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惠娜
目的 探讨应用小儿电动牙刷刷牙冲洗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经口气管插管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电动牙刷刷洗及负压吸引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结果 观察组牙菌斑、口腔异味、口腔残留物发生率及口腔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口腔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电动牙刷刷牙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棉球擦洗法.
作者:张俐;陈玲;匡飘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针刺与穴位敷贴辅助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刺与穴位敷贴.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与穴位敷贴辅助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姚康群;李良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降低高危药物输液外渗致局部组织坏死发生率.方法 应用根源分析和纠正措施的方法对14例高危药物(细胞毒性、高渗性、血管收缩性、阳离子、强酸性、强碱性药物)输液外渗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案例进行分析,查找近端原因,挖掘根本原因,针对性制定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外渗流程图和外周静脉输注高危药物的注意事项和外渗后处理方法指引,并应用于高危药物输液患者.结果 护理干预后,护士输注营养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时,选择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正确率有所提高;干预前发生高危药物外渗致组织坏死2例,干预后为0.结论 提供规范的预防输液外渗和外渗后处理的指引,加强对临床护士预防高危药物外渗的教育和输液安全管理,可防止高危药物外渗致组织坏死.
作者:毛惠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凸面底盘和腰带加压对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早期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将26例肠造口后早期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分为干预组(14例)与对照组(12例).对照组应用平面底盘和透明造口袋,干预组应用凸面底盘和腰带加压进行护理.结果 干预组出现造口内陷3例,无造口狭窄发生,对照组分别为6例和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凸面底盘加腰带的加压固定能有效减小分离处皮肤和黏膜间隙的距离,有利于防止粪便渗入创面,且能缩短分离愈合时间.
作者:孙学珍;余光艳;李琴;张夏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压力泵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双下肢股四头肌舒缩及踝泵运动、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观察组术后即采用压力泵进行双下肢的间歇充气加压.结果 观察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5%;对照组10例,发生率为25.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压力泵对妇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提供动态梯度压力,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黄小红;谌丰;李丽娟;洪华;刘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对1例严重多发伤术后并发肠漏患者进行精心护理,针对患者12根管道,采取标识管道、制定引流护理记录单;对肠漏冲洗采用自制多套管吸引、保持合适压力等措施;做好胆汁回输及基础护理等.结果 患者恢复良好.提出肠漏虽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但护理人员需在实践中针对个体患者不断改进和总结,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钟小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治愈高压蒸汽灭菌器烫伤,预防再次发生.方法 对19例发生高压蒸汽灭菌器烫伤工作人员采用本院自制的枯冰氯烫伤散联合1%磺胺嘧啶银霜外敷治疗;针对烫伤事件采取加强管理、短期强化培训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3~10 d烫伤创面全部治愈,无一例破溃、感染发生;未再次发生此类事件.结论 高压蒸汽灭菌器烫伤采用自制枯冰氯烫伤散联合1%磺胺嘧啶银霜外敷治疗效果好,治愈时间短;综合防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可避免烫伤发生.
作者:段君玉;何正慧;韩文珊;刘汉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患儿术前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5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10 d至11个月)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45例.对照组术前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3~5 d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前全面评估、制定术后观察重点计划,做好药物治疗护理,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准确调整参数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肺不张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术前应用及配套护理有利于稳定患儿的心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海霞;谭丽君;赵伟;王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的健商及健康教育需求,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维护健康、恢复健康能力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择期手术的胃癌患者于入院时进行健商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评价患者的健商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然后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 胃癌患者入院时与健康教育3个月后健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引入健商理念,考虑患者的实际愿望与需求,结合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制订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有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健商.
作者:龚蕴珍;戈蕾;赵芳;任彩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4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健康教育可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付琼;杨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互联网用于孕妇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4周的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怀孕期间营养知识等10个孕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利用互联网对孕妇实行健康教育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刁瑾薇;俞文敏;尹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超声引导胸腔穿刺术能准确定位,穿刺成功率高,且抽液彻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原孔巾没有探头放置袋和监测孔,监测时要将孔巾掀开,由于整个操作过程要频繁使用,超声探头无处放置,容易污染无菌区域.为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11月我科对超声引导胸腔穿刺术孔巾进行改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肖家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从急诊疼痛预检分诊护士资质、预检分诊记录,疼痛分级评估工具以及分诊护士疼痛管理等方面介绍新加坡医院急诊科对疼痛患者的管理方法.新加坡医院通过疼痛管理协议,允许分诊护士在对疼痛患者进行详细的预检分诊记录、细致的分级评估后,对部分疼痛患者采取及时、快速的镇痛措施,大大缩短了患者的诊治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我国急诊护理工作者借鉴.
作者:曾艳;黄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对50例纵隔肿瘤待查患者应用支气管超声内镜行纵隔淋巴结活检术,手术历时15~60 min,患者均平安返回病房.提出护士需掌握新技术的优点和步骤,针对性做好术前指导,充分准备用物及仪器设备;术中密切配合,做好安全护理;术后注重仪器的维护及保养,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推动微创手术的发展.
作者:谭红梅;邹丽娟;黄绿香;卢艳霞;邓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高危及肥胖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安全性.方法 将40例行PCNL的高危及肥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取传统的俯卧位;观察组取腰肋悬空仰卧位,即于患侧肩部、臀部分别用3L水袋或气囊垫高14~18 cm,使患侧腰肋部悬空.结果 观察组PCNL耐受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腰肋悬空仰卧位用于高危及肥胖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作者:钱卫红;张德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降低宫腹腔联镜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方法 将144例行宫腹腔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72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于术前1 d、手术前、术中及术后4个时段给予阶段性预防压疮护理措施.结果 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压疮15例,护理干预组发生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护理措施预防急性压疮,能有效降低宫腹腔联镜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
作者:王必超;傅东英;赵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对3例肾移植术后成功妊娠患者进行随访监护和围生期护理,结果均顺利分娩,分娩后随访1年.2例分娩后移植肾功能正常,1例妊娠期肾功能异常,产后3个月恢复正常,但患者产后自行停免疫抑制剂,于产后2年移植肾失功行二次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提出根据妊娠不同阶段结合肾移植术后特点进行监护随访、心理护理指导;对患者的妊娠时机选择、日常生活、免疫抑制剂调整进行指导,加强对妊娠后肾功能、血压、血糖、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和监护;产后进行健康教育和随访,可保证母婴平安.
作者:贺艳君;夏菊梅;赵庆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为临床护士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科学的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的工具,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方法 基于主观营养评价法,自行设计整体护理干预的主观营养评价法(NSGA),对8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并与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法(SNA) 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SGA评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6.5%,SNA为34.1%.两者符合率92.6%.结论 NSGA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评价,具有准确性和临床可操作性.
作者:李燕;颜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减少配制多西他赛注射液产生的泡沫及吸净后瓶内残余药量.方法 传统法将多西他赛注射液从冰箱取出,带包装盒横向(瓶身与操作台平行)放置于操作台,再注入对应溶剂,放置5 min待药液溶解后抽取药液;改进法将多西他赛注射液从冰箱取出后直立放置5 min,沿瓶壁缓慢注入对应溶剂,待药液完全溶解再向瓶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1 ml,放置5 min后抽取药液.结果 改进法药液溶解后瓶内泡沫高度及吸净药液后瓶内残余药量显著少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 直立放置多西他赛,将溶剂顺瓶壁缓慢注入,溶解后加入0.9%氯化钠溶液1 ml,可以使多西他赛溶解更彻底,降低药液黏稠度,减少残余药量.
作者:王淑红;陈黎黎;陈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使用牙间刷或牙线去除菌斑、改善牙周炎症的效果.方法 将61例牙周炎患者进行1次10 min口腔刮治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牙间刷或牙线作为每日刷牙的辅助手段,6周后复查牙周参数.结果 与基线比较,6周后两组牙菌斑指数(PI)、Eastman牙间出血指数(EIBI)、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均值显著降低,而相对牙间隙乳头水平(RIPL)均值显著升高(均P<0.01).牙间刷组上述参数基线与6周均数差值变化幅度显著大于牙线组 (均P<0.05).结论 通过采取牙间隙清洁措施,慢性牙周炎患者获益明显.牙间刷在去除菌斑、改善牙周炎症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牙线.
作者:金爱琼;朱蔷;辜岷;张磊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