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红;肖圣龙;谢伦芳;胡燕
分析护理流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护理流程的信息技术措施.提出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流程优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信息技术是实现流程优化的佳选择.
作者:朱丰根;姜丽萍;陈晓映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总结22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护理配合,提出掌握关键部位的配合方法和技巧,如导丝通过狭窄段、狭窄段的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内支架置入术的配合,可顺利完成内镜操作过程,提高内镜治疗成功率.
作者:王书智;于凤海;陆蕊;李新萍;黄慧;时之梅;胡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新型瓶装丁基胶塞无菌溶液的取用方法.方法 将4名操作人员分为两组各2人,分别采用2种方法取用丁基胶塞无菌溶液各15瓶,每2小时采样1次.结果 共采样390份,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用丁基胶塞无菌溶液,可保持其无菌状态.
作者:郑建萍;张红梅;相敏;郑一宁;徐应春;王贺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加强躯体保温,采用输液加温器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两组分别于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90、180、270 min及术毕测量患者肛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行,不同时间的体温及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手术开始后及结束时体温下降,PT、APTT、TT延长,观察组波动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中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和输液加温器等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功能.
作者:邓兰芹;米凯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由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和主管护师组成的儿童口腔保健小组,对35名儿童实施1年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评估口腔卫生状况,制订针对性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与幼儿园教师共同举办爱牙月主题活动,参观口腔医院等.结果 实施1年后,儿童坚持早晚刷牙、刷牙方法正确人数较教育前显著增加(均P<0.01).睡前进甜食、看牙恐惧人数及餐前牙菌斑指数均较教育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作者:邱钧琦;林安儿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新形势下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为加强护理管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对295例住院患者和24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医院对护患关系的重视程度和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结论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表现在护士、患者和医院多角度、多层面,改进护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应实施综合管理.
作者:任辉;熊小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在临床工作中,卧床患者常于平卧下使用扁式便盆排便,存在排便不畅、不舒适,便时易污染床单位及护理人员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设计了1种适合患者侧卧位使用的大便器,具有结构新颖、环境污染小和省力省时的优点,临床应用8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何燕;姜惠霞;李德学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术前访视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1].但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无法保证每台手术的巡回护士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术前访视工作,很多医院试行了小组访视制[2].为了进一步深化手术室访视工作,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的连续性,我院手术室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所有择期手术患者实行小组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并由组长负责术晨接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何相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我院现代化洁净手术部于2004年投入使用,为进一步加强手术部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我科设置了洁净手术部护士站.经过近3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介绍如下.
作者:汪冬珠;何小玲;钟玲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图片记录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在每次的护理质量控制中,各组均携带1部数码相机,实景拍摄记录各科室的优点、护理缺陷及不安全、不规范表象,整理后以多媒体形式总结反馈.比较实施前后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病房管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P<0.05).结论 应用图片记录法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培养.
作者:张全英;刘仲梅;王汕珊;李丽荣;刘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对33例(43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清洁准备及腹式呼吸训练;术中积极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给予切口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术后43处乳腺良性肿块经超声扫描提示病灶消失.术后出现局部轻度皮下淤血3例、残腔少量积血1例,均在术后2~3周逐渐消退.随访1~6个月,均无肿块残留、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提出B超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肿块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理想微创技术;为患者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颖;吴艳;陈汉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30°侧卧更换体位法预防难免性压疮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187例Norton评分为5~8分的难免性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即采取右侧90°卧位→平卧位→左侧90°卧位→平卧位的循环方式;观察组采用右侧30°卧位→左侧30°卧位→平卧位的顺序更换体位.两组均每2小时更换1次卧位.结果 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占1.06%;对照组发生压疮12例,占12.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30°侧卧更换体位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
作者:朱文芳;胡克;范湘鸿;刘春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对1例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历时12.0 h,切除肿瘤500 g,住院23 d患者康复出院.提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和器械物品准备,术中熟悉体外膜肺氧合的操作方法、积极配合手术、密切观察病情等,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建萍;王俏丽;徐晔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心理干预措施制成临床路径,应用于23例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在患者入院时发放临床路径表,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SCL-90各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作者:吴家菊;田锦凤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ADR)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 针对急诊科发生ADR后应急处理程序不完善的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即细化ADR处理流程,规范ADR记录,强化服务意识等.结果 改进后的ADR处理程序成功救治了57例ADR患者,未发生医疗纠纷及缺陷.结论 改进后的ADR处理程序用于ADR的处置,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ADR导致的医疗纠纷.
作者:汪晓攀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对本、专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教育体系是否会对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应用方便抽样法对95名本科和106名专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专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总分分别为297.84±46.53、286.70±40.21,处于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低值,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其中6个方面显著高于专科护生(P<0.05,P<0.01).结论 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优于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及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车文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介绍采用肿胀法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和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66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经乳晕切口肿胀法抽吸注射物,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吸脂机及其配套器械,准确配制肿胀麻醉液,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抽吸水凝胶后以生理盐水灌洗.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手术,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物品准备齐全,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君;刘远新;胡永超;吴清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为实施教学改革和制订护理本科生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60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83.3%毕业生对目前从事的工作较为满意和满意,但有57.4%毕业生表示若有机会愿意改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毕业生比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的毕业生改行愿望更加突出(P<0.05);72.2%毕业生存有较大的工作压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好,但普遍认为其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培养和加强.结论 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较好,护理本科教育要侧重于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及应对压力能力的培养,并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和认同.
作者:李玉红;肖圣龙;谢伦芳;胡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提高术前访视效果.方法 将11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访视,观察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及病区管床护士共同进行术前访视和心理支持,并于术后回访.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访视方法能有效降低乳癌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及焦虑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作者:史宪风;李艳丽;赵国艳;蔡云彩 刊期: 2007年第22期
为使患病学生在不耽误学习、不影响父母工作的情况下,能得到连续系统的治疗护理,我院儿科于2000年1月起开设了学生方便病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廖传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