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兰;李海珍;史彦梅
目的 探讨死亡教育对肿瘤患者生死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92例住院肿瘤患者进行死亡教育,并于教育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生死观及价值观认知现状问卷和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教育后患者死亡及价值观得到显著改善(均P<0.01);教育后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死亡教育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对死亡的不良认知及行为,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钟小勤;李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 .方法 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失眠的症状及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干预.结果 干预3周后,观察组睡眠情况、药物辅助睡眠患者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易受环境、情绪、疼痛、药物治疗及病理性因素影响而导致失眠,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玉洁;赵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强化教育对糖尿病(DM)患者遵医行为及低血糖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53例DM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教育组78例和普通教育组75例.普通教育组进行普通DM健康教育,强化教育组采取针对性强化教育,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症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护技能的掌握.干预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强化教育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防治相关知识得分、遵医依从性显著优于普通教育组(均P<0.01).结论 与普通健康教育相比较,强化教育可显著提高DM患者遵医依从性,降低低血糖症发生率.
作者:李菊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于入院当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常规等项目检查;观察组采取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即不系扎止血带,由助手指压、患者握拳协助下采集血标本,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局部皮肤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采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的方法 更为安全,能减轻并发症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丁迎春;陈淑萍;张良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压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甚至坏死.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乏、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病重患者.
作者:何新;马米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以寻找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ROTCQLQ-C30)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分别对31例住院肺癌患者(患者组)和31名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面对或斗争、回避、屈服或接受;屈服或接受应对方式与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但首要采用积极面对;在护理工作中,指导患者尽量避免屈服心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代淑芬;李文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要求,将84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3名)和对照组(4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授课,实验组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传统方法 为辅授课.结果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53.5%~95.3%学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优于传统教授法和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结论 任务驱动法可提升急救护理学教学效果,并受学生欢迎.
作者:汪芝碧;邓辉;谭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温馨提示卡在消化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由护士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向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温馨提示卡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温馨提示卡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郭巧珍;陈茹;肖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对提高无菌技术教学效果的作用.方法 将2006级两个班的中专护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班(58人)和对照班(52人).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法按教材内容讲解;实验班采用强化医院感染知识的教学方法 .结果 实验班考核成绩及对提高教学效果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班(P<0.05,P<0.01).结论 在中职护生无菌技术课程教学中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利于提高护生学习效果,规范护生的职业行为.
作者:黄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合同护士转为在编护士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连续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的合同护士,实行百分制综合量化考核,将前10名合同护士转为在编护士.结果 方案实施后患者对合同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升高(P<0.01),离职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P<0.05),合同护士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通过合同护士转为在编护士方案的实施,有效稳定了护理队伍,表明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对合同护士的满意度有影响作用,管理者的支持能有效地减低合同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凌红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塑料输液瓶装制剂(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无为药厂生产),其瓶盖难以开启,需用厂家特制钳子,但钳子消毒后容易生锈,给工作带来不便.
作者:王桂云;李善华;赵红;焦富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留置针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而导致的静脉炎也时有发生.为此,我科试用多余的肝素钠封管液外敷治疗静脉炎,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汉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保护长期输液患者的血管并提高单条静脉使用次数.方法 将100例慢性病及化疗的长期输液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由护士按轮班制随机穿刺,观察组由固定的护士进行穿刺.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97%,单条静脉使用(6.23±0.76)次,对照组分别为84.98%、(5.01±0.7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专人穿刺可明显提高单条静脉使用次数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张凤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女性更年期症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对800名更年期女性进行无记名调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SCL-90量表,更年期症状评定采用公认改良的Kuperman评分法.结果 719名(89.88%)女性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除关节痛、头痛有无症状者敌对因子评分潮热症状精神病性及心悸症状偏热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有症状者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无症状者(P<0.05,P<0.01).症状重者SCL-90评分显著高于中、轻度者,中度者显著高于轻度者(均P<0.01).城乡更年期女性肢体麻木、激动、抑郁、心悸4个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女性更年期症状及症状程度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相关,随着更年期症状加重,其心理状况更加恶化,且城乡更年期女性在某些更年期症状发生上存在差异.因此,采取积极措施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更年期女性保持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社芬;王玉玲;王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从2003年7月开始,在病区层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制订整改措施.结果 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及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能使护理各环节处于有效的动态监控中,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作者:冯锦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与人口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两级抽样法抽取成都市3所三甲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585名,运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和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平均得分为71.58±20.12,其中人际关系得分高,而身体活动、健康责任得分较低.护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自觉身体状况、每月自由支配的资金、是否参加过健康促进课程是影响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因素(P<0.05,P<0.01).结论 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欠佳,护理管理者需注重护士的身体活动和健康责任,加强举办健康促进相关课程,以增进护士的健康生活理念和身心健康.
作者:董宁;朱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对职业人群开展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 .方法 选取功能社区98名体重指数(BMI)≥25的在职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50人).对照组采用集体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管理,采用授课、座谈、知己能量监测仪等进行为期1年的饮食和运动干预.观察两组人群BMI、腰围,每日有效运动量、时间和次数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MI、腰围显著降低(均P<0.05),每日有效运动热量消耗、有效运动比、有效运动时间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同伴教育法对职业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可以使他们长期坚持有效运动,降低BMI、腰围.
作者:丁兰;丁静;武琳;李世华;李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4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规范的降血糖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同时配合活血化淤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足部护理,教育指导,时间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腓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双下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足部护理有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及症状改善,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陈玉兰;李海珍;史彦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对3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给予鼻饲饮食,均发生鼻饲并发症,包括心理反应、胃肠道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占80.0%.经过积极治疗、护理,25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提出脑梗死吞咽障碍老年患者鼻饲饮食可能导致各类并发症,应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曹建芬;胡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老年癌痛患者镇痛疗效.方法 将90例直肠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的老年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每隔2 d应用甘油灌肠剂110 ml灌肠1次,对照组患者3 d未排便时再行灌肠.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时灌肠可提高老年癌痛患者直肠给药的镇痛疗效.
作者:蔡连娜;张岩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