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丛丽;徐凌忠;封丹珺;王克芳
目的 观察氧化锌油联合达克宁散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尿布皮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常规处理局部后,观察组采用氧化锌油与迭克宁散混合荆外涂皮损部位;对照组采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泡浴臀部,再用纱布吸干水分后局部外涂20%鞣酸软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氧化锌油联合达克宁散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效果较好,且应用方便、节省时间,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杨娟娟;叶天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在静脉输液中,因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更换而导致液面下降到莫菲氏管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总结了一种操作简便又不浪费药液的排除空气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静脉注射阿霉素对处于亚临床阶段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从耳缘静脉推注阿霉素2 mg/kg,1次/周,连续4周制成动物模型;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推注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后4周,再将实验组分为实验1组和2组各6只,分别从耳缘静脉和中心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对照组从耳缘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实验组表现为阿霉素心肌毒性的特征,对照组正常;实验2组心功能指标较实验1组和对照组改变显著.结论 从回心路径短的部位给予阿霉素可导致心脏毒性,使处于亚临床阶段的心脏收缩功能下降.
作者:朱峥嵘;黄霞丽;陈世厚;朱咏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减少或消除供应室安全隐患,以提高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方法 分析影响安全隐患的因素有人员、设备、消毒灭菌物品质量及管理因素等,据此实施针对性防范对策.结果 实施安全隐患管理后,供应室连续3年未出现医疗纠纷,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率达99.0%.结论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预防和控制护理缺陷的保证;狠抓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可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
作者:毛喜绒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介绍经脾动脉灌注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2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移植前做好身体准备、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灌注前准备,移植后做好并发症的现察及护理,密切监测血糖,严格控制饮食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高华洁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血液透析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实施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并与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比较.结果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实施后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两种透析方式下患者透析2 h、3 h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能较好地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珍;赵庆梅;赵淑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保护头颈部放疗患者放射野皮肤,避免粗糙衣物机械摩擦患者颈部皮肤.方法 将10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着传统病服接受放疗,观察组着自行设计的3款不同衣袖的圆领病服,即无袖、短袖和长袖病服(根据季节变化穿戴不同款式)接受放疗.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皮炎严重程度显著轻于时照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圆领病服可避免衣领与颈部放射野皮肤的摩擦,消除引起或加重放射性皮炎的机械摩擦,从而避免或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张志娟;伦丽芳;周柯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部分新入院患者缺乏安全意识,住院过程中会发生晕倒、坠床、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或氧流量、失窃等事件.
作者:林亚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内科学,2006,27(5):464.[4]陆凤机,许进福.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5]王亚玲.安全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安全性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6,21(21):17.[6]黄桂林,王静.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13):53.
作者:戴燕妮;桂慧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经鼻面罩机械通气具有无创伤性、使用方便等特点,因而成为目前临床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但由于长期佩带鼻面罩,在鼻面罩扣压的鼻梁及鼻翼两侧极易形成红色压痕甚至压疮.
作者:戴晴霞;徐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浅静脉留置针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对于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封管方法、贴膜更换时间等已有较多研究,但对留置针贴膜(3M透明敷贴,6 cm×7 cm)的撕脱方法研究甚少.
作者:何秀珍;吴宝凤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应用头孢哌酮钠出现过敏反应(15例)和双硫伦反应(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反应的不同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鉴别现察及护理要点.
作者:陈桂英;王晶;崔爱萍;黄惠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72 h内的舒适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以162例中青年患者为调查对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影响患者舒适的相关因素.结果 中青年ACS患者入院24、48、72 h VAS平均分分别为5.272、4.704、3.957.24 h排在前3位的影响患者舒适的咽素依次为疲倦(60.5%)、排尿和/或排便困难(48.8%)、感到自尊丧失(32.1%);48 h是疲倦(41.4%)、感到自尊丧失(29.6%)、周围环境差(20.4%);72 h是活动受限(34.6%)、担心事业受影响(24.1%),缺乏家属陪伴(17.3%).结论 中青年ACS患者入院72 h内处于轻至中度不舒适水平,且不同时间影响舒适的因素有差异;应重视患者因长时间体住限制引起的疲倦和对自尊的需求,根据不同时间的需求变化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高其舒适度.
作者:邱小芩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凡士林应用时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肛周皮肤保护的效果.方法 将106例溃疡性结肠炎、肛周皮肤完好的新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涂搽凡士林保护肛周皮肤,并在每次排便后继续使用;对照组在患者肛周出现烧灼痛时涂搽凡士林.结果 观察组肛周皮肤烧灼痛、皮肤潮红、皮肤破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应用凡士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肛周皮肤进行保护,能有效减轻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
作者:刘婷;闫桂环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扩容、输血、抑酸止血、扩张血管等抢救、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好转,住院15 d出院.提出在抢救消化道大出血时要高度警惕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和/或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熟练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准确执行医嘱,全面观察病情,做好预见性护理.
作者:王书秀;朱庆霞;孙凤华;胡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在给新生儿进行肌内注射过程中,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肌肉较薄,注射时进针的深度难以掌握,容易进针过深,误入骨膜层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作者:郭玲玲;邱男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每天都要根据患者病情,临床治疗、护理的需要,向患者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如空腹采血、术前灌肠、术前禁食禁饮、餐前注射胰岛素、测量血糖、睡前服药、留取大小便标本、低盐饮食、绝对卧床休息等.
作者:陈先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磁共振检查患者的需求,提高磁共振室护理服务水平.方法 采用自制磁共振检查患者需求调查表,对接受磁共振检查的495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需求占前4位的分别为诊断明确、快捷安全、优质服务、健康指导.不同年龄患者各项需求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职业患者对一视同仁、诊断知情权、降低恐惧感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时存在较多需求,应加强管理力度,提供快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及时给予健康指导,并根据不同人群实施针对性护理,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作者:范玉贞;白敏;孟琳;孙云霞;赵秀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县乡两级医院护士主要工作压力源,为改善护士压力状况,提高县乡两级医院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480名山东省县乡两级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山东省县乡两级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总分为2.35±0.43,5个维度中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评分高(2.77±0.68);35个条目中评分高的是工作量太大(2.95±0.85);不同婚姻状况、地区、科室、班次护士压力源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县级医院护士压力源评分显著高于乡级医院护士(均P<0.01).结论 山东省县乡两级医院护士工作压力适中,县级护士工作压力高于乡镇护士;工作量大是主要应激源.政府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医院护士压力状况的干预,减轻其压力程度,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叶知秋;丛丽;徐凌忠;封丹珺;王克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顺应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 设立循环、呼吸、创伤、中毒、神经急症、静脉治疗、外文学习、健康教育8个护理专业小组,学习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临床问题.结果 2年的小组活动,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个小组均有所作为,获得了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 通过小组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科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促进了护士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的改善,同时密切了医护关系.
作者:秦红;胡彤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