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红;刘乃芳
目的 了解门诊离院患者的跟踪服务需求内容,为拟定离院后患者的医疗需求服务项目和开展针对性跟踪服务工作提供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97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需求排前3位分别为健康指导(87.3%)、家庭护理常识指导(79.2%)和各种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提示(74.1%);需求率高的条目普通患者为各种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提示(95.0%),慢性病患者为健康指导(98.0%),残疾者为家庭护理常识(100%),孕妇及免疫接种者为孕妇产检及婴儿免疫接种时间(100%);疾病种类、自觉健康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影响离院患者跟踪服务需求内容(均P<0.05).结论 不同病种、不同个人特征患者对离院后跟踪服务需求内容不同,应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闵好;宋玉莹;童丽娟;刘铭;黄成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6例同期住院的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食管癌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术前教育、手术准备、术后镇痛、体温保护、液体管理、引流管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及早期活动等措施.结果 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术期的灵活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李英;姜曙娟;秦林芬;杨文芝;郭艳玲;周福有;耿明飞;郭海周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方法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编康复操分3个阶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14 d后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以及两组治疗有效患者1年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并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彭瑛;周虹;彭易雨;景绘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鉴于目前国内外青少年预防骨质疏松知识、行为现状,在青少年中进行骨质疏松的初级预防非常必要,而健康教育是经济且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了国外在青少年中进行骨质疏松初级预防教育干预的内容和方法,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群体生活及需依赖父母等特点,提出在预防骨质疏松的教育干预中应综合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防骨质疏松行为,减少其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
作者:孟娣娟;绳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建立流畅的服务链.方法 对术前患者接待室原有服务流程进行分析与诊断,引入流程重组理念,结合软件设计的业务流程重组,对术前患者接待室的功能进行拓展.结果 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患者转运效率,提供了令患者满意的服务.结论 术前患者接待室原有服务流程存在弊端,流程重组能改进患者术前接待室的服务质量.
作者:唐碧云;毛雅琴;楼亚艳;杜丽丽;王惠琴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非辖区儿童接种情况,为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非辖区儿童异地接种资料,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非辖区儿童异地接种原因调查表,对2 080名儿童家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异地接种人次分别增加7.12%、11.57%、14.11%、15.29%,呈逐年上升趋势;非辖区儿童异地接种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辖区接种点环境不佳(58.27%)、体检而顺便接种(19.47%)、错过辖区接种点安排的接种时间(8.51%)等.结论 异地接种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部门应规范和完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法规;接收异地接种的医院应认真做好核查、预防接种工作.
作者:陈晚秋;王虹;赵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分析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出血的原因,采用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做好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预防胰漏、胆漏、腹腔感染导致继发出血护理,加强临床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4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出院,7例因出血后并发DIC及全身器官功能衰竭救治无效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提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严密的观察护理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发生出血时及时处理,可以阻止病情恶化,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赵洁;李银侠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对205例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脊柱后路融合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与练习,术后做好常规护理、脊髓神经功能观察、体位护理、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给予正确的功能锻炼和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 全部患者在术后7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提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增强护士术后护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高春红;彭凡;杨晓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自编<换药知识手册>(下称<手册>)用于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门诊术后换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语言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发放<手册>,由2名主管护师给患者讲解并指导患者及家属阅读.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手册>对门诊换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产生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金梅;肖金平;周佩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护理本科2004级7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2005级70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学实验课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进行教学,包括建立典型急救病例库、备齐教学设备以及实施教学等步骤.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将综合设计性实验引入急救护理学实验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钱荣;谢虹;吴雪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创面大,渗血、渗液难以避免,腋窝及锁骨下区有较大间隙,手术后放置引流管引流出积血、积液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性状及引流量,以观察有无出血.2004年12月至2008年1月我科对192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术后患者引流量的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慧;吴艳芝;李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效果.方法 在口腔门诊健康教育小组的组织下,采用课堂式健康教育的方法,对1 257例口腔科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正确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全口洁治及使用牙线情况等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口腔科课堂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患者口腔不良习惯,减少口腔疾病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灌肠在胃肠外科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有保留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及肛管和大肠手术前的清洁灌肠.在进行灌肠操作时,如患者有肛周患痔、肛瘘或手术史,则插管困难且容易损伤直肠肛管黏膜或病变部位,患者感疼痛或引起出血.为使灌肠操作更加安全有效,结合临床观察,笔者将肛周疾患患者灌肠安全操作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廖春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肛提肌训练对预防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184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围术期按照痔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行肛提肌训练.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坠胀疼痛程度及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混合痔患者术期行肛提肌训练能促进创面炎性水肿的吸收和消退,改善会阴部的血液循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静;张健;向娅萍;赵忠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沟通技能教学现状,为医学沟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Dalhousie医学院研制的医学院校沟通技能教学评估问卷对260名医学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91.5%学生认为沟通技能很重要;85.0%认为沟通课程应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86.6%认为需要通过更多与患者接触来提升沟通技能;70.7%认为角色扮演有助于提升沟通技能教学效果;71.5%认为教师反馈不充分;76.1%认为需要更多地学习沟通技能,以提升自我沟通能力.结论 需要尽早对学院课程进行改革,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技能培训,能提高教师及学生的沟通技能.
作者:曾凯;李丽;龙艳芳;李映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疼痛教育对肺癌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3~4月103例拟实施肺癌部分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入院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将2008年6~7月98例拟实施肺癌部分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疼痛教育小组成员开展疼痛教育,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镇痛方法及用药知识等.结果 两组接受教育前后的镇痛知识掌握程度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胸腔引流管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均P<0.01).结论 疼痛教育能转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疼痛的认识,显著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提高镇痛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詹雪;王君慧;汪晖;董翠萍;方汉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运用自理学说帮助患者大限度地恢复自理能力.方法 将自理学说理论运用到20例地震截瘫患者护理程序中,根据截瘫患者的自理能力实施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和支持教育护理3种护理方式.结果 实施前后患者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截瘫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自理学说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充分体现患者的自身价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增强护士的主人翁责任感.
作者:唐芳;朱世琼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婴同室是指新生儿出生后随母亲一起进入同一休养室,婴儿与母亲24h同居一室[1],即使某些原因需要母婴分开,每天分离时间也不得超过1h。但在临床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由于新生儿外形特征相似,很难进行准确鉴别.而且新生儿本身不具备理解和表达能力,如果不给新生儿以有效标识,往往会造成对象的错误识别,甚至引起护理纠纷.鉴此,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我科依据新生儿不同的治疗、检查、护理给予不同的标识,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孙超峰;蒋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开放伤口冲洗时常采用橡胶单垫在伤肢下做成筒状、再将橡胶单的尾端接在脸盆上进行持续冲洗,此法由于冲洗液量大,冲洗液流至床单和地面,易导致医院感染.另外,护士每天需更换床单数次,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由于橡胶单不吸水、不透气,患者伤肢常浸泡在冲洗液中易出现并发症;家属对此不理解,易引发护理纠纷.鉴此,笔者采用成人纸尿裤替代橡胶单的方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凯燕;简会军;秦红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乳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精神健康预测因子,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应用应对量表和整体精神健康问卷对100例乳癌患者应对方式和整体精神健康进行调查.结果 计划、积极转变角度和分散注意力是乳癌患者常使用的应对方式;工作状况(在职)和自责的应对方式是整体精神健康的预测因子.结论 乳癌患者的应对方式通常是积极的,工作状况为在职预测其整体精神健康较好,使用自责的应对方式预测其整体精神健康较差.
作者:李静芝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