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昌
肿瘤的治疗要遵循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原则,西医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中医从整体现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与疗效.
作者:任金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传统医学领域中,针灸学已成为当今具有全球影响的一门显学,也是现代自然科学领域所关注,研究和渗透多的学科,然而,由于其学术理论源自中国古代,针灸理论学说载于古代文本,其表达仍然停留于古代用语,对这种文字语言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读,是今人要了解和运用前人针灸实践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理解的程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决定着这门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因而理解古代语言表达的针灸理论就成为现代针灸学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沙玉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扶阳方法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艾滋病(AIDS)是一个新的病种,目前国家实施的抗病毒药物一是疗效欠佳;二是毒副作用较大,笔者用中医辨证理论,在对本病有充分认识基础上立扶阳(重建修复免疫系统).祛邪(1杀灭病毒,2抗机会性感染)为法,对AIDS进行精心研究,根据扶阳理论组方立法,试图创造奇迹,使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治疗组(中西医组)在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西医组)只给予HAAR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记录症状体征积分(积分1)和症状舌脉积分(积分2),观察体重和生存质量(卡洛夫斯基积分,Kamovsky Score).结果: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在治疗在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但各评价点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评价点证候、体积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卡洛夫斯基积分及体重较对照组增加(P<0.05或P<0.01).结论:中医药综合方法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陈国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可分为阳气虚型和阳气郁型.阳气虚型在临床上较常见,此型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而阳气郁型相对较少见.阳气内郁不能正常布散则不能外达体表,体表不固则不能抵御外邪侵袭;阳气亦不能正常温煦津液,津液不畅而溢于鼻窍.
作者:孟伟;王仁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采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法.结果:总有效率91.43%.结论:消栓溶栓、解毒生肌、修复受损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新血栓的形成、促进血液畅通、从而使动,静脉血管恢复正常.
作者:李砚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对痛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0月-2010年9月问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痛风患者109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54例,对照组为55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中医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疗法,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效果明显,24例患者对药物表现有效,1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79.63%;对照组中5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55%,其中27例患者效果明显,25例患者有效,3例无效患者.结论:中医对痛风治疗有明显帮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花虫胶囊对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名健康战士按体重随机分为随机分成花虫胶囊低剂量组,花虫胶囊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20人.分别于给药前,第15天服药后1小时抽血,用血粘细胞电泳自动计时仪检测并计算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4组在给药前切变速度分别为200s-1、30s-1、5s-1、1s-1时的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个指标具有可比性,给药15天后花虫胶囊低剂量组在切变速度为200s-1、30s-1、5s-1、1s-1时对血粘度没有降低作用,花虫胶囊高剂量组在上述4个切变速度下对血粘度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2个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花虫胶囊2个剂量组对人体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显著降低作用,高剂量组的降低幅度大于低剂量组,且2个剂量组之间也存在量效关系.结论:花虫胶囊可以降低人体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作者:李素芝;黄跃;胡天祥;刘国清;黄文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结核性胸膜炎,主要症状除具有结核中毒症状外,典型的就是:胸痛、胸闷、气短.故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使胸水吸收快,后遗症少,是多少代预防治疗结核病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近十年来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状况,概述中医辩证论治、针灸、中药熏蒸、推拿等,并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临床研究展望.
作者:王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从经方配伍、临床运用、药理研究、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等角度出发,对葛根药用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阐述,可作为今后葛根研究的参考.
作者:张秀胜;吴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对本院接诊的门诊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穴位针灸,提劲旋转,以及内服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通过1个月的中医治疗手段,8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治愈显效,有效率达93.8%.结论:采用中医方法治疗颈椎病,疗程短,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且不容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锐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用自拟方举元止崩汤治疗53例患有该病的患者,治疗效果让人满意.
作者:迟彩霞;李学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中药杜仲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研究得出其炮制的注意事项.方法:通过选择炮制方法,将三种方法炮制后的杜仲样品,分别采用UV光谱法、TLC法、HPLC法,分析杜仲生品和炮制品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通过炮制,杜仲的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结论:在中医配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杜仲炮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作者:邓小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临床上运用颈部推拿、短杠杆微调复位,拔伸牵引等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0例.结果:经治疗20天,临床治愈150例,占46%;有效140例,占43%;无效30例,占9%;总有效率为91%.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可作为门诊常规手法开展.
作者:冯永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探讨中药治病的原理,了解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多方位的特点.因此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起着整体调节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中药治病原理的研究将更加的全面和准确.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的分析,结合中西医理论,探讨佳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方法:中医辩证施治与西医手术结合治疗我院接诊的40例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病情经治疗后均改善,后回访1年未发现血便.结论: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术是诊断此类病的有效办法.
作者:唐晓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这篇文章探讨进行了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对其中1128例做了3年以上的随访,对16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进行了20年的跟踪随访调查.我们的调查研究证明他们属于一种疾病的两种状态,不能追求两者的完全符合率和相关性.
作者:鞠萍;张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遗尿症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因临床上运用针灸疗法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近3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冯睿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温病主要是指急性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温病学是在人类防治传染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医学科.近年来,传染病不断新生,面对众多新生传染病,运用温病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温病学理论运用综合全面的辨证论治方法,其目的是以其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断治疗方法有效地指导防治温病,在治疗热性病和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唐金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母乳喂养中常见的乳房问题,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2009年6月至12月份在我院分娩的105例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异常乳房采取中西医结合防治.结果:20例平坦乳头或凹陷,吸吮成功19例,占95%;乳头皲裂25例,治疗成功率100%;奶胀者60例,48小时内乳胀消除率100%.结论:针对母乳喂养中出现的乳房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作者:刘永霞;高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