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徐仁华

关键词:护理专职教师, 临床实践, 问题, 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制定临床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16名每年进行≥4个月临床实践的专职护理教师采用教学质量评分表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参加临床实践前后教师教学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认为参加临床实践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及增加收入,但在实践中亦存在角色冲突、时间冲突、护理工作繁重及缺乏适当激励机制的问题.结论 建立科学、健全的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临床实践的开展.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旋转式安瓿自动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的临床实验

    目的 解决玻璃安瓿吸药操作步骤繁琐、速度慢、不安全等问题.方法 由同一组护理人员(5人)分别采用自行研制旋转式安瓿自动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新装置)及传统方法于1瓶液体中加入20 ml、10 ml、2 ml安瓿共13支,比较两种方法的加药时间、护士加药手疲劳和安瓿损伤手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新装置操作法加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方法,护士手疲劳和安瓿损伤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 新装置法吸药操作速度快,护士手无疲劳、无损伤,同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洪芬;张琪韵;刘亚琼;夏咏梅;刘继终;杨国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集中授课对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 探讨集中授课法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62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集中授课法和就诊时教育法进行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集中授课法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血压控制.

    作者:辛献珍;韩小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孝亲感恩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孝亲感恩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4名新护士进行集中传统文化教育及多种形式的孝亲感恩实践体验,并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新护士对教育效果的评价.结果 95.31%的新护士认为更加理解父母,89.06%的新护士认为更加热爱护理工作,90.62%的新护士认为更加珍惜工作岗位,同时增加了新护士的人文关怀理念(92.19%)、集体荣誉感(87.50%)和包容心(95.31%),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及主动服务意识(93.75%).结论 孝亲感恩教育可有效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孝亲感恩意识及人文关怀理念.

    作者:王兰芝;邵巧云;柴翠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大量腹腔积液穿刺点渗液的预防方法

    许多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抽腹水的方法解除腹胀症状,临床上可采用钢针穿刺后直接放腹水,也可使用中心静脉穿刺包行腹腔闭式引流[1],但有些患者在拔出钢针或者引流管后,由于腹压较大,即使经过加压处理、改变卧位后,穿刺点处仍有腹水渗出,增加了皮肤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舒适度,也增加了护士工作负担.作者用安普贴联合外科弹力绷带处理腹腔穿刺点渗液,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谭静;文琼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层次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现状及困惑,为广大医护人员采取措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患者能够通过食物粗略的质量来补充三大营养物质,但热量换算难以掌握;其液体摄入量呈现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对微量元素的摄入要求一知半解.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认知教育,制作简易换算工具,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并实施综合干预,以提高其饮食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作者:赵梅珍;施伟;曾铁英;蔡文挺;鄢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自行设计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选择5名护士长进行咨询及检测表面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病情观察、康复和健康指导、技术操作、生活护理的满意度4个维度共23个条目.选175例患者进行信度检测.结果 问卷折半信度r=0.963;问卷总Cronbach′s α为0.956,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857~0.933;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3.37%.结论 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一二级护理患者对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作者:林可可;宋春伟;张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53例难治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侧头训练后再行颗粒手法复位(PRM)治疗,并给予系统护理.结果 在侧头训练后,36例经1次、11例经2次、3例经3次、3例经4次PRM后眩晕症状均消失.结论 难治性BPPV可在侧头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费才莲;荆瑶;杨亚娟;尤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白血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32例白血病患者加强病情观察,落实治疗措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结果 32例中痊愈12例,显效14例,进步4例,无效2例.结论 对白血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平;雷冬梅;王晓霞;范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制定临床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16名每年进行≥4个月临床实践的专职护理教师采用教学质量评分表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参加临床实践前后教师教学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认为参加临床实践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及增加收入,但在实践中亦存在角色冲突、时间冲突、护理工作繁重及缺乏适当激励机制的问题.结论 建立科学、健全的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临床实践的开展.

    作者:徐仁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两种夹管方法的封管效果比较

    静脉留置针封管后管腔内不同程度的回血或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留置时间和治疗效果.为了减少静脉留置针回血,避免发生堵管而导致的拔针,笔者对夹管方法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3岁.

    作者:赵静;张华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机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

    从手机的污染情况,手机污染的相关因素,消毒方法以及对医院内使用手机的管理等方面阐述国内外手机卫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认为应加强医护人员对手机卫生问题的认识,并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王慧颖;张全英;刘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消毒供应中心岗位轮转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轮转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特点和人员结构,将工作划分为12个岗位,界定各岗位工作职责.全科护士、消毒员和技术工人共计22人进行轮转岗位,每3个月换岗1次.结果 在实施岗位轮转的2年中,科室获得国家专利5项,改善优化工作流程5项,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论 岗位轮转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员工的潜能,是体现工作平等,用科学的制度管理人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慧;黄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液透析患者疲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1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疲倦量表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平均得分为(4.35±1.50)分,属中等水平,其中行为/严重度维度得分高(4.88±2.14)分,认知/情绪维度得分低(3.05±1.71)分;主要影响因素为运动状况、并存疾病种数、工作状态及年龄(P<0.05,P<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程度属中等水平,运动状况、并存疾病种类、工作状态及年龄为主要影响因素.指导患者进行规律运动、加强慢性病管理和鼓励患者从事合适的工作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疲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申海艳;宋春莲;肖玲;霍小梅;方艳春;段功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压力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后6个月内的压力感受.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患病后6周、3个月及6个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压力感受表现为对疾病的忧虑、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重建.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压力感受和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负性情绪,以促进其心身康复.

    作者:刘雯;卢惠娟;胡雁;秦薇;曹艳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熏香导眠枕改善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熏香导眠枕对失眠患者睡眠状况改善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身对照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100例失眠患者应用熏香导眠枕治疗前后睡眠状况.结果 使用熏香导眠枕治疗后,除催眠药物应用外,患者PSQI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 熏香导眠枕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

    作者:陈兴莲;王晶心;洪玉芬;高晶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出院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接受出院后自我管理教育和常规出院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脑出血复发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内复发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遵医复查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团队教育可降低复发率,增强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郑红;董丽;张淑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术中配合与并发症护理

    对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与医生密切的配合与病情观察,严密监测起搏器性能,进行心电监护,预防切口囊袋感染,避免膈神经刺激及电极移位,防止气胸,血性心包的并发症发生.结果 本组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起搏功能良好,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王静;颜琼;王霞;雷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对7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行介入诊疗,其中19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疼痛6例、血管破裂出血2例,术后动脉栓塞2例、腹膜后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穿刺点血肿4例、蓝趾综合征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结果 经积极治疗护理、并发症均治愈.认为术前充分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及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及时处理突发病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及早发现问题是预防和治疗围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吴爱萍;张冰沸;曾莉芳;马文璠;钱学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上海市癌症患者连续性照护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癌症患者连续性照护现况,为构建上海市癌症患者连续性照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6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地询问调查.结果 有2所医院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主动病情跟踪,1所医院通过患者自评量表的方式进行症状管理;分别有2所通过网络、1所医院通过联谊会进行健康教育活动;1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各机构均建立了机构内的患者档案,3所医院加入了医院间的信息共享平台.结论 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服务呈现出连续性照护的雏形,存在医院对出院后患者提供的服务不完善、社区服务与医院服务不协调和机构之间缺乏互动等问题.建议增强医院对出院患者的服务,衔接好医院社区对患者的照护服务,建立医院社区间的互动平台,以完善癌症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机制和提高照护质量.

    作者:汤维娟;孙菲;李娟;徐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签订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提高接种儿童家长健康教育效果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为了解签订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占小春;黄新坤;热娜·买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