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

陈婷;阮满真;黄海燕

关键词: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 集束化护理, ICU
摘要:目的 探讨ICU内人工气道患者集束化护理策略的运用对意外脱管和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按时间段将建立人工气道患者520例分为观察组338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于患者解除人工气道或转出ICU时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意外脱管率、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CU内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软系统方法论对实施本科实习护生导师制的启示

    目的 探讨软系统方法论(SSM)对实施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导师制的作用.方法 以SSM为指导,结合PESTEL分析,深入分析本科护生导师系统中的不良结构问题.结果 SSM通过调查学习和比较来寻求问题的逐步改善,可以弥补传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不足.结论 SSM在系统因素复杂的新时期可为实施本科护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对拓展问题范围、扩大知识设计、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团结梯队和弹性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谢建飞;丁四清;龚丽娜;钟竹青;胡漫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剥脱性皮炎患者的皮肤黏膜护理

    对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剥脱性皮炎患者严密观察皮损发展程度及全身各系统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认真细致地皮肤护理,制定规范的饮食护理计划.结果 5例患者皮损范围逐步缩小,表皮生长良好,未发生院内感染,无其他系统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作者:杨柳;吴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层次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现状及困惑,为广大医护人员采取措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患者能够通过食物粗略的质量来补充三大营养物质,但热量换算难以掌握;其液体摄入量呈现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对微量元素的摄入要求一知半解.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认知教育,制作简易换算工具,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并实施综合干预,以提高其饮食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作者:赵梅珍;施伟;曾铁英;蔡文挺;鄢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ICU患者预防VAP相关护理操作执行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评价干预措施执行情况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探讨护理预防的策略.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96例急诊、重症ICU机械通气患者预防VAP的各项护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在监测期间发生VAP 16例,VAP发病率平均为24.32例/1 000通气日,病死率12.5%,因感染VAP延长ICU住院时间平均为21.9 d;各项措施执行情况中床头抬高30°~45°的执行率高95.68%.执行率差的是胃肠内营养,只占56.47%;其次为管道无积水及气囊膨胀良好两项,各占63.67%、66.19%.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预防VAP相关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不佳,可通过提高护士对VAP防控重要性认识,采取正确的护理技术,并实施科学的监测,以提高护理干预措施的执行力.

    作者:王红梅;王利;刘芳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压力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后6个月内的压力感受.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患病后6周、3个月及6个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压力感受表现为对疾病的忧虑、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重建.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压力感受和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负性情绪,以促进其心身康复.

    作者:刘雯;卢惠娟;胡雁;秦薇;曹艳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熏香导眠枕改善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熏香导眠枕对失眠患者睡眠状况改善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身对照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100例失眠患者应用熏香导眠枕治疗前后睡眠状况.结果 使用熏香导眠枕治疗后,除催眠药物应用外,患者PSQI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 熏香导眠枕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

    作者:陈兴莲;王晶心;洪玉芬;高晶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3例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并采集数据,同时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然后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191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12例失败(9例未能屏气、3例扫描过程中未控制好心率致图像质量差),其中10例重新检查,获得良好图像.结论 利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的成功配合,护理工作则贯穿于检查的每一步,重视训练呼吸和控制心率,防范对比剂过敏可保证检查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作者:李华玲;陈亮;肖明;管汉雄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53例难治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侧头训练后再行颗粒手法复位(PRM)治疗,并给予系统护理.结果 在侧头训练后,36例经1次、11例经2次、3例经3次、3例经4次PRM后眩晕症状均消失.结论 难治性BPPV可在侧头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费才莲;荆瑶;杨亚娟;尤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上海市癌症患者连续性照护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癌症患者连续性照护现况,为构建上海市癌症患者连续性照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6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地询问调查.结果 有2所医院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主动病情跟踪,1所医院通过患者自评量表的方式进行症状管理;分别有2所通过网络、1所医院通过联谊会进行健康教育活动;1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各机构均建立了机构内的患者档案,3所医院加入了医院间的信息共享平台.结论 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服务呈现出连续性照护的雏形,存在医院对出院后患者提供的服务不完善、社区服务与医院服务不协调和机构之间缺乏互动等问题.建议增强医院对出院患者的服务,衔接好医院社区对患者的照护服务,建立医院社区间的互动平台,以完善癌症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机制和提高照护质量.

    作者:汤维娟;孙菲;李娟;徐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消毒供应中心岗位轮转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轮转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特点和人员结构,将工作划分为12个岗位,界定各岗位工作职责.全科护士、消毒员和技术工人共计22人进行轮转岗位,每3个月换岗1次.结果 在实施岗位轮转的2年中,科室获得国家专利5项,改善优化工作流程5项,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论 岗位轮转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员工的潜能,是体现工作平等,用科学的制度管理人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慧;黄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将住院脑卒中患者2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43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方法并用口头讲解的方法对患者的运动进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能力对其进行分级,并采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患者进行基本活动指导.结果 观察组运动技巧掌握率及对康复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可提高患者对活动技巧的掌握率并有助于减少活动意外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许雪华;吴怡卿;梁淑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对7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行介入诊疗,其中19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疼痛6例、血管破裂出血2例,术后动脉栓塞2例、腹膜后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穿刺点血肿4例、蓝趾综合征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结果 经积极治疗护理、并发症均治愈.认为术前充分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及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及时处理突发病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及早发现问题是预防和治疗围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吴爱萍;张冰沸;曾莉芳;马文璠;钱学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指导卡的设计与应用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发病率较高,感觉统合训练疗效确切,且有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及家庭训练可显著提升训练的治疗效果[1].为了更好地将训练延续到家庭以巩固训练效果,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促进患儿的身心发展,我科依据香港耀能协会感觉统合家居训练的方法[2],自行设计了一套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指导卡(下称指导卡),经过1年多的实践,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涂湘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在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

    采用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对就职5年内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结果考核范围扩大,培训考核取得较好效果.认为采用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对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具有考试时间弹性大,考核更公平公正,无需专家现场监考和提高培训效率的优势.

    作者:吴芳;刘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社区聋哑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防治知信行研究

    目的 了解社区聋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以评估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37例社区聋哑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5.40%~81.08%,防治态度肯定率27.03%~86.49%,相关行为肯定率13.51%~70.27%.患者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医护人员定期到社区现场交流(48.65%).结论 社区聋哑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的防治现状不容乐观,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欠缺,在药物治疗、合理运动、饮食控制、情绪调节等方面都急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由于该人群在交流上的特殊性,亟待探索适合其语言、教育和聚居性特征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护行为,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作者:褚梁梁;仝春兰;臧渝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制定临床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16名每年进行≥4个月临床实践的专职护理教师采用教学质量评分表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参加临床实践前后教师教学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认为参加临床实践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及增加收入,但在实践中亦存在角色冲突、时间冲突、护理工作繁重及缺乏适当激励机制的问题.结论 建立科学、健全的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临床实践的开展.

    作者:徐仁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孝亲感恩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孝亲感恩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4名新护士进行集中传统文化教育及多种形式的孝亲感恩实践体验,并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新护士对教育效果的评价.结果 95.31%的新护士认为更加理解父母,89.06%的新护士认为更加热爱护理工作,90.62%的新护士认为更加珍惜工作岗位,同时增加了新护士的人文关怀理念(92.19%)、集体荣誉感(87.50%)和包容心(95.31%),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及主动服务意识(93.75%).结论 孝亲感恩教育可有效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孝亲感恩意识及人文关怀理念.

    作者:王兰芝;邵巧云;柴翠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出院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接受出院后自我管理教育和常规出院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脑出血复发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内复发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遵医复查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团队教育可降低复发率,增强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郑红;董丽;张淑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签订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提高接种儿童家长健康教育效果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为了解签订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占小春;黄新坤;热娜·买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肿瘤病区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管理实践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采用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肿瘤科全体护士进行分层排班,按职称、能力、学历等资质结构分为3个责任小组,采取护士长管理责任组长,责任组长管理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实行定岗定责,各班按岗位落实患者基础护理.结果 实施前后分级护理落实率和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层医院实施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可以更好地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桂秀;高焕新;邓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