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极膏治疗儿童疫苗接种致局部反应的疗效观察

黄文静

关键词:疫苗, 预防接种, 局部反应, 无极膏
摘要:目的 探讨无极膏治疗儿童疫苗接种所致局部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78名注射疫苗后发生局部反应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未予药物处理,观察组(48名)局部外涂无极膏,观察两组疫苗接种4 d后局部反应.结果 观察组局部反应治疗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局部反应减轻和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无极膏治疗儿童疫苗注射所致局部反应安全、有效,是治疗疫苗注射所致局部反应的理想用药.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曼陀罗药酒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对5例曼陀罗药酒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新斯的明肌内注射,结果5例痊愈出院.提出早期彻底清除胃肠内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给予氧疗、使用特效解毒荆、加强心理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汪晓攀;夏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一次性弯盘垫的制作与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在清理弯盘时稍有不慎可导致锐器刺伤或被污染物感染引起交叉感染;尤其在集体采血后清理时,易被采血针头刺伤,同时又有被弯盘内的血液感染的危险.

    作者:贾平;方建华;周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药品摆放架的设计及应用

    临床上输液患者的用药一般包括稀释剂(如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和治疗用药.治疗用药须经护士配制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输液.通常由于治疗用药多为小瓶装,数量多而杂,且输液患者多,配液台上经常同时摆放多例患者不同种类的药物.

    作者:伍春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软包装输液袋外透明袋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在输液加药前就将软包装输液袋外透明塑料袋(下称外透明袋)撕开丢弃,不仅会成为潜在的医院感染因素,还易造成环境污染.2006年起我科将外透明袋回收利用,介绍如下.

    作者:葛志红;庞爱莲;董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模式,为更好地开展专科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 660例老年住院患者开展老年专科护理实践,如建立老年护理专业架构,成立老年专科护理小组,规范专科护理程序,实行专科护理会诊、查房以及引进相关评估工具等.结果 实施老年专科护理后老年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如压疮、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病区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建立老年专科护理实践模式,可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及老年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和业务能力.

    作者:宋慧娟;刘雪琴;李漓;申校燕;王灵晓;王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变化的精确性、可靠性及指导胰岛素治疗方案调整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 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16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胰岛素(4次/d)进行降糖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糖仪监测手指血糖,观察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GMS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指导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杨丽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等护理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中等护理专业课堂教学现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8名中专护生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仅19.39%护生因热爱护理事业而选择护理专业,38.78%护生上课时只能维持20~30 min的注意力,81.63%护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其课堂学习行为,87.76%护生喜欢课堂教学采取师生互动辅以生动课件的教学方式.结论 中专护生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应对中专护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学习兴趣;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科学实用;改进教学方法,强化人文教学.

    作者:陶新学;黄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60例,两组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问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5,P(0.01).两组雾化吸入中HR、RR较雾化前显著增快(均P<0.05),超声组雾化吸入中SpO2较雾化吸入前、吸入后1 h显著降低(均P%0.05);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哭闹、冶疗中止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均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刺激性小,患儿耐受性好,适用于下呼吸道疾病治疗.

    作者:黄如珍;肖政祥;邓泉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非PVC输液软包装输液卡的改进

    针对原非PVC输液软包装中输液卡设计的缺陷对输液卡进行改进,即增大输液卡面积,增加必需的信息栏.结果改进后的输液卡信息完整、使用方便,能满足用药安全、节约护理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需要.

    作者:陈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目的 探讨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在PICC置管操作者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对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并进行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 申请置管的331例患者中322例符合置管适应证,320例置管成功,仅4例发生置管并发症.结论 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提高置管威功率,保持管道的正常使用,保证静脉治疗途径的通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过程及使用期间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

    作者:汪晖;徐蓉;李秀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护理

    对46例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针对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护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46例均完成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提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做好心理护理,口、鼻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冷明英;满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为培养血液透析专科护士设置培训内容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对北京、上海和黑龙江等地35位专家就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进行2轮函询与论证.结果 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85,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高;2轮调查专家意见的和谐系数分别为0.27、0.41(均P<0.01).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专科实践知识和护理相关知识3大类34个条目.专家意见较一致的前几个条目为透析设备的管理、血管通路的管理、血液透析的观察技术、血液透析中即刻并发症的处理、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等.结论 专家对确定的血液透析专科知识协调程度较高,可将其作为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内容,以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

    作者:孔繁莹;李秋洁;吕东梅;杨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开口棉签存放方法及时间的探讨

    无菌物品打开后要求一次用完,未用完且没有被污染的物品可继续无菌存放24 h.但在临床工作中,灭菌棉签打开后一般一次不能用完.很多医务人员习惯将剩余的棉签放人工作服衣袋中,方便随时使用,但存在污染问题.

    作者:郭霞;魏新;孟祥凤;秦爱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婴幼儿手部静脉穿刺固定方法的改进

    患儿由于处于心理和生理的特殊年龄阶段,常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加上患儿手形小、血管管经小、易滑动等特点,静脉穿刺难度较大,易出现一次穿刺成功率低、药物渗漏的现象.

    作者:潘艳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 时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 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惠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 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作者:林成娟;孙代艳;丁国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甲壳胺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甲壳胺对溃疡期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溃疡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彻底清创后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庆大霉素混合液(两种药液按5:1混合)湿敷创面;观察组将甲壳胺粉剂均匀撒于创面(厚度约1 mm),再湿敷上述混合药液于创面.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甲壳胺可促进压疮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可用于压疮的辅助治疗.

    作者:李珂;张福卿;孙淼;包凤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硬膜外阻滞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5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0.5%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阻滞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治疗9~15 d,5例治愈,20例好转,均无并发症发生;住院10~20 d,平均15.0 d出院.结论 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做好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加强穿刺处皮肤护理及疼痛护理是硬膜外阻滞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代淑艳;孙玉珍;初春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首因效应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首因效应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1级与2002级83名学生按年级分为对照班(2001级,40人)与观察班(2002级,43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教师课堂上分解演示操作步骤、解疑答惑,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强化练习操作.观察班教学时注重首因效应,要求教师端正仪表教态,引导学生对课程建立正面认识,完善演示操作过程,操作步骤灵活化,设置情景进行模拟演练.结果 观察班学生的6项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操作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结论 注重首因效应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作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钱念渝;刘国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情景游戏对患儿心理行为及其家属情绪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情景游戏对住院患儿心理行为、患儿家属焦虑与抑郁程度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住院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儿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情景游戏,分别在入院首日、有创操作前及首次检查前,由研究者将患儿及其家属带至情景游戏室,让患儿在模拟情景与游戏中熟悉并理解相关检查与操作,所有过程鼓励患儿家属参与.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价两组患儿的行为问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测评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入院时与出院前CBC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出院前CBCL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家属出院前SAS、SDS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家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情景游戏可减缓患儿住院期间的行为退化;可有效降低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玉侠;施媛媛;顾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婴幼儿与成人护理单项成本的核算与比较

    目的 比较婴幼儿与成人各个护理项目的成本,为管理部门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按单项成本核算方法,对内科、儿科每日位于前10位的7个护理项目的各成本构成及总成本进行核算,并与目前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各个护理项目的人力成本和总成本是成人的1.18~2.50倍和1.14~2.23倍.各护理项目的核算成本与管理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不相符,除雾化吸入可以收回成本外,其他项目的成本回收率较低.结论 管理部门需依据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在评估科室护理服务人力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专科收费标准,才能真正体现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

    作者:徐友芳;肖华鑫;黄素美;张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