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反求与快速成型术重建下颌骨缺损初步研究

李新军;丁加根;孙应明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 快速成型, 反求工程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反求工程及快速成型技术修复累及升支的下颌骨大块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例患者下颌骨术前进行CT扫描,该数据经过计算机加工后建立下颌骨三维模型,按照手术要求去除拟切除部分的下颌骨,利用镜像技术和反求工程技术重建下颌骨数字化模型,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个体化假体制作并植入体内.结果 2例患者获得成功,面部外形得到恢复,咬合关系基本不受影响,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结论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可以制造出完全贴合患者缺损形态的个体化假体,为颌面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肾结核58例

    目的 总结超声诊断肾结核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58例肾结核患者的不同声像图表现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肾结核准确率为84.5%;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肾脏形态增大并重度积水,肾盏扩张,壁回声弥漫性增厚,内部透声不清晰,内可见云雾状、片状、点状及钙化及肾缩小等.结论 超声对肾结核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陈晓慧;曲国田;李翔;何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

    目的 探讨经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40万U,罂栗硷30 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MSC悬液20 ml, MSC数量约为1×107~1×108个.并与同期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34例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观察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史跃;王安明;陈启忠;朱丽丽;刘军权;丁凯;高从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4~2008年飞行人员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飞行人员腹部疾病的检查结果并提出防治建议.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院疗养的飞行人员腹部超声检查资料,按不同年份分组,计算不同年份超声结果异常率和常见疾病的患病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3173名飞行人员中,腹部超声结果异常率较高(39.6%),不同年份比较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高为脂肪肝(21.9%),不同年份比较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胆囊息肉(4.1%).讨论 为保障飞行人员的身体健康,建议每隔半年至1年行腹部超声检查.

    作者:金玲;庞增亿;金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伤性心脏破裂患者救治成功的护理体会

    心脏破裂伤是胸外伤急危重症,约占胸部外伤的2%~4%[1].外伤性心脏破裂病情来势凶险,不及时手术处理患者几乎均在送达医院前死亡,主要死因为大量出血和急性心包填塞,国外文献报道无其他严重合并伤的心包填塞生存率为47%[2],能送达医院的患者病死率仍高达15%~30%[3].早期迅速诊断并及时施行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我院救治成功15例外伤性心脏破裂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诸琳;陈甜甜;虞盛艳;李晓芳;李另另;车肖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观察三种温度条件下百白破的接种反应

    百白破疫苗是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的有效联合制剂,但该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1].为了减少百白破接种后不良反应,对适龄儿童采用不同温度的吸附百白破疫苗进行接种,并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润女;吴琦琦;陈利妲;易晓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做好维和任务期战备核查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004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曾奉命抽组,执行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第二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在任务期,联合国核查组不定期地对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各类装备物资进行了多次战备状态核查或抽查.本文介绍在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我部积极配合做好联合国战备核查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

    作者:王与荣;胡小南;罗永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内镜治疗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的适应症、术前评估、操作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制定标准化的内镜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李婧;周仁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成批突发性爆震伤伤员的救治与效果分析

    目的 对成批突发性爆震伤伤员救治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立即启动快收快治预案,由医院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结果 26例伤员抢救成功并全部治愈.结论 科学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成批突发爆震伤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季昶;朱元元;曾宏逵;曹根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肺隐球菌病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观察肺隐球菌病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对1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下,见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多核巨细胞和巨噬细胞胞质内及间质中可见薄壁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小体,黏液卡红和PAS染色呈阳性.透射电镜下,隐球菌无菌丝,单细胞芽生,孢子无子囊,有荚膜形成,荚膜与细胞壁之间有明显透明带,结构较简单,细胞器不发达.结论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非常少见的肺部真菌病,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微结构形态学特征可反映其独有的生物学特点,具有协助临床诊断的意义.

    作者:张缨;李祥周;乐美兆;姜少军;周晓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声带注射得保松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电子喉镜引导下声带注射得保松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108例,在电子喉镜下经环甲膜穿刺声带内注射得保松,用嗓音分析仪对手术前后嗓音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月声带萎缩12例,占11.1%,随访观察3~6月,萎缩侧声带逐渐恢复正常,嗓音恢复正常,其余96例治疗结束后1月嗓音达正常或好转,术后痊愈率41.7%,有效率100%,随访3年以上,疗效稳定.结论 得保松声带注射是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的有效方法.声带粘膜下注射及过量单点注射可导致声带萎缩,需3~6个月萎缩侧声带恢复正常.

    作者:黄益灯;夏思文;麻琼钒;黄子喜;胡献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以项目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文章介绍了医院以项目建设为推手,培养学科队伍,促进学科发展的经验.在学科和项目选择上,要注重带头人的素质和项目的 社会需求,以及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在项目的 启动上,要注重充分准备、突破瓶颈和有效拓展空间;在学科的建设上,要以科研促进发展,以科室间的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以规模效应吸引人才,以品牌建设彰显实力.

    作者:华长江;郭爱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产妇年龄对地诺前列酮引产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妇的年龄对控释地诺前列酮(普贝生)引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121例妊娠40~42周,Bishop评分3~5分,年龄23~34岁,无严重并发症的初产妇,阴道放置地诺前列酮的可复性装置引产,按年龄分为三组:23~27岁为第1组,28~30岁为第2组,31~34岁为第3组.比较三组产妇的Bishop评分、剖宫产率.结果 第1组产妇给药后Bishop评分,48例提高≥3分,第2组30例提高≥3分,第3组15例提高≥3分.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组剖宫产率为16.07%,第2组剖宫产率为23.68%,第3组剖宫产率为44.44%.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年龄30岁以上的产妇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的成功率明显低于30岁以下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的产妇.

    作者:于晓莉;张烨敏;宋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食生鳝鱼致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

    1 病案摘要患者,男,26岁,因吃生鳝鱼后出现腹痛,腹泻伴发热(38.5℃),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入院.查体:左侧胸肋部皮肤见结节性红斑,剑突下压痛、肝区叩击痛.X线胸片及CT示:右下肺见大片状模糊影,密度均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6×109/L,中性粒细胞7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68×109/L,血沉55.2 mm/h,C反应蛋白32 mg/L,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抗核抗体系列阴性,肺炎支原体检查阴性.予头孢哌酮、阿米卡星、阿奇霉素等治疗1周后未见好转.复查胸片:左中下肺野出现大片实变,肺门影增大,右肺下叶小片状渗出性病灶,两侧少量胸腔积液.改用泼尼松治疗,10小时后即体温下降,3天后基本恢复正常.1周后复查胸片:两肺病灶已明显吸收,肺纹理稍粗.出院后按医嘱服药未见反复.

    作者:苑小历;周晓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以创新机制推进医院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论述了当前军队中小医院所面临的编制小、军人卫生人才少与收容多、保障任务重之间的矛盾,提出立足军队医务人员培养,拓宽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走军地融合之路,并通过强化创新管理机制和思路,推进临床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黄荔红;宋斌;李平生;雷勇;李妹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染料木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薄膜法制备染料木黄酮脂质体;活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察染料木黄酮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染料木黄酮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36.7 nm,剂量依赖性抑制A549和HepG2细胞的增殖,IC50分别为10.46、12.34 μmol/L.结论 染料木黄酮脂质体对A549和HepG2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游离染料木黄酮.

    作者:杨春宝;丁江华;郑章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在神经外科患者中,昏迷患者占相当的比例,此类患者由于自身防御能力降低,生活均不能自理,很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加重患者及家属的负担,甚至造成死亡.

    作者:黄春娟;程佩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反求与快速成型术重建下颌骨缺损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反求工程及快速成型技术修复累及升支的下颌骨大块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例患者下颌骨术前进行CT扫描,该数据经过计算机加工后建立下颌骨三维模型,按照手术要求去除拟切除部分的下颌骨,利用镜像技术和反求工程技术重建下颌骨数字化模型,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个体化假体制作并植入体内.结果 2例患者获得成功,面部外形得到恢复,咬合关系基本不受影响,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结论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可以制造出完全贴合患者缺损形态的个体化假体,为颌面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李新军;丁加根;孙应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种静脉麻醉法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常用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肌肉松弛药和控制呼吸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110例,采用三种麻醉法.A组33例,肌肉注射硫喷妥钠10 mg/kg或氯胺酮5 mg/kg,入睡后静脉注射γ-羟基丁酸钠(γ-OH)100 mg/kg;B组42例,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2 mg/kg、γ-OH 80 mg/kg;C组35例,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 mg/kg、阿曲库铵0.25 mg/kg.A、B组保留自主呼吸并辅助高频喷射通气,C组采用高频喷射通气或麻醉机控制呼吸.结果 110例全部成功取出异物.术中呛咳和(或)屏气例数、术中SpO2<90%的例数C组显著低于A、B组,手术医师满意度C组显著高于A、B组(P<0.01).而A、B之间上述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恢复时间C组明显短于A、B组(P<0.01),B组又短于A组(P<0.05).结论 三种麻醉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但C组由于选择了短效麻醉药物、中短效肌肉松弛剂和控制呼吸,麻醉更平稳,生理干扰小,术后苏醒快.

    作者:卢杰;张应祥;王玉秀;祁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兵复检与终级鉴定工作做法与体会

    由于地方政府和各级武装部的严密组织,在每年征兵工作中,新兵体检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更大范围选择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我军新时期实施人才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2009年是我区实施武装部直接送兵的第一年,我院承担了福建地区驻军单位新兵复检与终级鉴定工作,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施洪;雷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加强医院信息质量控制需注意的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建立,信息质量控制是医院信息系统HIS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信息质量实际上是指HIS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存储及运用的全过程质量.其目标是大限度地满足医院管理、医疗及操作层各类用户的需要[1].医院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及信息的客观性和信息利用的价值性.

    作者:余忠;周宏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