现存问题,有助于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岳文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肿瘤内科开设6张日间病床,制定实施方法、运行模式及服务流程,在输液治疗期做好患者身份识别、医护患沟通及医院感染管理;治疗间歇期加强口服药、检查检验管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健康教育.结果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6张日间病床收治患者751例次,提高了床位使用率,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服务满意.
作者:翁桂珍;刘丽娜;黄云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投入与工作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有效激励护士工作积极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投入量表和工作特征量表,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医疗机构的845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投入总体均值为(3.25士1.15)分;工作特征各维度得分均处于高水平;工作投入与工作特征呈正相关(均P<0.01);工作特征对护士的工作投入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0.05,P<0.01).结论 护士工作投入处于中等水平,工作特征对护士的工作投入具有一定影响,提高护士对工作特征的认识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投入.
作者:黄金梅;秦江梅;李新辉;芮东升;毛璐;唐景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城市空巢老人的负性心理主要包括空巢综合征、抑郁、焦虑、孤独等,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传统文化和家庭结构类型等对城市空巢老人的负性心理产生影响.提出应构建强大的心理、社会支持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和促进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作者:杨芳;付伟;刘晓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实施服务型护理管理中,科室护士每周自愿撰写1篇自我提升笔记,护士长认真阅读并予以反馈.从而加强了护士长与护士的沟通,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服务意识在关爱中得到升华,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成为护士的自觉行动.
作者:严静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封包治疗手部湿疹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手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每2周1次,同时每晚用封包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只用封包治疗,每晚1次.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穴位注射联合封包治疗手部湿疹疗效可靠.
作者:梁冬梅;周新红;刘利兴;林惠敏;秦春燕;鲁东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县级医院灾害救援备灾体系建设情况及救援队员防灾、备灾现状,为备灾教育和完善备灾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资料及检查等方法,对参加凉山州卫生局“紧急救援网络医院”的20所县级医院进行应急救灾和备灾制度、预案、培训等内容调查;随机抽取上述医院75名救援队员进行急救技能测试.结果 20所医院均按要求成立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和救援医疗队及制定应急预案;65.0%的医院有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40.0%制定灾害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计划,50.0%进行现场紧急救援模拟演练;救援队员CPR合格率66.7%,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合格率65.3%、气管插管合格率56.0%.结论 四川省凉山州县级医院能按照要求成立灾害救援组织架构,但管理和培训等不到位;救援队员急救技能不能满足重大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需要.
作者:朱兴莲;朱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