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陈慧敏
目的 探讨六神丸糊剂治疗白血病化疗致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42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冰生理盐水漱口后,用六神丸糊剂涂搽于溃疡面,每日4次;对照组用3%碳酸氢钠溶液于每日晨起、睡前及三餐前后漱口.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六神丸糊剂可明显减轻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程度,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作者:王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予以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护、有效抗凝等措施.结果 12例患者一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随访4~8个月,10例无复发,2例术后第3、第29天复发,再次治疗好转.结论 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妍;俞贤珍;吕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水平的新途径.方法 在全院培养8名护理科研骨干,分管医院8个片区的护理科研工作,包括组织科研写作培训、收集了解辖区论文书写情况、协助课题申报等.结果 8名护理骨干的科研能力增强,全院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结论 设立科研骨干可有效提高护理科研水平,促进护理科研工作开展.
作者:田付丽;倪元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药源性因素即药物酸碱度、药物渗透压、药物的刺激性及化学毒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防治措施:根据药物性质、疗程等正确选择血管及穿刺工具;合理配制药液,调节输液pH值及渗透压;使用正确的给药方法;加强护理管理及早期发现处理等,以尽量避免医源性损伤,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艳;陈慧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心血管内科的用药种类繁多、名称复杂,多数需要联合应用,其配伍禁忌、给药速度等很难掌握.如果对药物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容易造成差错,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作者:余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高警讯药物用药的监测情况,为高警讯药物的临床安全应用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ASS系统对8 130条高警讯药物医嘱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高警讯药物医嘱中黑灯提示102次,红灯提示303次;麻醉及镇痛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感染用药、精神疾病用药、中药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等位于被警示的前列.结论 高警讯药物医嘱中潜在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必须加强对高警讯药物医嘱审核、药品管理及临床护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顾艳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采用间歇减压法预防鼻塞式持续吸氧致早产儿鼻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鼻塞持续正压吸氧,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每2小时松解鼻塞5~10 min,减压前调高氧浓度10%~20%,减压期间密切观察,如SpO2低于0.90,立即停止减压.比较两组患儿鼻损伤情况及血氧饱和度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指标无差异(P>0.05),但对照组鼻部潮红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间歇减压法可以有效预防鼻塞式持续吸氧致早产儿鼻损伤.
作者:黄师菊;秦秀群;李伟珍;梁雪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仪持有和血糖自我监测情况.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仪持有和血糖自我监测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64例持有血糖仪,42例没有;是否持有血糖仪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监测频率、监测时段项数、结果记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一定程度上,持有血糖仪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自我监测;应加强患者正确使用的护理指导.
作者:刘璐;金晓燕;王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临床路径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按路径对家属及患者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并持续至出院后.比较实施前和实施3、6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透析满意率及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临床路径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新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适宜的皮试浓度.方法 按照头孢类药物皮试液浓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B、C、D组各32、29、77、81例,分别使用浓度为250 μg/ml、350 μg/ml、450 μg/ml、550 μg/ml的皮试液进行皮试.观察并记录皮试结果及用药中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4组皮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青霉素阳性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素阳性患者与其他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用本品稀释后进行皮试简便可行,基于皮试液配制方法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建议皮试液浓度采用250 μg/ml.
作者:葛海萍;王秋韵;张凌华;郭琦;张青;张空;罗朝晖;陈娴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45例2型糖尿病进行短期Minined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置泵前后予健康指导,内容包括置泵前疾病知识、心理、卫生指导等;置泵后用药、皮肤护理及携泵指导.结果 患者住院20~36 d,平均30.0 d,出院时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未发生用药错误及药物不良反应.随访半年患者病情稳定,用药正常.提出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进行置泵前后的健康指导,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作者:徐琳;刘安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以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团体心理咨询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评价其效果.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HAMD、QL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团体心理咨询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护理中起重要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友兰;钟美娟;杨妹二;林月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Seldinger穿刺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将66例需要置管化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eldinger穿刺法可显著提高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保证置管效果.
作者:吴玲;雍群;倪明珠;高国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探讨社区护士岗位工作分析的理论体系,引入工作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设计社区护士岗位工作分析路径,形成工作说明书,构架出一套社区护士岗位工作分析理论体系,以期为社区护士的聘用、培训和绩效考核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静伟;姜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检验芬兰、丹麦、泰国3个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在我国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效力.方法 对500名体检空腹血糖≥5.60 mmol/L者采用3个量表分别对其进行评分,同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各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及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不同量表的效力.结果 3个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低于原人群;丹麦量表的筛检效力较理想,泰国量表的预测能力较高,芬兰量表的筛检与预测能力均一般.结论 3个国外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应用于我国体检人群时,其筛查效力低于原人群,主要可能与不同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有关,在推广应用时需对其进行效力检验.
作者:秦瑞;莫永珍;卞茸文;顾刘宝;崔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功能锻炼操加软木塞法对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8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头颈部功能锻炼操锻炼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软木塞法进行锻炼.结果 放疗后1个月和19个月,观察组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5.0%和27.5%,而对照组为40.0%和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头颈部功能锻炼操加软木塞法可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
作者:张志娟;佘燕萍;陈昱明;伦丽芳;周柯;孙彦秋;叶慧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检测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检查测试,且均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在钳夹技术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血压、准确采血、肢端保温等是检测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小美;李丽娟;徐安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56例床边安置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临时起搏器的患者予以术后监护,包括识别临时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密切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表现.结果 发现术后电极移位3例、出血2例、感染2例、尿潴留4例、便秘14例,经调整电极位置及对症处理患者电极复位、症状消失,提示术后严密监测心电图及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敏;刘桂英;高为荣;李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发生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心电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细致周全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监护、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更换起搏电极,无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4年,均未发现起搏电极再次断裂.结论 密切的心电监护、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等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心脏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杨芳;华雨;任红艳;沈菲;郭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上输液外渗时通常采用硫酸镁湿热敷的方法处理,笔者对常规方法加以改进,效果更好,介绍如下.1 方法发现输液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患处进行评估和处理.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