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刘桂英;高为荣;李枫
与软件公司合作,在ORACLE数据库平台技术上制作出可以整合入医院信息系统的肠内营养标签,护士只需调入医嘱即可生成肠内营养电子标签;通过计算机打印,亦可生成肠内营养纸制标签.其设计科学,内容全面,标志清晰,操作简单,备制快捷、准确,避免了差错隐患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安全系数.
作者:朱刚;梁婉萍;梁桂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精细过滤输液器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24例行盖诺加顺铂(NP)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均在采取冰敷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精细过滤输液器,对照组采用普通避光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静脉炎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精细过滤输液器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普通输液器.
作者:杨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上输液外渗时通常采用硫酸镁湿热敷的方法处理,笔者对常规方法加以改进,效果更好,介绍如下.1 方法发现输液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患处进行评估和处理.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脱发是其不良反应之一,给患者尤其是女性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作者:李桦;王军;王荣玲;徐芳;艾淑颖;胡周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家庭小药箱的使用情况及其基本药品知识.方法 对440户社区居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以了解居民家庭小药箱的药品品种、储存方法、标签、有效期以及居民药品储存的相关知识及实际储存状况.结果 全部家庭均有储存药品,平均17.6种;162户家庭的药品储存环境不当;145户家庭药品无标签或包装不完整;234户存有过期药品;药品储存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较好(低13.4%,高96.1%),但实际存放正确率较低(低1.8%,高47.0%).结论 需要加强对社区家庭小药箱药品储存、使用相关知识的教育和管理.
作者:丁兰;武琳;丁静;李晶;李世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水平的新途径.方法 在全院培养8名护理科研骨干,分管医院8个片区的护理科研工作,包括组织科研写作培训、收集了解辖区论文书写情况、协助课题申报等.结果 8名护理骨干的科研能力增强,全院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结论 设立科研骨干可有效提高护理科研水平,促进护理科研工作开展.
作者:田付丽;倪元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心血管内科的用药种类繁多、名称复杂,多数需要联合应用,其配伍禁忌、给药速度等很难掌握.如果对药物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容易造成差错,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作者:余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7例难治性肺结核病患者在化疗第2周末开始给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深部肌内注射至化疗结束,用药过程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和随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67例患者治疗18个月痰菌阴转65例(97.0%),空洞闭合、病灶明显吸收61例(91.0%).结论 科学的药物护理可以提高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56例床边安置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临时起搏器的患者予以术后监护,包括识别临时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密切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表现.结果 发现术后电极移位3例、出血2例、感染2例、尿潴留4例、便秘14例,经调整电极位置及对症处理患者电极复位、症状消失,提示术后严密监测心电图及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敏;刘桂英;高为荣;李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采用间歇减压法预防鼻塞式持续吸氧致早产儿鼻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鼻塞持续正压吸氧,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每2小时松解鼻塞5~10 min,减压前调高氧浓度10%~20%,减压期间密切观察,如SpO2低于0.90,立即停止减压.比较两组患儿鼻损伤情况及血氧饱和度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指标无差异(P>0.05),但对照组鼻部潮红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间歇减压法可以有效预防鼻塞式持续吸氧致早产儿鼻损伤.
作者:黄师菊;秦秀群;李伟珍;梁雪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高警讯药物用药的监测情况,为高警讯药物的临床安全应用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ASS系统对8 130条高警讯药物医嘱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高警讯药物医嘱中黑灯提示102次,红灯提示303次;麻醉及镇痛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感染用药、精神疾病用药、中药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等位于被警示的前列.结论 高警讯药物医嘱中潜在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必须加强对高警讯药物医嘱审核、药品管理及临床护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顾艳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首发卒中患者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建立卒中后便秘发生预测模型,为预测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概率和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54例首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随访,观察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测评其发病1周时的卒中病情、日常生活能力、病残程度,并记录卒中临床特点、卒中危险因素、用药情况及由卒中而致的生活方式等的改变.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用Cox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卒中后便秘发生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卒中后4周内85例卒中患者发生便秘,便秘发生率为55.2%.发病1周时的Barthel指数和排便环境改变是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主要因素,据此拟合患者卒中后便秘发生的预测模型,建立预后指数方程,并对方程进行回代检验及前代检验,其符合率分别为84.4%和85.0%,灵敏度分别为80.0%和81.3%.结论 首发卒中患者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在发病后7 d内发生;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较低且排便隐蔽环境改变的卒中患者较易发生便秘;生存分析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及灵敏度,符合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
作者:苏永静;张小燕;曾进胜;张振路;谭坚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以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团体心理咨询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评价其效果.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HAMD、QL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团体心理咨询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护理中起重要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友兰;钟美娟;杨妹二;林月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5例消化道包裹性异物患者采用黏膜切开术,剥离后再行异物取出术,结果5例患者包裹性异物均一次取出成功,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采取内镜黏膜切开剥离后再取异物效果好,术后予绝对卧床休息、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大便通畅等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于宏影;宁瑞花;曲静波;孙淑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国内护生评判性思维的评价工具、各层次护生评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提出除护理研究生(样本量较小,不具代表性)外,本科护生具有较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求知欲和分析能力,且强于其他学历护生;而寻找真相和系统化能力,各学历层次护生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生特质、家庭背景、学校培养及社会文化背景是其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李慧;唐四元;王井霞;张开利;孙玫;杨如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婴幼儿静脉输液时头皮静脉为首选.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穿刺时因血管细小回血慢,易造成穿刺失败.我科采用对折头皮软管进针法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介绍如下.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行动研究法在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行为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将上海市3个社区81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足部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给予以行动研究法为重点的足部健康行为护理干预,即确定、评估问题后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正计划实施干预,如此螺旋式循环3个阶段后评价两组足病知识、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组自我效能、自护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发生足溃疡3例,其中1例截趾;干预组无1例发生足溃疡.结论 行动研究法运用于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干预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有效控制和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白姣姣;孙皎;沈宇峰;金霞萍;王素美;王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73例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患者采用光动力仪联合药物面膜及负离子冷喷治疗,即先用黄光(590.0±5.0)nm、30 mW照射5 min,再用红光(630.0±5.0)nm、40 mW照射5 min,然后用含有胶原蛋白面膜敷面并冷喷,隔日1次,连续治疗4周;同时予以治疗前的情志护理,治疗中观察及治疗后饮食、用药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结果 治愈26例,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对治愈患者随访6个月复发6例.提示精心护理能提高光动力仪联合药物面膜及负离子冷喷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慧;王玮蓁;曾宪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衰退,加之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延长了粪便在肠内滞留的时间,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秘结,甚至形成粪石.
作者:安惠端;田春英;魏荣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予以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护、有效抗凝等措施.结果 12例患者一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随访4~8个月,10例无复发,2例术后第3、第29天复发,再次治疗好转.结论 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妍;俞贤珍;吕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