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雷冬梅;王晓霞;范艳华
目的 观察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将住院脑卒中患者2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43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方法并用口头讲解的方法对患者的运动进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能力对其进行分级,并采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患者进行基本活动指导.结果 观察组运动技巧掌握率及对康复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可提高患者对活动技巧的掌握率并有助于减少活动意外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许雪华;吴怡卿;梁淑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在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92例与CVC置管44例,综合比较两者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 PICC置管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少于/短于CVC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置管(均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CVC组.结论 PICC因置管损伤小、并发症少、使用价值高、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成为白血病患儿较理想的长效静脉通路,CVC适合年龄较小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
作者:马琳玉;廖敏;邓作勇;张世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集中授课法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62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集中授课法和就诊时教育法进行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集中授课法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血压控制.
作者:辛献珍;韩小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6例局麻下行内科胸腔镜治疗的急性脓胸患者,术前予以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中针对清醒、对刺激敏感的特点密切配合,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做好胸腔闭式引流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 126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 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疗效较好、安全,科学规范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霞云;胡晓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与他评的差异,找出存在的问题,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切实从健康教育中受益.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所医院676名临床护理人员和411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问卷调查.结果 在176例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中,43例患者认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差,70例患者认为效果一般,37例认为效果较好.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总的自评和他评标准得分分别为80.30±8.36、65.39±10.87,自评和他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评价较低,大部分患者不认可所接受过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自评和他评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继续加强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徐瑞;李小寒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采用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对就职5年内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结果考核范围扩大,培训考核取得较好效果.认为采用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对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具有考试时间弹性大,考核更公平公正,无需专家现场监考和提高培训效率的优势.
作者:吴芳;刘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53例难治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侧头训练后再行颗粒手法复位(PRM)治疗,并给予系统护理.结果 在侧头训练后,36例经1次、11例经2次、3例经3次、3例经4次PRM后眩晕症状均消失.结论 难治性BPPV可在侧头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费才莲;荆瑶;杨亚娟;尤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对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与医生密切的配合与病情观察,严密监测起搏器性能,进行心电监护,预防切口囊袋感染,避免膈神经刺激及电极移位,防止气胸,血性心包的并发症发生.结果 本组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起搏功能良好,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王静;颜琼;王霞;雷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软系统方法论(SSM)对实施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导师制的作用.方法 以SSM为指导,结合PESTEL分析,深入分析本科护生导师系统中的不良结构问题.结果 SSM通过调查学习和比较来寻求问题的逐步改善,可以弥补传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不足.结论 SSM在系统因素复杂的新时期可为实施本科护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对拓展问题范围、扩大知识设计、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团结梯队和弹性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谢建飞;丁四清;龚丽娜;钟竹青;胡漫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对7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行介入诊疗,其中19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疼痛6例、血管破裂出血2例,术后动脉栓塞2例、腹膜后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穿刺点血肿4例、蓝趾综合征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结果 经积极治疗护理、并发症均治愈.认为术前充分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及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及时处理突发病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及早发现问题是预防和治疗围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吴爱萍;张冰沸;曾莉芳;马文璠;钱学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递减负压吸痰法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1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104例脑卒中气管切开后1周的患者按住院或转入单双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递减负压吸痰法,即从上往下抽吸,负压依次为-33~-36 kPa,-27~-30 kPa,-22~-26 kPa.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从下往上抽吸,压力-20~-40 kPa.结果 两组在吸痰后1 min、2 min、5 min的SpO2,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液吸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递减负压吸痰较常规吸痰能明显减少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及SpO2的变化,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吸净痰液.
作者:俞爱红;林俊;宋志彬;黄秀华;兰丽梅;谢玉;韦孟娇;吴翠平;朱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为了解签订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占小春;黄新坤;热娜·买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静脉留置针封管后管腔内不同程度的回血或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留置时间和治疗效果.为了减少静脉留置针回血,避免发生堵管而导致的拔针,笔者对夹管方法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3岁.
作者:赵静;张华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应用Delphi法筛选机械通气系统效能评估指标.方法 根据研究主题遴选25名从事危重症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咨询专家,采用Delphi法进行两轮咨询.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6%;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7和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轮咨询后,终确定由3个维度、14个评估指标和60条评估依据组成的机械通气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结论 此研究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程度、协调性好,终形成的机械通气系统效能评估指标可为临床医务人员科学合理评估机械通气综合效能提供依据.
作者:陈丽丽;李红;李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对心肌损伤生化和免疫学指标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采用同源配对设计,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采血和输液管处采血,获得不同采血方式的心肌酶谱资料.结果 两种方法采血其所得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种方法采血所得值呈正相关(均P<0.01);分别以常规法所得值为应变量,以输液管法所得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输液静脉处取血所得心肌损伤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与常规采血所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可利用输液静脉处采血所得的心肌酶谱值对常规采血方法所得值进行估计.
作者:白芳;宋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采用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肿瘤科全体护士进行分层排班,按职称、能力、学历等资质结构分为3个责任小组,采取护士长管理责任组长,责任组长管理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实行定岗定责,各班按岗位落实患者基础护理.结果 实施前后分级护理落实率和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层医院实施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可以更好地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桂秀;高焕新;邓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环境下瓶塞材质、穿刺方法及穿刺次数对生理盐水无菌存放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静脉输液用生理盐水按胶塞的材质(丁基胶塞和聚异戊二烯胶塞)、穿刺胶塞的方式(随机穿刺和重合穿刺)、穿刺次数(3次和5次)分组处理,分别于穿刺后即刻及放置后1、2、3、4、5、6、8、10、12 h共10个时间点进行无菌检查.结果 聚异戊二烯胶塞的生理盐水不重合穿刺3次和5次在10 h内能保持无菌,重合穿刺3次、5次分别在6 h、5 h内保持无菌;丁基胶塞生理盐水不重合穿刺3次、5次分别在8 h、6 h内保持无菌;重合穿刺3次、5次分别在5 h、4 h内保持无菌.结论 对两种瓶塞采用不同穿刺方法和穿刺次数在穿刺4 h后都能保持无菌,重合穿刺且穿刺次数越多无菌液体保存时间越短,丁基胶塞较聚异戊二烯胶塞无菌保存时间更短.提示静脉药物配制宜采用同一胶塞多次穿刺穿刺孔不重合的方式,同时根据加入药液的性能和用药要求合理安排配制时间.
作者:程翠年;张卉;吴胜林;王懿睿;王霞;谢敏;李绍婷;李林;易旭慧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深层次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现状及困惑,为广大医护人员采取措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患者能够通过食物粗略的质量来补充三大营养物质,但热量换算难以掌握;其液体摄入量呈现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对微量元素的摄入要求一知半解.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认知教育,制作简易换算工具,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并实施综合干预,以提高其饮食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作者:赵梅珍;施伟;曾铁英;蔡文挺;鄢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我院原有的医嘱查对记录本有查对日期、有无差错、医嘱执行者、转抄输液卡者、摆药者、核对者等项目.医生每日上午大查房后开出批量医嘱,护士基本上11:00处理核对完毕,记录于医嘱大查对本上.但此轮医嘱查对结束后出现的医嘱,如中午、下午、夜间新出现的医嘱或新患者的医嘱(下称单个医嘱),虽然护理人员执行时都经严格查对,但无记录,无据可查,容易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此,我院设计了单个医嘱核对本,于2010年8~12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周春梅;江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阐述近年来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在病理改变、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危险因素包括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生理因素和所有造成声门下气道黏膜损伤的医源性物理因素,对接受气管内插管的新生儿在插管前后依据其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范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
作者:杨兆晶;高玉先;王正新;章园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