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兰;李海珍;史彦梅
目的 探讨TBAC授权控制模型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TBAC授权控制模型,即逐级授权、成立授权监督管理小组、实施整改计划并考核应用于内科护理管理.结果 TBAC授权控制模型实施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TBAC授权控制模型提高了护士自我满意率,满足了护士自我实现的需求及组织支持感,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使护理管理趋于科学性、规范性.
作者:沈春玲;沈冬玲;佟香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对1例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者进行补糖、护肝、镇静镇痛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尿卟啉转阴,症状好转出院.提示合理正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是病情顺利好转的重要保证.
作者:彭娟;范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治疗婴儿腹泻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婴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小儿腹泻散加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加热至39~41℃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清洁灌肠后采用相同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及保留灌肠后初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有助于延长灌肠液在婴儿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可提高婴儿腹泻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虹;占小春;刘春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留置针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而导致的静脉炎也时有发生.为此,我科试用多余的肝素钠封管液外敷治疗静脉炎,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汉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该制度要求之一为一级护理护理人员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1次;二级护理每1~2小时巡视患者1次[1].
作者:黄桂桃;文安笑;巫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老年癌痛患者镇痛疗效.方法 将90例直肠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的老年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每隔2 d应用甘油灌肠剂110 ml灌肠1次,对照组患者3 d未排便时再行灌肠.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时灌肠可提高老年癌痛患者直肠给药的镇痛疗效.
作者:蔡连娜;张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女性更年期症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对800名更年期女性进行无记名调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SCL-90量表,更年期症状评定采用公认改良的Kuperman评分法.结果 719名(89.88%)女性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除关节痛、头痛有无症状者敌对因子评分潮热症状精神病性及心悸症状偏热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有症状者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无症状者(P<0.05,P<0.01).症状重者SCL-90评分显著高于中、轻度者,中度者显著高于轻度者(均P<0.01).城乡更年期女性肢体麻木、激动、抑郁、心悸4个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女性更年期症状及症状程度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相关,随着更年期症状加重,其心理状况更加恶化,且城乡更年期女性在某些更年期症状发生上存在差异.因此,采取积极措施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更年期女性保持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社芬;王玉玲;王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压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甚至坏死.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乏、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病重患者.
作者:何新;马米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不断进行改革探索,以逐步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来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作者:袁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管理干预方法 及效果.方法 通过成立护理管理干预小组对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进行专项管理,调查涉及小儿穿刺技术4个科室的穿刺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开展技术大练兵,实施人员培训与考核等.结果 干预后,4个科室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通过护理管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水平.
作者:王新红;宋静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胸腔闭式引流是迅速解除自发性气胸引起的呼吸困难的首要措施.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4~7 min喘憋即能缓解,呼吸平稳.
作者:李雪芬;岳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对26例因胃癌等恶性肿瘤引起的幽门和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在内镜及X线下行金属支架置入术.结果 9例为非内镜钳道释放支架,17例采取经内镜钳道方式置入;25例置入支架成功,成功率96.2%.支架置入后48 h内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无出血、穿孔和明显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平均住院5.2 d好转出院.提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与术者密切配合、加强患者病情监护,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李荣香;赵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保护长期输液患者的血管并提高单条静脉使用次数.方法 将100例慢性病及化疗的长期输液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由护士按轮班制随机穿刺,观察组由固定的护士进行穿刺.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97%,单条静脉使用(6.23±0.76)次,对照组分别为84.98%、(5.01±0.7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专人穿刺可明显提高单条静脉使用次数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张凤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对11例植物性胃石并发溃疡患者行内镜下碎石治疗,于术前3 d口服5%碳酸氢钠,术中使用碎石圈套器机械碎石并取出,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及加强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11例均治愈,其中1次碎石2例,2次碎石8例,3次碎石1例.术后无出血、穿孔、损伤等并发症;2周后复查胃镜,溃疡愈合.平均住院10.0 d.提出术前预防溃疡出血,术中熟练配合,术后注意预防并发症等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彭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干预,包括签订奖惩契约、每日进行集体活动及文娱活动,讨论暴力行为的体验并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结果 干预30 d后观察组MOAS评分及暴力行为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行为干预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
作者:陈淑娟;张燕红;郑宪萍;蒋云;刘富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要求,将84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3名)和对照组(4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授课,实验组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传统方法 为辅授课.结果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53.5%~95.3%学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优于传统教授法和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结论 任务驱动法可提升急救护理学教学效果,并受学生欢迎.
作者:汪芝碧;邓辉;谭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护理专业2003级本科四年级护生67名设为对照组,2004级本科四年级护生96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实验组采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自临床实习开始到实习结束持续地监控教学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能力测试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该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助于完善带教科室和教师的带教工作,从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杨巧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留取尿标本进行检验是常规检查,患者在卫生间内留取尿标本后,无处临时搁置,给其造成不便,或倾洒影响就诊.故我科自行设计尿标本支架,在卫生间内设一独立区域装置,从细节上解决患者困难,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燕;邓立华;见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强化教育对糖尿病(DM)患者遵医行为及低血糖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53例DM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教育组78例和普通教育组75例.普通教育组进行普通DM健康教育,强化教育组采取针对性强化教育,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症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护技能的掌握.干预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强化教育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防治相关知识得分、遵医依从性显著优于普通教育组(均P<0.01).结论 与普通健康教育相比较,强化教育可显著提高DM患者遵医依从性,降低低血糖症发生率.
作者:李菊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新疆中等护理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人数、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为满足护理教育的需求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新疆12所中等卫生学校护理师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全疆中等护理专业教师与在校学生的平均师生比1∶153;12所学校的护理教师学历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构成比为0、2.7%、77.7%、16.9%、2.7%;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构成比为0、12.8%、40.6%、46.6%;护理教师<25岁、25~岁、35~岁、45~岁、≥55岁的构成比为8.1%、39.2%、40.5%、11.5%、0.7%.结论 护理专业教师人员严重匮乏,职称和学历结构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严重,不能满足护理教育需求,有待改善和提高.
作者:王芸;赵慧玲;代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