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梅毒罹患因素调查

陈起燕;张荣莲;陈烈平;王秀云;张丽萍;修晓燕

关键词:妊娠期梅毒, 性传播疾病, 健康教育, 数据收集
摘要:目的 探讨罹患妊娠期梅毒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孕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调查表对5家医院初次产前检查的孕妇和住院分娩的待产妇、确诊为妊娠期梅毒患者(675例)进行面对面的产前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职业分布以干部和工人发生率较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孕前不用或少用避孕套等是罹患妊娠期梅毒的主要相关因素.配偶(性伴)患过性病占24.0%,其中患过梅毒占14.7%,拒答占9.9%.孕妇文化程度、月收入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密切关系(均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及配偶(性伴)罹患梅毒令人堪忧,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望赢得孕妇及其家属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健康教育应作为妊娠期梅毒的重要护理干预手段.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Ligasure技术治疗痔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Ligasure技术(LT)治疗痔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 对采用LT治疗的42例痔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包括疼痛护理、局部护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 术后患者均诉切口疼痛,而肛周瘙痒、排便困难等不适症状较轻.经对症护理后效果显著.结论 LT治疗痔疗效显著,而做好术后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疼痛护理是LT治疗痔患者术后的护理重点.

    作者:钟玉莲;陈丽莉;陈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早期床上布带圈操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床上布带圈操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布带圈操(1套8节)进行循序渐进训练,即患者借助布带圈于术后6h、18 h、24 h、48 h、72 h进行呼吸、胸腹、四肢的运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腹内压、腹胀、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每日进食量、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率、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早期床上布带圈操可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康复进程,且安全、省力、趣味、简单、实用.

    作者:刘礼秀;余志宏;张志丽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苏合丸联合微波治疗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目的 观察苏合丸外敷脐部(神厥穴)联合微波治疗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胃肠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护理,手术后12 h采用苏合丸敷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微波仪照射脐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提前(P<0.01),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进食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结论 苏合丸敷脐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脐部能显著促进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林翠珍;雷伟娜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产科亲子乐园亲情沐浴的实施

    目的 探讨互动式亲情沐浴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沐浴时仅产妇或家属隔窗观看;观察组通过示范指导,让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新生儿沐浴;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沐浴前脐部贴防水护脐贴,脐带已脱落的直接沐浴.结果 两组新生儿体重出生后5 d及42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产妇及家属沐浴技能的熟练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互动式亲情沐浴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增进母婴交流,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蔡敏;洪金兰;殷艳玲;蔡郁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介绍一种单人更换气管套管系带的方法

    气管套管系带常由2人操作,撤去原系带后,一人用手按压气管套管两翼以固定,另一人更换系带.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对气管套管两翼按压的力度、牵拉等刺激,患者易产生咳嗽、疼痛等不适.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经皮股动脉穿刺点采用血管封堵器止血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管封堵器对血管性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55例患者行血管介入诊断治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采用Angioseal封堵器止血,分析止血效果,观察有无植入部位出血和血肿、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及股动脉损伤等血管性并发症.结果 血管封堵器止血成功率为98.2%,止血时间为(3.60±0.55)min,下床活动时间为(4.20±0.45)h;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股动脉穿刺点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未发现血管病变.结论 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能快速、有效地止血,患者能提前下床活动,及时、科学的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付华静;张彦舫;窦永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套舒适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舒适,赢得患者信赖;术中人文关怀,舒缓紧张情绪;术后生理舒适,减轻患者痛苦.结果 术中观察组患者心理指标总分、生理评价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术后下床时间提前(P<0.01),住院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LAVH患者中,能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作者:黄小红;谢小玲;祝妍华;洪华;亓华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静脉输液管在副乳切除术中的应用

    副乳多发生在腋窝前缘,是一团乳腺组织.女性生育阶段较多见.副乳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出现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影响患者活动、健康及美观.副乳切除手术后可形成局部腔隙,若应用负压引流将切口内积气积液及时引出,可促进切口愈合.笔者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将一次性静脉输液管用于副乳切除术后负压引流270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王家玲;曾俊;谢维英;陈志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术中肢体被动活动对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被动活动全麻恢复期患者下肢对缓解术中躁动及其他不良情况的效果.方法 将全麻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手术拔管时间在全麻开始2 h、3 h、4 h、手术结束前由巡回护士为患者做一系列下肢被动活动,对照组患者则不做任何被动活动.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期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中采取下肢被动活动,有利于减轻患者恢复期躁动,使患者感觉舒适.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行胃旁路手术患者的护理

    对28例2型糖尿病行胃旁路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心理护理;术后重视血糖监测、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保持胃管引流通畅,加强自理行为能力训练等围术期护理.结果28例患者术后血糖基本恢复正常,术后3周停止使用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并不再限制饮食.11例术后随访1年,示糖尿病治愈.提示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恢复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高艳红;张利岩;张新国;邓佩;张敬伟;林牡丹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妊娠期梅毒罹患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罹患妊娠期梅毒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孕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调查表对5家医院初次产前检查的孕妇和住院分娩的待产妇、确诊为妊娠期梅毒患者(675例)进行面对面的产前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职业分布以干部和工人发生率较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孕前不用或少用避孕套等是罹患妊娠期梅毒的主要相关因素.配偶(性伴)患过性病占24.0%,其中患过梅毒占14.7%,拒答占9.9%.孕妇文化程度、月收入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密切关系(均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及配偶(性伴)罹患梅毒令人堪忧,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望赢得孕妇及其家属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健康教育应作为妊娠期梅毒的重要护理干预手段.

    作者:陈起燕;张荣莲;陈烈平;王秀云;张丽萍;修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女性张力性尿失禁腹腔镜膀胱颈悬吊术患者的护理

    对37例女性张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腹腔镜Batch氏膀胱颈悬吊术.结果手术顺利,35例正常排尿,2例留置导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后,7~10 d症状缓解.随诊2~34个月,29例治愈,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9%.提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会阴清洁,注意排尿情况,认真讲解术后复查时间及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付秀花;王姝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肠道准备的研究进展

    总结肠镜检查前、腹部手术等多种肠道准备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肠内营养制剂的应用、清洁灌肠和各种中西药药物导泻等.肠道准备法各有特点,指出需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肠道准备方法,方可取得满意的肠道清洁效果.

    作者:尹忠元;李凤辉;苏国兵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硬膜下积液引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新用途.方法 对25例婴幼儿外伤性双额部硬膜下积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行前囱穿刺硬膜下置管持续外引流术.术者持留置针于前囱门两侧角距中线旁2.5 cm处以30°~45°向后外方倾斜刺入2~5 mm,有落空感并见液体流出,表明留置针进入硬脑膜下腔,将留置针外套管缓慢向前推进至10~15 mm,退出针芯.妥善固定后连接引流袋或引流瓶.结果 25例穿刺均顺利,引流时间平均7.0 d;引流量平均96.0 ml,积液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症状减轻.术后1个月及3个月2次复查CT,双额部硬膜下积液完全消失.CT示脑复位满意,原发病治愈.结论 前囱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婴幼儿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方法.使用静脉留置针置管引流,方便观察与护理,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损伤小.

    作者:李作凌;吕秀霞;郭杰;丁艮晓;冯长乐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供精自愿者的心理顾虑及其对策

    探讨我国人类精子库面临精源困难的原因,对浙江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人类精子库1 168名供精自愿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供精自愿者存在不同的心理顾虑,包括害怕资料泄密、对子代负有责任、子代近亲结婚、伤害身体以及影响学习或工作等,通过对供精自愿者心理顾虑因素及对策分析,以期解除他们有关的心理疑虑,提高供精员数量.

    作者:张凡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1例肝移植术后再行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的手术配合

    对1例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并腹腔内广泛侵犯的患者再行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提出特殊情况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手术配合要点: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和恰当的输液输血,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万静雯;赵体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多发性微小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患者的护理

    对8例多发性微小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并给予术前健康教育,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膨宫液出入量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随访等护理措施.结果7例一次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肌瘤数目过多,患者年龄较轻且未婚,仅切除绝大多数肌瘤.术后随访2~26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有轻微宫腔粘连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正常妊娠.提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微小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可保留子宫,而恰当的护理配合是预防并发症和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于桂云;邵艳萍;杨巍;许为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总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2 h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认为在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措施,对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丽辉;王爱民;林庆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乳癌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社会支持与乳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据其结果提出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对80例乳癌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乳癌患者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得分较低,可获得的社会支持较高;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社会支持与乳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乳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龚振琴;闫凤玉;孔德娟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1例妊娠并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护理

    对1例妊娠38+3周并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孕妇采取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同时做好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措施,1周后母儿痊愈出院.提示准确到位的护理可减少和避免妊娠并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航 刊期: 2007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