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丽;黄湘晖;郑翠红
临床上许多药物受到光的照射后容易变性分解,导致药物变色、沉淀、药效降低,严重影响药物的质量,甚至增加药物毒性.如临床常用的硝普钠、硝酸甘油、盐酸左氧氟沙星、水溶性维生素及一些化疗药物(顺铂、卡铂、米托恩醌)等不仅在保存时需避光,临床溶解稀释后,其水溶液不稳定,光照加速反应,因此在滴注过程中也应尽量避光.
作者:黄冰;杨爱华;罗丽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蒲黄联合珍珠末对老年糖尿病并发Ⅱ、Ⅲ期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8例(92处)老年糖尿病并发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对创面采用常规方法处理后在压疮创面及周围皮肤洒1层珍珠末;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将灭菌的生蒲黄敷于创面.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治愈时间显著少于和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蒲黄联合珍珠末治疗老年糖尿病压疮方便实用,疗效显著.
作者:马金秀;陈秀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3例(4足)糖尿病足合并溃疡、坏疽的患者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4足在术后2~4个月溃疡愈合,痛觉、针刺觉、冷感逐渐恢复正常,踝肱指数明显改善,术后半年复查下肢血管CTA见不同程度的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提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积极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前、术后准确评估患足情况,积极控制血糖,正确处理创面,加强足部护理,合理的出院指导,坚持定期随访观察,可以保证移植效果.
作者:杜玲;方孝梅;王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几种非药物干预方法在临床上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63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四组,在新生儿接受操作性疼痛刺激时,干预Ⅰ、Ⅱ、Ⅲ组分别采用体位干预+抚触、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体位干预+抚触.对照组在穿刺的全过程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比较四组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Ⅰ组NI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刺激后1 min比较,刺激后5 min及刺激后10 min各组的NIPS评分均迅速下降.结论 联合干预方法Ⅱ、Ⅲ均有协同镇痛作用,干预方法Ⅲ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效果好.
作者:黄蝶卿;申叶林;麦劲壮;刘晓聪;陈满锐;林素芳;邓秋香;梁群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安全、无创,它采用细长的胆管引流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置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胃、食管、咽等从口腔或鼻腔引出,建立胆汁的体外引流途径,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解除梗阻的方法.
作者:刘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早期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施以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卧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床下行走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早期康复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马延爱;霍春暖;朱春燕;刘璐璐;张玉昆;张雅静;蒋天裕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介绍了将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和医学史、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教师的示范、法律案例、伦理学等渗透到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方法.提出应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强人文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王欣鹃;周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父母的健康概念现况,促进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 采用健康概念量表对178名脑瘫患儿父母(脑瘫组)及同期在儿科病房、门诊观察治疗的177名普通内科疾病患儿的父母(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脑瘫组的健康概念总分为103.22分,对照组为110.91分.脑瘫组健康概念总分及角色功能性、调适性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脑瘫组父母健康概念和生活促进方式较差,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其对健康概念的认知,从而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俊梅;古晓萍;罗云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吸痰是新生儿护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如果患儿痰液多而黏稠时.翻身叩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由于新生儿背部较小.以往护士直接用手给新生儿叩背.不仅不方便操作.也容易引起患儿不适.且效果不佳.
作者:朱新青;吴芸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效果.方法 将2007级护理本科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利用多媒体操作平台模拟操作过程,学生先虚拟练习,随后进入实验操作室练习.结果 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人文关怀及综合分析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多媒体操作平台融入临床实际情景,具有直观、生动等特点,从而增强学生操作练习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人文关怀及综合分析能力.
作者:潘一楠;李莹;周瑾;陈三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儿科用药剂量较小,有些特殊口服药物需碾碎分开多次服用.为确保用药安全,保证用药效果,我科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设计制作了儿科特殊口服药物剂量换算表,经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熊衍君;李红艳;李晶晶;杜伟;蔡虎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1例静脉滴入亚叶酸钙致过敏性休克的鼻咽癌患者,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改静脉滴入0.9%氯化钠加去甲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予心电监护、给氧及其他对症处理和监护,约2 h后恢复正常.提示应用亚叶酸钙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有效救治过敏性休克.
作者:黄秋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抢救程序模型用于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59名内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9名)与观察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带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用抢救程序模型带教,即对护生进行抢救程序模型的应用培训,按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临床病例,护生自选2种抢救程序模型作为实习作业,经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多项操作整合穿插,制定相应救护预案,反复进行仿真训练及临床实践.结果 观察组理论、仿真抢救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认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抢救程序模型带教,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实践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王兰芝;徐丽蓉;柴翠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护士长离任后岗位意向及原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71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 92名(53.80%)护士长选择与护理相关的岗位(专科护士、质控、教学),不同学历、职称、任职年限、医院级别护士长离任后岗位意向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6.90%~69.59%护士长选择离开临床护理岗位的原因为压力太大、职业不受尊重等.结论 护士长离任后转岗意愿较强,职业不受尊重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合理安排离任后的护士长,发展专科护理,提升专业的价值和内涵,使离任护士长在护理系统发挥作用.
作者:陈雪如;王冬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ICU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 按入院时间分组,558例患者未实施访视护理(对照组),694例患者(访视组)实施访视护理,即转出ICU次日由访视护士提供康复医疗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并了解患者对ICU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访视时间10~15 min.结果 访视组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投诉率显著降低,表扬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开展ICU出科患者访视护理,可促进ICU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ICU的品牌形象.
作者:刘庆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时机对其口腔溃疡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5例.A组于开始输注甲氨蝶呤同时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B组于甲氨蝶呤输注后第2天开始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观察两组口腔黏膜炎分级.结果 A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有利于保护口腔黏膜.
作者:王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一种实用、便利、安全、舒适的口腔护理方法用于ICU危重症清醒患者.方法 将103例ICU危重症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由患者自行或护士协助刷牙漱口,并用中心吸引器吸除漱口水.结果 观察组恶心、口腔异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接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每天可节约口腔护理成本5.14元,操作耗时不超过8 min.结论 综合ICU危重症清醒患者口腔护理采用刷牙漱口吸引法优于传统的棉球擦拭法.
作者:覃丽娟;吴晓云;王飞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安全、方便、快捷减轻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直穿时疼痛的方法.方法 对5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单用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湿热敷后行动脉穿刺各2次,比较三种方法湿热敷后动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三种方法湿热敷后动脉穿刺疼痛程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效果优,单用利多卡因次之.结论 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湿热敷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减轻血液透析动脉穿刺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马爱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药物反应,熟悉药物性能,规范用药,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指导正确的饮食结构.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出院后半年复查胰腺CT未出现假性囊肿.提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配合积极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莉萍;肖丽;杨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防治化疗泵持续滴注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 将83例经化疗泵静脉持续滴注氟尿嘧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3例.持续滴入氟尿嘧啶时观察组于静脉穿刺点上方1 cm处外敷自制金栀水凝胶贴剂,对照组静脉穿刺点局部未作处理.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程度及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金栀水凝胶贴剂使用方便安全,经皮给药效果佳,可显著减少化疗泵持续滴入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王彦玲;祁玉风;蒋冬梅;祁妮;惠先;徐坤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