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存分析模型在卒中患者便秘预测中的应用

苏永静;张小燕;曾进胜;张振路;谭坚铃

关键词:脑卒中, 便秘, 生存分析模型, 预测
摘要:目的 了解首发卒中患者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建立卒中后便秘发生预测模型,为预测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概率和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54例首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随访,观察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测评其发病1周时的卒中病情、日常生活能力、病残程度,并记录卒中临床特点、卒中危险因素、用药情况及由卒中而致的生活方式等的改变.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用Cox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卒中后便秘发生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卒中后4周内85例卒中患者发生便秘,便秘发生率为55.2%.发病1周时的Barthel指数和排便环境改变是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主要因素,据此拟合患者卒中后便秘发生的预测模型,建立预后指数方程,并对方程进行回代检验及前代检验,其符合率分别为84.4%和85.0%,灵敏度分别为80.0%和81.3%.结论 首发卒中患者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在发病后7 d内发生;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较低且排便隐蔽环境改变的卒中患者较易发生便秘;生存分析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及灵敏度,符合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黏膜切开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包裹性异物的护理配合

    对5例消化道包裹性异物患者采用黏膜切开术,剥离后再行异物取出术,结果5例患者包裹性异物均一次取出成功,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采取内镜黏膜切开剥离后再取异物效果好,术后予绝对卧床休息、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大便通畅等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于宏影;宁瑞花;曲静波;孙淑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血糖仪持有及血糖监测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仪持有和血糖自我监测情况.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仪持有和血糖自我监测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64例持有血糖仪,42例没有;是否持有血糖仪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监测频率、监测时段项数、结果记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一定程度上,持有血糖仪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自我监测;应加强患者正确使用的护理指导.

    作者:刘璐;金晓燕;王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隐性护理知识显性化激励机制探讨

    隐性护理知识占护理知识的绝大部分,在医院知识管理中显得异常重要.隐性知识只有转化为显性知识即隐性知识显性化才能发挥作用,但在知识转换过程中常遇到来自个人方面的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受者障碍,以及医院方面的文化、认知、体制、机制等障碍.需建立文化激励、学习激励、报酬激励、精神激励、创新激励等机制加以克服,以实现护理管理目标,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作者:颜巧元;张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人工心脏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发生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心电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细致周全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监护、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更换起搏电极,无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4年,均未发现起搏电极再次断裂.结论 密切的心电监护、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等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心脏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杨芳;华雨;任红艳;沈菲;郭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传统分段式排班方式进行改革,实行连续性排班结合小组责任和层级管理,重建各班职责和各层级权限要求,并应用于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结果 排班改革后,护理交班次数减少,护士和患者的夜间休息时间延长,护患满意度提高,尤其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排班方式改革能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王海英;伦丽芳;周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溶剂输液对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不同溶剂输液对其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配对设计,对172例T2DM患者在5 d的观察期内予等剂量疏血通输液治疗,第2、3天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为溶剂,第4、5天以加入4 U胰岛素的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为溶剂.结果 输液开始时患者血糖均有升高,输液结束随即缓慢下降,其中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者血糖下降更快,下降幅度更大,输液结束时及结束2 h采用不同溶剂输液患者组间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者除外)行输液治疗时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以避免医源性高血糖.

    作者:刘安诺;彭巧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患儿的家庭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患儿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50例服用自制中药减肥口服液的单纯性肥胖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从饮食、运动、睡眠、心理行为方面给予3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BM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在中药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中起到重要的强化作用,有利于患儿康复.

    作者:杨凤爱;肖红;张海燕;赵晓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例心包穿刺诱发黏液性水肿昏迷患者的护理

    对1例心包穿刺诱发黏液性水肿昏迷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结果45 d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提出及时发现并进行急救护理,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营养支持、药物观察、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俊春;尹世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抑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对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均分为(71.16±14.28)分,抑郁严重程度指数为0.51±0.10,总体自我管理行为、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行为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时应注意其抑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以增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王群;万巧琴;尚少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团体心理咨询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以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团体心理咨询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评价其效果.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HAMD、QL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团体心理咨询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护理中起重要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友兰;钟美娟;杨妹二;林月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介入联合131Ⅰ-美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化疗栓塞联合131Ⅰ-美妥昔单抗治疗.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8例肿瘤未见明显变化,1例肿瘤明显缩小,1例肿瘤较术前增大;10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放射防护,密切观察并发症及对症处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玲;肖书萍;郑传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

    对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时确诊并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症状迅速缓解而转往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提出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诊断、精心护理是布氏杆菌病确诊和治疗的关键.

    作者:娄迺彬;魏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患者血管造影足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患者血管造影时足部静脉穿刺改进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119例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拟行静脉造影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成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穿刺,观察组改进穿刺方法,比较两组造影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剂外渗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进穿刺方法能明显提高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患者血管造影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邰韩珍;崔玉红;何显荣;张春生;王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慢性酒依赖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状况和父母养育方式对慢性酒依赖患者的影响,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86例慢性酒依赖患者(观察组)和86名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采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应付方式总分及自责、幻想合理化和退避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解决问题和求助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父母养育方式中,观察组父亲因子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因子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因子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因子Ⅱ、Ⅲ、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慢性酒依赖者的应付方式不良,社会支持状况较差,父母养育方式不利于其人格发展.除药物治疗外,医护人员应特别加强心理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复饮.

    作者:卢世臣;张传芝;杜芳;刘朝军;李绍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间歇减压法预防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致早产儿鼻损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间歇减压法预防鼻塞式持续吸氧致早产儿鼻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鼻塞持续正压吸氧,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每2小时松解鼻塞5~10 min,减压前调高氧浓度10%~20%,减压期间密切观察,如SpO2低于0.90,立即停止减压.比较两组患儿鼻损伤情况及血氧饱和度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指标无差异(P>0.05),但对照组鼻部潮红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间歇减压法可以有效预防鼻塞式持续吸氧致早产儿鼻损伤.

    作者:黄师菊;秦秀群;李伟珍;梁雪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予以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护、有效抗凝等措施.结果 12例患者一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随访4~8个月,10例无复发,2例术后第3、第29天复发,再次治疗好转.结论 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妍;俞贤珍;吕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7例难治性肺结核病患者在化疗第2周末开始给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深部肌内注射至化疗结束,用药过程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和随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67例患者治疗18个月痰菌阴转65例(97.0%),空洞闭合、病灶明显吸收61例(91.0%).结论 科学的药物护理可以提高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梅花点舌丹外敷治疗化疗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梅花点舌丹外敷治疗化疗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化疗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于静脉炎部位湿敷50%硫酸镁,3~4次/d;观察组应用梅花点舌丹外敷,2次/d.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梅花点舌丹能有效消肿、镇痛、软化硬化组织及增进损伤皮肤血管的恢复,对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有效.

    作者:张云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对6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完善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和物品准备,做好患者用药、体位及吸氧护理,术中严密配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检查,得到确诊,术中无窒息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介绍几种新生儿喂药方法

    新生儿喂药是困扰家长和护理人员的难题之一,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介绍如下.方法: ①片剂(颗粒)研成粉末,乳汁多时先挤出一点将乳头湿润,再将药粉涂于乳头上,新生儿吸吮母乳的同时将药物吮入.

    作者:刘艳琴;葛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