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生
婴儿湿疹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疾病,具有皮疹、瘙瘁、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更严重的是大约半数以上的湿疹患儿日后发展成其它过敏性疾病.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能预防婴儿湿疹的发生和发展,而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特色,因人施治,内外兼顾,本文从婴儿湿疹的发病率、病因病机、内治、外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胡浩亮;宾博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的分析,结合中西医理论,探讨佳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方法:中医辩证施治与西医手术结合治疗我院接诊的40例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病情经治疗后均改善,后回访1年未发现血便.结论: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术是诊断此类病的有效办法.
作者:唐晓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探讨异位妊娠诊断、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出应加强生育期妇女的生殖保健工作及避孕知识的宣传,减少生殖系统炎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及其并发症.
作者:张春红;刘新风;袁学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方法:通过调查我院托老中心2009年10月以来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特点和规律.结果:托养老人在疾病发生上与常规老年病规律相似,但有其自身特点.结论:老年人群中带病生存是一种普遍现象,主要为慢性疾病.
作者:张锦华;张娟;任建辉;王怀飞;吕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祛瘀通脉胶囊(中风Ⅲ号)治疗感觉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祛瘀通脉胶囊(中风Ⅲ号),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2周为一疗程,2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定.结果:祛瘀通脉胶囊(中风Ⅲ号)可以显著改善感觉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祛瘀通脉胶囊(中风Ⅲ号)治疗感觉性卒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洪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清热活血液灌肠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慢性盆腔炎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药保留灌肠和静滴抗生素,对照组患者静滴抗生素,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75%,治疗组有效率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液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可以促进慢性盆腔炎性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美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传统医学领域中,针灸学已成为当今具有全球影响的一门显学,也是现代自然科学领域所关注,研究和渗透多的学科,然而,由于其学术理论源自中国古代,针灸理论学说载于古代文本,其表达仍然停留于古代用语,对这种文字语言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读,是今人要了解和运用前人针灸实践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理解的程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决定着这门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因而理解古代语言表达的针灸理论就成为现代针灸学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沙玉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变(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DN患者60例,均只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中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仅用厄贝沙坦,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DN疗效优于单药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优于厄贝沙坦单药治疗.
作者:陈铭军;冯慧静;卜海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肿瘤的治疗要遵循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原则,西医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中医从整体现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与疗效.
作者:任金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而火毒炽盛型又是常见证型,现代医学中寻常型银屑病的进行期,脓疱型,点滴状型、红皮病型多属此证型.黄莺教授根据临床经验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在此阶段得到有效控制,这对截断整个病情发展,缩短病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泽辉;楮宏飞;朱艳灵;高媛媛;左小红;李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并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疏肝行水化瘀汤.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65.9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且疗效显著.
作者:何汶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用放免法测定血清FSH、LH、LH/FSH,T,用中药治疗3-6个月.结果:治疗后FSH、LH,LH/FSH,T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症状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结论:中药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明显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恢复月经周期,改善不良并发症.
作者:雷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方法:将131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刺激风池穴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1%、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后三角治疗VBI有效.
作者:华国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葛蝉芍药汤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氟桂利嗪1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采用自拟葛蝉芍药汤,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蝉芍药汤治疗偏头痛效果优于氟桂利嗪.
作者:杨思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黄芩临床二千年,作为一味重要药物,其强大作用和机理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作者:陈世平;陈倩;李庆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中西医学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治概况,认为应充分利用西医诊断技术,发挥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特色和疗效优势,同时客观评价了本病临床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者:于鹏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E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内服中药,每日2次,同时采用E光进行治疗,每2周1次;对照组用E光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联合E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
作者:王庆海;郭雯;郭建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花虫胶囊对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名健康战士按体重随机分为随机分成花虫胶囊低剂量组,花虫胶囊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20人.分别于给药前,第15天服药后1小时抽血,用血粘细胞电泳自动计时仪检测并计算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4组在给药前切变速度分别为200s-1、30s-1、5s-1、1s-1时的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个指标具有可比性,给药15天后花虫胶囊低剂量组在切变速度为200s-1、30s-1、5s-1、1s-1时对血粘度没有降低作用,花虫胶囊高剂量组在上述4个切变速度下对血粘度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2个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花虫胶囊2个剂量组对人体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显著降低作用,高剂量组的降低幅度大于低剂量组,且2个剂量组之间也存在量效关系.结论:花虫胶囊可以降低人体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作者:李素芝;黄跃;胡天祥;刘国清;黄文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从经方配伍、临床运用、药理研究、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等角度出发,对葛根药用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阐述,可作为今后葛根研究的参考.
作者:张秀胜;吴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影响.方法:参照阳谷县人民医院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观察组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痊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41例痊愈,6例明显好转,1例死亡,对照组32例痊愈,8例好转,8例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有很重要的作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
作者:范丽辉;郭淑飞;王春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