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李平;雷冬梅;王晓霞;范艳华

关键词:白血病, 肺部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伏立康唑,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32例白血病患者加强病情观察,落实治疗措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结果 32例中痊愈12例,显效14例,进步4例,无效2例.结论 对白血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层次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现状及困惑,为广大医护人员采取措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患者能够通过食物粗略的质量来补充三大营养物质,但热量换算难以掌握;其液体摄入量呈现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对微量元素的摄入要求一知半解.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认知教育,制作简易换算工具,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并实施综合干预,以提高其饮食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作者:赵梅珍;施伟;曾铁英;蔡文挺;鄢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53例难治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侧头训练后再行颗粒手法复位(PRM)治疗,并给予系统护理.结果 在侧头训练后,36例经1次、11例经2次、3例经3次、3例经4次PRM后眩晕症状均消失.结论 难治性BPPV可在侧头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费才莲;荆瑶;杨亚娟;尤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压力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后6个月内的压力感受.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患病后6周、3个月及6个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压力感受表现为对疾病的忧虑、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重建.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压力感受和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负性情绪,以促进其心身康复.

    作者:刘雯;卢惠娟;胡雁;秦薇;曹艳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剥脱性皮炎患者的皮肤黏膜护理

    对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剥脱性皮炎患者严密观察皮损发展程度及全身各系统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认真细致地皮肤护理,制定规范的饮食护理计划.结果 5例患者皮损范围逐步缩小,表皮生长良好,未发生院内感染,无其他系统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作者:杨柳;吴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在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

    采用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对就职5年内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结果考核范围扩大,培训考核取得较好效果.认为采用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对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具有考试时间弹性大,考核更公平公正,无需专家现场监考和提高培训效率的优势.

    作者:吴芳;刘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现状

    阐述近年来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在病理改变、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危险因素包括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生理因素和所有造成声门下气道黏膜损伤的医源性物理因素,对接受气管内插管的新生儿在插管前后依据其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范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

    作者:杨兆晶;高玉先;王正新;章园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肿瘤病区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管理实践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采用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肿瘤科全体护士进行分层排班,按职称、能力、学历等资质结构分为3个责任小组,采取护士长管理责任组长,责任组长管理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实行定岗定责,各班按岗位落实患者基础护理.结果 实施前后分级护理落实率和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层医院实施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可以更好地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桂秀;高焕新;邓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静脉采血不同方法对心肌损伤生化和免疫学指标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对心肌损伤生化和免疫学指标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采用同源配对设计,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采血和输液管处采血,获得不同采血方式的心肌酶谱资料.结果 两种方法采血其所得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种方法采血所得值呈正相关(均P<0.01);分别以常规法所得值为应变量,以输液管法所得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输液静脉处取血所得心肌损伤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与常规采血所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可利用输液静脉处采血所得的心肌酶谱值对常规采血方法所得值进行估计.

    作者:白芳;宋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

    目的 探讨ICU内人工气道患者集束化护理策略的运用对意外脱管和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按时间段将建立人工气道患者520例分为观察组338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于患者解除人工气道或转出ICU时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意外脱管率、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CU内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婷;阮满真;黄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改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改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 将90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按病案号单双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至少8次)的团体人际心理治疗.结果 两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4项症状因子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观察组团体疗效因子按得分高低排序前4位为情绪宣泄、团体内聚力、人际学习、存在意识.结论 通过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患者因脱离家庭情景引发的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

    作者:刘桂英;周朝当;潘德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6例局麻下行内科胸腔镜治疗的急性脓胸患者,术前予以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中针对清醒、对刺激敏感的特点密切配合,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做好胸腔闭式引流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 126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 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疗效较好、安全,科学规范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霞云;胡晓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自行设计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选择5名护士长进行咨询及检测表面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病情观察、康复和健康指导、技术操作、生活护理的满意度4个维度共23个条目.选175例患者进行信度检测.结果 问卷折半信度r=0.963;问卷总Cronbach′s α为0.956,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857~0.933;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3.37%.结论 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一二级护理患者对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作者:林可可;宋春伟;张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使用两种长效深静脉通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在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92例与CVC置管44例,综合比较两者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 PICC置管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少于/短于CVC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置管(均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CVC组.结论 PICC因置管损伤小、并发症少、使用价值高、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成为白血病患儿较理想的长效静脉通路,CVC适合年龄较小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

    作者:马琳玉;廖敏;邓作勇;张世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术中配合与并发症护理

    对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与医生密切的配合与病情观察,严密监测起搏器性能,进行心电监护,预防切口囊袋感染,避免膈神经刺激及电极移位,防止气胸,血性心包的并发症发生.结果 本组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起搏功能良好,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王静;颜琼;王霞;雷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液透析患者疲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1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疲倦量表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平均得分为(4.35±1.50)分,属中等水平,其中行为/严重度维度得分高(4.88±2.14)分,认知/情绪维度得分低(3.05±1.71)分;主要影响因素为运动状况、并存疾病种数、工作状态及年龄(P<0.05,P<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程度属中等水平,运动状况、并存疾病种类、工作状态及年龄为主要影响因素.指导患者进行规律运动、加强慢性病管理和鼓励患者从事合适的工作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疲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申海艳;宋春莲;肖玲;霍小梅;方艳春;段功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将住院脑卒中患者2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43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方法并用口头讲解的方法对患者的运动进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能力对其进行分级,并采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患者进行基本活动指导.结果 观察组运动技巧掌握率及对康复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可提高患者对活动技巧的掌握率并有助于减少活动意外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许雪华;吴怡卿;梁淑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制定临床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16名每年进行≥4个月临床实践的专职护理教师采用教学质量评分表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参加临床实践前后教师教学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认为参加临床实践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及增加收入,但在实践中亦存在角色冲突、时间冲突、护理工作繁重及缺乏适当激励机制的问题.结论 建立科学、健全的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临床实践的开展.

    作者:徐仁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对7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行介入诊疗,其中19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疼痛6例、血管破裂出血2例,术后动脉栓塞2例、腹膜后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穿刺点血肿4例、蓝趾综合征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结果 经积极治疗护理、并发症均治愈.认为术前充分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及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及时处理突发病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及早发现问题是预防和治疗围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吴爱萍;张冰沸;曾莉芳;马文璠;钱学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签订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提高接种儿童家长健康教育效果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为了解签订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占小春;黄新坤;热娜·买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白血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32例白血病患者加强病情观察,落实治疗措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结果 32例中痊愈12例,显效14例,进步4例,无效2例.结论 对白血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平;雷冬梅;王晓霞;范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