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序贯结肠透析辅助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邢秀亚;张丽丽;曾媛;马健红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序贯结肠透析, 中药保留灌注,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序贯结肠透析辅助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3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保肝、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基础上行中药序贯结肠透析治疗,并用清肠养肝方保留灌肠,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后惠者发热、乏力、腹胀、口干症状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中药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可显著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做好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护理,可保证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症患者家庭功能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为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问卷3.0(QLQ-C30)和家庭功能APGAR问卷,对68例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家庭功能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的总健康状况及功能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常模,而症状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家庭功能与情绪功能呈正相关,患者家庭适应度与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呈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与社会功能呈正相关,家庭功能与患者的机体疼痛、便秘存在负相关,家庭适应度与失眠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其生存质量与家庭功能密切相关.护士需有效地帮助癌症患者提高家庭支持功能,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何雪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个性特征和抑郁状况的调查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个性特征及抑郁状况异同点,为农村留守儿童采取针对性心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PQ)、流调中心儿童抑郁量表(CES-DC)对270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组)和609名非留守儿童(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儿童的个性特征和抑郁状况.结果 留守儿童精神质、神经质维度评分分别为5.25±2.56、9.48±5.33,CES-DC得分为18.24±8.65;对照组分别为4.79±2.16、8.10±4.97、15.85±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留守组儿童个性偏差、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64.44%、40.37%,对照组分别为27.75%、2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偏差和抑郁状况较突出,需尽快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创新社区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作者:张燕燕;兰燕灵;覃业宁;李艳;唐秀娟;覃金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定期随访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定期随访卡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降低其再次入院率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发放定期随访卡1张,注明随访时间,嘱患者定期来院复查血压、心率、体质量、心电图及电解质,根据复查情况,由经治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出院后1年统计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情况及诱因,患者是否遵医嘱定期来院随访.结果 观察组患者遵医嘱定期来院随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未遵医嘱服药、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压力是导致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的主要诱因.结论 定期随访卡能有效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维持心功能,降低再次入院率.

    作者:周俊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护士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缺陷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 提高临床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认知程度及上报ADR报表的质量.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194名护士进行ADR相关知识调查;并统计分析2006~2008年护士上报ADR报表出现的错误.结果 123份报表中全部信息填写完整、概念描述正确38份,合格率30.89%.护士ADR相关知识得分为8.03±0.93.结论 护士填写ADR报表存在较多缺陷,应引导护士正确认识ADR,提高护士监测与处理ADR水平,充分发挥护士在ADR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邱斐;罗彩云;杨月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一次性塑料肛管替代湿化瓶内输氧导管

    为避免发生医院感染,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导管要求每天消毒处理,在导管旋下、拧上的过程中易造成导管上端螺纹磨损,如此反复,使用一段时间后导管会因衔接不紧而废弃,而氧气湿化装置均是成套购买,一旦出现此现象,整套装置就不能再使用,造成浪费,且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

    作者:蔡秀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护理

    对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果 移植后患者造血功能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恢复时间分别为+15 d和+16 d,血小板>20×109/L恢复时间分别为+15 d和+17 d;移植后1个月复查纵隔及腹腔淋巴结消失;分别随访至移植后28个月和6个月,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提出利妥昔单抗治疗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用法,移植期间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观察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徐丽;刘鸣;苏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家庭访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透析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方面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透析时间、规律透析的重要性,内瘘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压、血红蛋白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按时透析、按时自测、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内瘘护理正确、体质量控制的遵医情况,血压及肾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有效的家庭访视,发挥家庭及社会支持作用,可提高其遵医行为,帮助患者达到佳治疗目标.

    作者:矫健梅;卜志华;刘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护理专业2003级2个专科班的125名学生分为控制班(62人)、实验班(63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控制班采用同步追加反馈,反馈频率为100%,反馈内容为操作错误的信息;实验班采用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反馈频率为25%~30%,反馈内容为操作错误以及正确操作的信息.结果 控制班在技能获得阶段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实验班(P<0.01),但在随后保持阶段的测试中成绩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实验班(P<0.01).结论 练习过程中追加反馈的内容、时机和频率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有影响.同步追加反馈可以保证技能习得阶段的表现却不利于技能的保持;延迟小结性反馈有利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作者:皮慧敏;魏莉;郑元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实习护生人格特征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人格特征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文版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中的V.1(外向一内向)、V.2(常规趋间一常规异向)、V.3(自我实现)3个结构量表和带教教师对护生人际沟通评价表对475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中AIPha型人格138名(29.05%),Beta型人格130名(27.37%),Gamma型人格117名(24.63%),Delta型人格90名(18.95%);其人际沟通能力总体评分为(74.00±15.55)分;不同人格特征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格特征对实习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影响.在实习阶段,需根据不同人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作者:谭亚蒲;李小琼;赵海红;刘海燕;杨红;胡茜;陈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结肠水疗后不同时间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 探讨结肠水疗后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适宜时间.方法 将10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结肠水疗后立即行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结肠水疗后30 min行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肠道药液保留时间、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结肠水疗后30 min行中药保留灌肠,延长了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彦层;雷力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致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对气动物流传输系统(PTS)传送血标本造成溶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进行综述.提出减慢PTS的传送速度、缩短传送距离、减少转换器的个数,并增加对标本的保护,可减少PTS造成的溶血.

    作者:朱佳晖;李芬;张德泰;曹奎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生活行为能力,以提高其生活独立性.方法 将3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始动性功能训练,均干预1年.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DSS(除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因子外)、ADL、NOSLE(除抑郁因子外)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系统、持续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的始动性.

    作者:苏雪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方法 应用现代通讯方式调查1999~2002级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单位情况.结果 1999~2002级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7.2%~100%,通过考研就业比例为6.2%~12.5%;省外就业率由31.2%增至46.7%,省内就业率由66.2%下降到50.5%;毕业生从事临床护士的比例由66.2%增至86.6%,省级、县级及以下医院的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市级医院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毕业生的转行比例由31.2%下降至13.4%后又上升至20.6%,毕业时转行的比例高于工作后.结论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但到基层医院及社区医疗服务就业较少.提示高校应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加强多渠道择业、面向基层等就业观念的教育,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以拓展就业途径,提高就业率.

    作者:万学英;刘化侠;徐迎春;齐艳波;王有娟;齐琳;于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护理人员面临的传染病危机及管理现状

    对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传染病危机及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传染病危机意识,提高其对传染病的预见性,主动掌握应对传染病危机的技能,加强职业防护的自我管理;管理者应从学校教育开始,重视护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继续教育,使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不断提升和拓展,并完善职业防护措施,以加强职业防护,严防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钱正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序贯结肠透析辅助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序贯结肠透析辅助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3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保肝、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基础上行中药序贯结肠透析治疗,并用清肠养肝方保留灌肠,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后惠者发热、乏力、腹胀、口干症状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中药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可显著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做好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护理,可保证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邢秀亚;张丽丽;曾媛;马健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自制异物钳取网兜用于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及护理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成功率.方法 对1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胃镜后,将自制异物钳取网兜送入胃内,张开异物网兜,对准电切下来的息肉或异物,收紧网口将异物完全网入,随胃镜一次性顺利退出.护理上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患者准备,术中配合医生送网兜、取异物,术后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16例患者异物顺利经过胃镜取出,均未发生胃黏膜损伤、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自制异物钳取网兜在经胃镜取异物中,能有效避免异物在取出过程中再次脱落及对消化道黏膜的二次损伤,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而术前、术中及术后密切的配合,耐心、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作者:宁瑞花;殷积美;寇建明;丁熙明;高善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大型综合医院中医科加床、调床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中医科加床、调床存在的安全隐惠,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桌大型综合医院中医科住院患者在加床、调床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总结,详细查阅病区每周、每月护理质量自查缺陷登记,归纳整理隐患内容,分析隐患发生原因,制订防范措施.结果 因加床、调床引发安全隐患83起,居前3位的隐患是走廊无信号灯致液体滴空未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14.5%)、患者物品丢失(10.8%)、因走廊无固定氧气装置加床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处理(9.6%).调床后相关项目未及时调整到位,如漏移床头卡、病例夹,漏改床头卡床号、治疗单床号、液体瓶上床号、静脉巡视单床号以及检验单、检查单床号等,发生率为2.4%~9.6%.结论 综合医院中医科固定床位少,频繁的加床、调床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加床、调床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好细节管理,杜绝差错事故发生,提高加床、调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魏爱环;刘伟华;高丽;朱慧敏;孙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对社区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 在社区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并对育龄妇女和孕产妇以户为单位实施计划免疫宣传教育;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社区6个月至1岁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进行2次问卷调查,比较社区护理代办处建立前后婴儿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计划免疫建卡率.结果 社区护理代办处建立后,婴儿的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以及计划免疫建卡率(分别为94.4%,97.6%,99.2%,88.9%,86.5%和93.7%)显著高于建立前(分别为86.0%,73.6%,93.4%,76.0%,71.9%和83.5%)(P<0.05,P<0.01).结论 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有利于提高社区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并能规范计划免疫接种程序.

    作者:楚婷;陈正英;薛桂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家庭强化教育对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187例农村糖尿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1例)和实验组(96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 实施教育;实验组在住院过程实施家庭强化教育.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出院后半年,两组饮食疗法、胰岛素注射、自我监测、运动疗法、定期复查依从性为23.1%~77.1%,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lc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偏低,说明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对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有限,应在农村基层建立有效的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网,家庭强化教育能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疾病控制.

    作者:马金秀;陈运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教学反馈在临床护理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教学反馈存在的教学反馈意识不强,实施反馈时形式单一,缺乏反馈沟通技巧,反馈时机和环境选择不当等问题进行阐述.提出需强化教学反馈意识,规范教学反馈活动,将形成性与总结性反馈综合运用,正负反馈结合,同时选择适当的反馈时机和环境,以实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琪;平步青;曾铁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