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护理

王颖;吴艳;陈汉芳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块, B超, 微创旋切术, 护理
摘要:对33例(43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清洁准备及腹式呼吸训练;术中积极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给予切口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术后43处乳腺良性肿块经超声扫描提示病灶消失.术后出现局部轻度皮下淤血3例、残腔少量积血1例,均在术后2~3周逐渐消退.随访1~6个月,均无肿块残留、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提出B超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肿块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理想微创技术;为患者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帮助医院护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能力.方法 采用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SCL-90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女性常模(均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其中相关性大的是工作压力(均P<0.01).结论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管理者要在帮助护士掌握应对技能的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护士成长的环境,以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护理质量.

    作者:杨映萍;谢琴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心理干预措施制成临床路径,应用于23例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在患者入院时发放临床路径表,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SCL-90各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作者:吴家菊;田锦凤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为实施教学改革和制订护理本科生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60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83.3%毕业生对目前从事的工作较为满意和满意,但有57.4%毕业生表示若有机会愿意改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毕业生比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的毕业生改行愿望更加突出(P<0.05);72.2%毕业生存有较大的工作压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好,但普遍认为其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培养和加强.结论 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较好,护理本科教育要侧重于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及应对压力能力的培养,并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和认同.

    作者:李玉红;肖圣龙;谢伦芳;胡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手术室接送患者流程的改进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1].目前各大医院手术室基本都设有麻醉后恢复室,但术前等待室较少.一直以来我院手术室因无术前等待室和护士人员少等原因,手术患者由手术室工人直接接入手术间,手术结束后由工人和麻醉师一起送入PACU或病房,这其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从开展质量月活动以来,我们将恢复室充分利用,对接患者流程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素红;凌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一年级本科护生暑期自主见习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一年级本科护生暑期临床见习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150名一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暑期自主见习动员,137名学生自主回生源所在地的各级医院进行临床见习,暑期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护生见习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平均见习(9.5±2.1)d,97.8%护生对见习总体评价较好.结论 低年级护生临床见习是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本科护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方法.

    作者:廖月霞;周华珠;季全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人工皮肤封闭式负压引流患者的护理

    对37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人工皮肤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其中28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创面愈合或为后期植皮创造良好的条件;9例患者经过2次治疗后,创面愈合或为后期植皮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出在进行人工皮肤负压引流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负压引流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童静韬;周方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煤尘燃爆烧伤痂下静脉穿刺

    煤尘燃爆烧伤是由于强烈煤尘燃爆及短暂高热所致,属于热烧伤范畴且多并存软组织冲击伤,使人体皮肤的正常结构遭破坏.大面积煤尘燃爆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量大、品种多、持续时间长.由于其体表静脉大多遭到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因此在无感染的焦痂或痂下寻找静脉作为穿刺点,建立暂时性静脉输液通道是治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科采用痂下静脉穿刺输液,起到暂时过渡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毛建华;杨加保;于令艳;刘云霞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年轻宫颈癌患者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年龄≤35岁、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宫颈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在患者术前1 d及出院前1 d分别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各1份,于患者出院后3、6、9、12个月均采用性生活调查表及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术前1 d及出院前1d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的性生活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年轻手术宫颈癌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冯丽嫦;翁丽;叶桂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六西格玛法在手术室器械准备流程重组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手术室器械准备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 采用六西格玛法对器械准备流程进行重组,试行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流程重组后器械准备缺陷率显著低于重组前(P<0.01),合格率相应值由3西格玛水平提升至4西格玛水平;器械准备日工作时数及月消毒费用显著低于重组前(均P<0.01);医生对器械准备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重组前(P<0.01).结论 六西格玛法应用于手术室器械准备工作流程重组,可降低工作缺陷率、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符林秋;许晨耘;柯雅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氯球油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效果观察

    老年性阴道炎治疗较为棘手,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对60例老年性阴道炎予氯球油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何元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QLQ-BR23在我国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的 测量生活质量问卷-乳腺癌模式量表(QLQ-BR23)在我国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为测量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工具.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抽取190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并随机选择其中30例于1周后再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邀请5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检验.结果 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各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0、0.89、0.89、0.69、0.70,重测信度分别为0.79、0.89、0.75、0.83、0.72;内容效度比率为90.4%,结构效度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积解释64.8%的方差,各因子负荷均>0.40.结论 QLQ-BR23在国内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闫春梅;王慧琳;范秀珍;王建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监护

    探讨2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再次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监护的要点.针对手术的致死危险因素如心律失常、左心室射血分数、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等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王鎏旒;孟蕾;吴晓英;丁璐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1例体外膜肺氧合下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对1例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历时12.0 h,切除肿瘤500 g,住院23 d患者康复出院.提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和器械物品准备,术中熟悉体外膜肺氧合的操作方法、积极配合手术、密切观察病情等,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建萍;王俏丽;徐晔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女患者导尿时预防尿管误入阴道的方法

    术前留置尿管对手术患者至关重要[1],是观察术中血容量和指导补液的一项重要依据.女患者由于尿道短而直,插管比较容易.但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有时会造成尿管误入阴道,对未婚女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鉴此,我们于2006年6~10月摸索出一种新的导尿方法,应用于43例女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100%,无1例误入阴道,报告如下.

    作者:邓大琼;易珑;张玉萍;赵华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图片记录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图片记录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在每次的护理质量控制中,各组均携带1部数码相机,实景拍摄记录各科室的优点、护理缺陷及不安全、不规范表象,整理后以多媒体形式总结反馈.比较实施前后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病房管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P<0.05).结论 应用图片记录法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培养.

    作者:张全英;刘仲梅;王汕珊;李丽荣;刘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肿胀法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的手术配合

    目的 介绍采用肿胀法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和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66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经乳晕切口肿胀法抽吸注射物,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吸脂机及其配套器械,准确配制肿胀麻醉液,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抽吸水凝胶后以生理盐水灌洗.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手术,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物品准备齐全,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君;刘远新;胡永超;吴清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长程颅内电极监测定位难治性癫(疒间)灶的手术配合

    总结25例长程颅内电极监测定位难治性癫(癎)灶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提出全面了解手术方法及该技术的优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和安全防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姜雪;马建军;姚庆和;陈素兰;强惠婷;高丽娟;丁保艳;王慧;俞海琴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术中保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加强躯体保温,采用输液加温器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两组分别于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90、180、270 min及术毕测量患者肛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行,不同时间的体温及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手术开始后及结束时体温下降,PT、APTT、TT延长,观察组波动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中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和输液加温器等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功能.

    作者:邓兰芹;米凯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改变护理服务模式开设学生方便病房

    为使患病学生在不耽误学习、不影响父母工作的情况下,能得到连续系统的治疗护理,我院儿科于2000年1月起开设了学生方便病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廖传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医院护理管理流程

    分析护理流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护理流程的信息技术措施.提出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流程优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信息技术是实现流程优化的佳选择.

    作者:朱丰根;姜丽萍;陈晓映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