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曾俊
膝关节手术通常需在下肢缠无菌绷带以保护术野,手术中由于患者双下肢持续下垂,用气动止血带因手术时间较长,患肢易发生红肿.鉴此,我科于2005年6~12月对5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采用无菌弹力绷带替代,增加患者舒适度,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慧颖;徐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三种乳房整形术后患者体温的变化.方法 选择乳房整形术患者119例,其中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30例、双环形切口巨乳缩小整形术4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43例,观察手术当日至术后4 d患者的体温变化.结果 手术当日及术后第3~4天,三组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2 d,巨乳缩小整形术组与其他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术后1~2 d巨乳缩小整形术组体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病情观察,查明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
作者:曹海茹;瞿秀琴;孙娜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暴露漏报率及其原因,以寻求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感染危险性的有效方法.方法 要求102名轮中夜班的临床护士按常规上报2006年1~6月的职业暴露情况,6个月后由专人采用自制问卷及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向102名护士了解实际职业暴露漏报率及其原因.结果 102名护士中发生职业暴露74名(72.5%),124人次漏报48人次,漏报率为38.7%.漏报原因依次为患者的检验结果正常,无需上报;暴露较轻,已经过消毒处理;工作繁忙,忘了上报;认为上报对已发生的暴露无帮助而未上报.结论 护士职业暴露漏报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并采取积极防护措施.
作者:金学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不断更新,手术量不断增加.为减少手术室器械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器械的使用率及完好率,我科2006年7月采用筛式器械托置放器械,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洁;赖海燕;马育璇;吴敏;李美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滴眼药是眼部疾病治疗的方法之一,患者因病情需要同时应用几种眼药.由于眼药瓶体积小且无固定置放处,置于患者床头柜常与其它药物及生活用品混淆,患者使用不便.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简易眼药盒,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艳玲;吕海燕;张郧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12~36个月,按日本整形协会腰痛治疗标准评分(JOA 29分法),总体改善优良率达76.33%.提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予以腰部制动和出院指导,对巩固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张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采用的蔽光眼罩,一般用长方形黑棉布横折成双层后蒙眼,再用胶布固定.但易被患儿抓脱,需反复更换胶布;摘眼罩时,胶布难以撕脱,增加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和患儿痛苦.
作者:吴有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在胆管探查手术时,通常使用注射器经T管注入生理盐水检查缝合口有无液体渗出,以此判断胆管缝合的有效性,此方法缺乏检查切口缝合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我科采用稀释的亚甲兰液经T管注入,检查胆管缝合的严密性,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周娅颖;程富英;曾俊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25例舌癌患者施行舌切除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舌重建术.结果 25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并重新吻合后皮瓣成活.提出护士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患者的心理护理,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专用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密切与医生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黄慧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3种微量注射泵应用过程中泵体垂直移动前后短时间内流出量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电子天平定量测定国产、日本产、德国产3种微量泵在停机STOP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和10 ml/h的工作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前及移动后1 min的流出量,重复测定10次.结果 3种注射泵在STOP状态下移动后1 min的流出量分别为(0.7411±0.0667)ml、(0.2909±0.0417)ml、(0.6021±0.0147)ml,经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3个注射泵在10 ml/h的工作状态下,移动前1 min泵体实际流出量分别为(0.1657±0.0049)ml、(0.1803±0.0037)ml、(0.1743±0.0009)ml,移动后1 min的流出量分别为(0.9423±0.0285)ml、(0.4565±0.0204)ml、(0.7789±0.0179)ml,与移动前1 min的流出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连接延长管的注射泵在STOP及运行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短时间内有一定量的液体流出,应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移动或关闭延长管后移动,以避免意外输入液体造成的危害.
作者:罗侨端;韦靖;梁艳香;黄建明;曾玲;吴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骨科全髋置换、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切口一般采用敷料覆盖,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减少渗血.但此方法包扎费时,术后易松脱,渗血较多.我科根据髋部及股骨特殊解剖结构,设计制作弹力裤用于术毕患者包扎伤口,加压固定,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竺永健;柯美霞;王丽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50例非器质性咽异感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颈部穴位封闭.结果 治愈43例(86.0%),明显好转7例(14.0%);住院1~2 d,平均1.5 d;出院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提出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封闭前后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勤;余冬玲;刘冬红;张玉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药消症散于患处行温熨治疗及护理.结果 显效37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提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中医温熨疗法,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加强心理疏导及对症护理是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启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36例隐睾患儿在小儿腹腔镜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正确安置体位,保持适当的气腹压力,按照步骤准确传递手术器械.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侧手术时间平均28.0 min术后1~7 d出院,平均住院5.3 d.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0个月,下降睾丸无回缩、发育正常.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夏述燕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在抢救颈椎外伤患者中重建人工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通气,观察组采用喉罩插管通气,观察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患者的SpO2上升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插管时间和SpO2上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喉罩插管通气在抢救颈椎损伤患者中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桂凤;刘玉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随着动力工具在手术中的应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维护,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已受到手术定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若在打包、灭菌过程中未对动力系统各种配件进行有效保护和隔离,造成动力工具表面涂层损伤而致生锈,则降低了工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影响了灭菌效果,增加了感染概率.
作者:王敏;曾俊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9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及护理.结果 显效57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7%.提出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加强治疗中的对症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镇晖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关节腔灌洗联合康复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灌洗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功能锻炼.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膝关节日常活动(ADL)能力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患膝疼痛程度并对膝关节日常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减轻,但观察组VAS及ADL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关节腔灌洗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并减轻疼痛.
作者:王成秀;杨凤翔;王桂荣;徐远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患儿行外科手术后,由于各种引流管多,不便穿衣,冬季天气寒冷,盖棉被易压迫引流管引起疼痛,观察病情和进行护理操作时常牵拉被褥使患儿受凉.鉴此,我科根据临床护理和烧伤烤架的应用原理,将烧伤烤架[1]用于患儿术后保暖,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朱平;杨丽仙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各科中重要的治疗措施,而静脉穿刺技术亦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静脉穿刺时,首先需选好血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穿刺,如肥胖者皮下脂肪厚,静脉较深,难以掌握进针深度及角度,消瘦者及老年患者静脉易滑动,水肿患者静脉不明显等.
作者:陈志芳;吴君燕;顾燕萍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