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声稀;YANG Bin;杨斌;司芩;钱晓莉;穆红艳;仝威
由于担任几份杂志的审稿任务,接触了一些南京军区各医院检验科送审的论文.这些论文虽然不乏优秀作品,但总体上精品不多,录用的较少.现就个人的感触谈一些看法.
作者:武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病案摘要患者,男,53岁,因突发眩晕、睁眼视物旋转于2004年9月26日入院就诊.患者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眩晕病史.查体:神清,T36.5℃,P75次/分,R16次/分,BP120/75mmHg.无听力障碍及眼球震颤,鼓膜完整,余无异常.给予培他啶、睛尔等静滴,症状好转,次日眩晕再发作.头颅CT检查未发现占位及其它异常,颈椎5、6轻度增生余无明显异常.追问病史时患者诉甘油三酯高(3.0~7.0mmol/L),已10年,自服非诺贝特降脂药(每次0.1g,3次/日),已服用2周.嘱患者停用该药,随诊至今眩晕症状未复发.
作者:赵文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肝移植是治疗不可逆性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有效的方法[1].我科于2005年4月对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背驮式肝移植,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钮丽美;朱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以往主要以剖腹手术为主,现在常采用腹腔镜摘除,而应用安全、无痛、重复性好、体表不留伤口的经阴道介入性超声对卵巢囊肿进行抽吸硬化治疗,则为卵巢囊肿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自2005年4月我院开展介入性超声以来,
作者:徐涛;王秀梅;秦秀朵;张小平;黄建梅;冯萍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寻求心理咨询的官兵逐渐增多.我们在军人心理咨询中应用问题解决疗法收到较好效果,现将1例社交障碍的咨询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波;秦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产妇的分娩过程顺利与否,除与产力、产道、胎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产时的心理状态有关[1].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时阵痛有着密切的关系,疼痛的程度往往会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产妇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体力充足,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因此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对产妇减轻疼痛,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秋兰;余南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眶颅沟通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眶颅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和治疗特点.结果 肿瘤源发于眶内者多见,病理类型分散;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 眶颅沟通瘤病理类型多样.手术是眶颅沟通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具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正平;于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病案摘要患者男,30岁,因反复左胸背部疼痛10余年,加重4天入院.查体:胸廓无畸形,左侧后胸部局部有压痛,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左侧第3肋骨、右侧第4后肋囊状膨胀增粗,左侧增粗部分约14.6cm×2.6cm,右侧增粗部分约4.2cm×1.9cm,密度较均匀,呈毛玻璃样改变,皮质变薄,部分呈虫蚀样改变.余所示肋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两肺纹理清晰,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提示:首先考虑左侧第3肋骨、右侧第4后肋骨纤维增生症.术中见左侧第3肋明显增粗,形态不规则,中段膨隆,切除病变的第3肋(约18cm)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左第3后肋纤维结构不良伴细胞生长活跃(骨皮质破坏).
作者:李雄伟;张骏;陈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行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双重插管化疗(DAI)肿瘤缓解后行II期手术切除治疗的疗效.方法 78例肺癌患者行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双重插管化疗,18例行手术治疗,有16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肿瘤和纵隔淋巴结.结果 78例中DAI总有效率达91%,肺癌肿瘤区的肿瘤中心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坏死程度与肿瘤区血管染色呈正相关,16例中有8例肿瘤坏死程度达90%,坏死程度>50%有3例,另有5例坏死<50%.术后1、3、5年生存率为67%,50%,38%.其中有4例患者已存活10年.结论 肺动脉参与肺癌组织的供血,行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双重插管化疗后肿瘤发生以中心坏死为主的反应,可以使部分肿瘤得到根治切除,提高手术疗效及患者存活率.
作者:叶福林;张玉景;高从敬;史跃;房毓庆;王泽新;杨银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医疗质量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病案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护理病案记录护理诊疗的全过程,它必须是客观的,连续的,完整的.本文就我院2003~2005年度护理病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如下阐叙,并提出对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李宁生;丁建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复用透析器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我国国情决定了透析器复用在国内更为普及[1],美国近年为83%[2],英国、瑞士达70%,国际上已对透析器的复用步骤、检测方法、评价指标作了较详细的规范[2].复用透析器具有降低首次使用综合征[3]、提高生物相容性及降低透析成本等优点,但同时亦存在着对溶质清除率的逐步下降、热原反应等不利一面[4].透析器复用质量直接关系到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对35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可复用透析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薇;周萍;黄凝秋;朱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现代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它和传统战争相比战争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现代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战伤康复患者,笔者就如何重视发展康复医学事业,做好康复医学的学科准备,提高战伤救治质量,减轻战后社会负担,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钱兴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坑道在军队未来作战和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做好屯兵坑道的卫生学保障,对保障指战员的身体健康和维持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沿海某部备用坑道进行卫生学调查发现,密闭坑道屯兵时存在的主要卫生学问题是潮湿和臭味[1~3],近几年我们对坑道中潮湿和厕所臭味的防制措施进行了现场的应用和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郁兴明;周东明;唐雨德;杨文富;王柏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医疗市场的竞争性对军队医院的冲击越来越大,谋求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医院改革必须重视社会效益[1].笔者就如何提高医院社会效益结合本院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作者:谈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IgH基因重排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标记筛选DLBCL,用针对IgH 单轮扩增引物对DLBCL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60例DLBCL 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1.7%(31/60),其中中心母细胞型阳性率54.5%(30/55),免疫母细胞型阳性率0.0%(0/3),间变性大细胞型阳性率50.0%(1/2).结论 DLBCL IgH基因重排检出率低于B细胞淋巴瘤总检出率, 可能与DLBCL 中存在IgH可变区体细胞超突变及背景细胞的数量有关.
作者:陈愉;赵彤;韩西群;吴炳绪;陈美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组织追踪(TT)和组织同步成像(TSI)技术评价冠心病(CAD)左室心肌纵向收缩位移和同步化运动的特点.方法 应用TT和TSI获取20例CAD患者和26例正常人的左室心尖长轴、心尖二腔和心尖四腔切面,测定并比较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大位移(Ds)和收缩期正向达峰时间(Ts).结果 CAD患者TT和TSI检出的心肌异常节段与冠脉造影证实或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基本一致;CAD患者的Ds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Ts测值延长,各节段之间的Ts均值差异增大(71.48~182.00ms,P<0.05或P<0.001);以基底段Ds<9mm,中间段<5mm和Ts>180ms为异常室壁节段的标准,其准确性分别为62.00%和54.17%,敏感性为52.63%和39.44%,特异性为74.42%和75.51%.结论 TT和TSI能较好地评价CAD患者左室心肌纵向收缩时的位移变化和同步化.
作者:张生光;俞静;陈爱;骆合德;黄云健;汪荣金;廖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住院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调查;设传统护理为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为观察组,对两组术后康复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住院军队离退休干部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术后康复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提高了军队离退休干部对疾病认识和预防能力,促进了疾病康复,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再住院的概率.
作者:王晓妮;张洁;许月季;戴榕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体制转轨,卫生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境外传染病、新出现传染病、重新肆疟传染病、生化恐怖活动的威胁日趋频繁;食品生产过程中新技术、新原料的采用,造成食品污染的因素日趋复杂;高速发展的工农业和各种高新技术广泛使用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疾病预防控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和新要求[1].笔者就新形势下军区疾病预防控
作者:黎本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行动中国二级医院在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了血液检测抗HIV阳性的带状疱疹患者7例,均为男性,年龄23~40岁、平均31岁;埃塞俄比亚籍6例,利比里亚籍1例;右侧额面部1例,颈部1例,胸背部5例.现将1例典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陈穗;余维平;张建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自2000年以来,我院多次派员参加及保障海军部队的海上训练,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必须大力提高对海上伤病员的救治水平,方能保证海上训练及作战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江建东;应可满;姚一;张小斌;王春飞;杨彬奎;邱钧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