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杰;张应祥;王玉秀;祁宾
心脏破裂伤是胸外伤急危重症,约占胸部外伤的2%~4%[1].外伤性心脏破裂病情来势凶险,不及时手术处理患者几乎均在送达医院前死亡,主要死因为大量出血和急性心包填塞,国外文献报道无其他严重合并伤的心包填塞生存率为47%[2],能送达医院的患者病死率仍高达15%~30%[3].早期迅速诊断并及时施行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我院救治成功15例外伤性心脏破裂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诸琳;陈甜甜;虞盛艳;李晓芳;李另另;车肖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VT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6例.结果 36例患者平均完成3.8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0.6%.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乏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结论 VT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易耐受.
作者:奚昊;侯健;袁振刚;傅卫军;张春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40万U,罂栗硷30 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MSC悬液20 ml, MSC数量约为1×107~1×108个.并与同期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34例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观察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史跃;王安明;陈启忠;朱丽丽;刘军权;丁凯;高从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肥厚模型,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观察用药4周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心肌病理形态HE染色、左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等指标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卡托普利组(2.32±0.35)明显低于模型组(2.98±0.36),P<0.01;左室心肌病理形态HE染色、左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与LVMI的改变基本一致.结论 卡托普利具有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作者:张群燕;蔡辉;董晓蕾;郭郡浩;商玮;张永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测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HLA-G)在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LA-G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了24例子痫前期患者(观察组,轻度子痫前期12例,重度子痫前期12例)及24例年龄相仿的正常晚期妊娠胎盘组织(对照组)中HLA-G的表达差异.结果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LA-G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与重度子痫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胎盘组织HLA-G的表达明显下降,这一异常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和病理生理过程,但不能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筛选指标.
作者:王小红;王军青;王志君;潘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肺隐球菌病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对1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下,见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多核巨细胞和巨噬细胞胞质内及间质中可见薄壁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小体,黏液卡红和PAS染色呈阳性.透射电镜下,隐球菌无菌丝,单细胞芽生,孢子无子囊,有荚膜形成,荚膜与细胞壁之间有明显透明带,结构较简单,细胞器不发达.结论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非常少见的肺部真菌病,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微结构形态学特征可反映其独有的生物学特点,具有协助临床诊断的意义.
作者:张缨;李祥周;乐美兆;姜少军;周晓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介绍了军队老干部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定位和基本架构,并对平台的特色和功能进行了具体阐述,军队老干部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将以医院网络医疗服务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满足老干部医疗保健需求为目的 ,实现对老干部全维优质服务.
作者:崔宝善;熊友生;苏皖;孙东升;陈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论述了当前军队中小医院所面临的编制小、军人卫生人才少与收容多、保障任务重之间的矛盾,提出立足军队医务人员培养,拓宽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走军地融合之路,并通过强化创新管理机制和思路,推进临床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黄荔红;宋斌;李平生;雷勇;李妹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18例重型肝炎产后患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并发症,早期给予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青;刘华;苏丽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由于地方政府和各级武装部的严密组织,在每年征兵工作中,新兵体检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更大范围选择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我军新时期实施人才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2009年是我区实施武装部直接送兵的第一年,我院承担了福建地区驻军单位新兵复检与终级鉴定工作,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施洪;雷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将临床路径这一现代管理模式引入到军队疗养院建立了疗养路径,并对疗养路径的对象、内容、时间、考评等项目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军队疗养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
作者:王俊;李丽;龚晓燕;谭春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超声诊断肾结核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58例肾结核患者的不同声像图表现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肾结核准确率为84.5%;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肾脏形态增大并重度积水,肾盏扩张,壁回声弥漫性增厚,内部透声不清晰,内可见云雾状、片状、点状及钙化及肾缩小等.结论 超声对肾结核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陈晓慧;曲国田;李翔;何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军人自杀的发生率、原因、特点及采取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提出对我军的启示有三:一是普及教育,鼓励寻求帮助;二是建立监控机制,预防自杀行为;三是提供心理帮助,化解自杀欲望.
作者:赵汉清;施建安;汪卫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某部海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212名海训官兵进行测查. 结果 海训官兵SCL-90的全部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除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与地方常模无差异性外,其他因子分亦显著低于地方常模. 海训官兵筛查阳性率以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排在前三位.结论 海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非常健康的.在海训前、海训期间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筛选出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士兵并查找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杨尚凌;彭国林;邓兰;王学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妇的年龄对控释地诺前列酮(普贝生)引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121例妊娠40~42周,Bishop评分3~5分,年龄23~34岁,无严重并发症的初产妇,阴道放置地诺前列酮的可复性装置引产,按年龄分为三组:23~27岁为第1组,28~30岁为第2组,31~34岁为第3组.比较三组产妇的Bishop评分、剖宫产率.结果 第1组产妇给药后Bishop评分,48例提高≥3分,第2组30例提高≥3分,第3组15例提高≥3分.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组剖宫产率为16.07%,第2组剖宫产率为23.68%,第3组剖宫产率为44.44%.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年龄30岁以上的产妇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的成功率明显低于30岁以下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的产妇.
作者:于晓莉;张烨敏;宋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文章介绍了医院以项目建设为推手,培养学科队伍,促进学科发展的经验.在学科和项目选择上,要注重带头人的素质和项目的 社会需求,以及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在项目的 启动上,要注重充分准备、突破瓶颈和有效拓展空间;在学科的建设上,要以科研促进发展,以科室间的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以规模效应吸引人才,以品牌建设彰显实力.
作者:华长江;郭爱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们于2004年9月始开展了心理咨询电话热线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对4658例电话咨询进行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俞立农;秦志红;周春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4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曾奉命抽组,执行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第二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在任务期,联合国核查组不定期地对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各类装备物资进行了多次战备状态核查或抽查.本文介绍在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我部积极配合做好联合国战备核查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
作者:王与荣;胡小南;罗永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 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殊方法治疗,本文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DN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卫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于反求工程及快速成型技术修复累及升支的下颌骨大块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例患者下颌骨术前进行CT扫描,该数据经过计算机加工后建立下颌骨三维模型,按照手术要求去除拟切除部分的下颌骨,利用镜像技术和反求工程技术重建下颌骨数字化模型,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个体化假体制作并植入体内.结果 2例患者获得成功,面部外形得到恢复,咬合关系基本不受影响,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结论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可以制造出完全贴合患者缺损形态的个体化假体,为颌面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李新军;丁加根;孙应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