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凤
综述了半坐卧位和仰卧位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影响的机制,比较两者相关研究的结果以及采用半坐卧位的现状.提出仰卧位是VAP的危险因素,但半坐卧位可预防VAP的理想的床头角度尚无明确答案,需进一步从依从性、伦理性和推广性获取佳证据.
作者:陈妮;程云;孙晓春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自制PICC换药包的应用效果.降低换药费用.方法 将110例行PICC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用自制PICC换药包换药.对照组用专用PICC换药包换药.结果 PICC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静脉炙发生率、留置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换药费用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PICC换药包用于PICC换药安全有效,可降低换药费用.
作者:郑雪艳;徐继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快速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方法 将231例体温≥39℃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温水组(74例)采用32~35℃温水全身擦浴;冰敷组(72例)采用头部及全身大血管置冰袋降温;青蒿组(85例)采用32~35℃青蒿液全身擦浴,高热40℃以上者擦浴后取青蒿液纱块外加热水袋脐部暖敷30 min.比较擦浴后30 min降温有效率.结果 三组降温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青蒿组降温有效率显著高于冰敷组和温水组(均P<0.0125).结论 三种物理降温方法均有效果,其中青蒿温水擦浴后体温下降有效率高,其次为温水擦浴,单纯冰敷降温效果差.
作者:叶雪雯;李乐华;郑书恭;张传彬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将41例急性脑出血行强化降压治疗预试验的患者分为强化组(24例)和指南组(17例),强化组患者在入组后1h采用口服和/或静脉降压方法使患者收缩压<140 mmHg,维持7 d以上,每例随访90 d;指南组患者收缩压≥180mmHg予静脉降压治疗.护理人员通过认真学习培训研究方案.准确、客观地记录及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保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的沟通.使试验顺利进行.结果 入组1 h平均收缩压强化组153.0 mmHg.指南组167.0 mmHg;血肿扩大几何均数强化组为13.7%,指南组为36.3%.两组均完成全程试验.提示急性脑出血患者强化降压治疗有效、安全,熟练、良好的配合是患者完成预试验的重要保障.
作者:秦素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输液胶贴回收现状,提出对策,以期降低和消除医院感染隐患.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本院30个病区的176名护理人员进行患者输液治疗及胶贴回收情况调查.结果 被调查患者1 785例,输液治疗1 699例,占95.18%.拔针后护士按压161例(9.48%),患者或陪护按压1 538例(90.52%);按压后胶贴投入指定容器护士为90.68%,患者或陪护仅为0.98%.95.45%护士对胶贴规范性回收持肯定态度,但仅7.39%护士对患者或陪护进行了胶贴投入指定容器的指导.结论 输液治疗量大,胶贴基本未按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回收,相关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供胶贴回收专用设施,消除医院感染隐患.
作者:高静;陈红;冯艳;翟怀香;马春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移动信息技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优化医疗护理任务管理和过程控制.方法 基于二维条形码技术、专用腕带、无线局域网、医院信息系统和掌上电脑(EDA)移动数据终端.开发出移动护士工作站并应用于临床护理.结果 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对医嘱执行实行全过程跟踪,保证了护理数据采集、护理任务管理及护理监控的实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结论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成功实施.使医嘱和护理任务的执行更为规范合理,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和医院形象.
作者:张晓华;郭春芳;吕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食管癌患者配偶陪同患者放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为临床护士的护理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深度访谈收集9例食管癌患者配偶的资料.结果 食管癌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主要为震惊与恐惧,否认与接受,怀疑与担心.压力与支持.结论 需要对癌症患者配偶提供医疗性、信息性、情感性支持和经济援助.
作者:王宁燕;姚运红;汤珍瑶;周梅杰;杨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自我护理指导在提高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自我护理与疾病控制能力的作用.方法 将57例住院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住院期间给予系统的自我护理指导,包括心衰恶化的早期识别、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及心理指导;出院后通过来院随访并结合电话联系跟踪随访至少半年以上.入组前、入组后1、3、6个月时给予自我护理能力及行为评价,分析半年内的病情稳定程度和再住院等临床事件.结果 自我护理能力及行为.症状控制及稳定评分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心衰复发及住院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细致、有计划、系统的自我护理指导有助于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疾病控制状态.
作者:王国荣;曹癸兰;曹青;李伟;魏宇淼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泌尿外科留置导尿患者离床或户外活动常将尿袋通过前开口处将尿管引到裤外,然后用别针别在膝盖以下的裤子上,患者常感自我形象受损,尤其是年轻患者,担心受人歧视而将尿袋放在裤兜内,带来逆行感染的危险;有的患者不敢到户外活动,给患者心理及康复均造成负性影响.
作者:朱桂芳;李晓娟;陈丽杰;吴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生存压力及压力应对能力.为实施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和压力应对能力量表对132例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AlDS患者压力得分79.26±17.52.压力应对能力总分213.54±21.08;不同性别、居住地、宗教信仰、感染途径、配偶、付费方式压力及压力应对能力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AIDS患者压力大,压力应对能力较差,尤其是男性、城市居住、无宗教信仰、因输血感染AIDS、无配偶及自费患者更甚.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AIDS患者的心理压力及应对能力.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与支持,以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应对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杨付莲;薛芬;梁桂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介绍了神经内科护理学多媒体(CAD课件的研制目的 、过程、应用及性能.该课件集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为一体,内容充实,探作简便.交互性好,导航性强,以多样化的形式承载知识点,使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刘昭君;汪旭;张宏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确定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量测量的项目,为护理工作量测量奠定基础,从而优化护理人力配置.方法 在文献综述、各科室护士长提供护理工作项目的 基础上,自行设计第1轮护理工作项目调查表,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护士进行项目符合程度评分,重新筛选项目后,再组织20名护理专家集中讨论,得到终框架.结果 第1轮调查护理工作项目为341项(基础护理中直接护理项目84项、间接护理项目72项;专科护理中直接护理项目163项、间接护理项目22项);终确定项目为226项(基础护理中直接护理项目47项、间接护理项目28项;专科护理中直接护理项目125项、间接护理项目26项),其中基础护理中间接护理10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专科护理中间接护理7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结论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量测量项目范围扩大,非护理专业性工作较多,需改革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及界定护理工作范畴.
作者:赵光红;阮满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对14例出现抗癫痫药物高敏反应综合征(AHS)的患儿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过敏症状均消失,除2例家长拒绝使用抗癫痫药物外,其余均癫痫发作控制满意,无永久性损害.提出对首次使用抗癫痫药物患儿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家属药物使用的健康教育;对已发生AHS的患儿严密观察体温、皮疹、黏膜、小便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可减少抗癫痫药物的损害.
作者:夏元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每个医院的病区护士站均设有住院患者一览表,按照要求,在一览表上要注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人院日期和护理级别等.为了使大家一目了然,常在患者一览表上用红、蓝、绿指示卡显示特、一、二、三级护理.
作者:罗月岚;陈瑶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我科2007年4月收治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患者因劳力性胸闷、憋气20余年.加重1年入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遵医嘱留置胃管,多次常规插管未能成功,遂采取下述方法.
作者:刘桂香;李焕梅;王艳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以心电监护T波的改变指导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补钾的可行性,以预防和减少高血钾发生.方法 将98例HOP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遵医嘱口服氯化钾(10 ml/h)和静脉补钾(40 mmol/h).观察组T波恢复正常时.停止口服补钾并调慢静脉补钾滴速至10 mmol/h;对照组肌力恢复4级时,停止口服和静脉补钾.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钾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钾(>5.5mmol/L)发生率及高钾心电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电监护T波的改变可为HOPP患者补钾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余秀颜;刘平;金冬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对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脱水、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发热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加强消毒隔离、心理、皮肤、饮食及口腔护理.结果 32例治愈出院,2例因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提出密切现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有效、到位的护理措施是提高重症患儿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鲁萍;黄一文;刘立美;谈菊华;帅丽君;胡小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改良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COPD康复期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和改良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后者将腹式呼吸改为呼吸操并分卧、坐、立3种姿势交替进行,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改良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及SaO2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改良呼吸肌功能训练法可有效改善康复期COPD患者肺功能,可作为其常规康复护理手段.
作者:王慧玲;张骞云;马文华;金玉忠;南桂英;陈俊荣;朱迎春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Orem自理理论增强血液置换后多脏器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将143例血液置换后脏器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进行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血液置换后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麻立娟;刘宁;周阿楠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提高病区药品管理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针对我院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药物混放、过期失效、标识不清、无专人管理、储存不当等问题.采取组织学习.掌握药品管理知识、建立有效期登记本、按照药品储存要求严格存放、专人管理,严格交班、固定基数,及时更新等管理改进措施.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改进管理措施后药物混放、过期失效、标识不清、无专人管理、储存不当5项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病区药品管理质量.
作者:鲁桂鸣;朱江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