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冷冻病理标本管理方法的改进

廖春花

关键词:手术室, 冷冻病理标本, 护理管理, 送检登记本, 传真机
摘要: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1].特别是肿瘤患者,手术标本对其诊断、治疗及病情预后有着重大意义.我院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平均每天需送检20~30个冷冻病理标本.为减少医疗护理安全隐患,我科于2005年1月起,将冷冻病理标本送检登记本(下称登记本)及传真机应用于冷冻病理标本管理中,收效甚好,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皮肤封闭式负压引流患者的护理

    对37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人工皮肤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其中28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创面愈合或为后期植皮创造良好的条件;9例患者经过2次治疗后,创面愈合或为后期植皮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出在进行人工皮肤负压引流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负压引流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童静韬;周方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心理干预对重症胸外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改善重症胸外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将6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心理护理,治疗组进行基础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情绪干预及家庭社会支持疗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SCL-90总分及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重症胸外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杭(王争);刘希红;龚丽娜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瓶装丁基胶塞无菌溶液取用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新型瓶装丁基胶塞无菌溶液的取用方法.方法 将4名操作人员分为两组各2人,分别采用2种方法取用丁基胶塞无菌溶液各15瓶,每2小时采样1次.结果 共采样390份,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用丁基胶塞无菌溶液,可保持其无菌状态.

    作者:郑建萍;张红梅;相敏;郑一宁;徐应春;王贺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QLQ-BR23在我国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的 测量生活质量问卷-乳腺癌模式量表(QLQ-BR23)在我国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为测量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工具.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抽取190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并随机选择其中30例于1周后再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邀请5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检验.结果 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各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0、0.89、0.89、0.69、0.70,重测信度分别为0.79、0.89、0.75、0.83、0.72;内容效度比率为90.4%,结构效度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积解释64.8%的方差,各因子负荷均>0.40.结论 QLQ-BR23在国内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闫春梅;王慧琳;范秀珍;王建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单肺正压通气控制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单肺正压机械通气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救治中的作用及其护理策略.方法 对26例符合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诊断标准且不具备手术适应证的病例,在双腔管气管插管后实行单肺正压机械通气.在常规和Swan-Ganz导管监测下,设置不同的正性压力支持(PPS)和呼气末正压(PEEP),增加气道压力,观测咯血量和心肺功能并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气道压力增加后咯血量明显减少,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PPS≤15 cmH2O和PEEP≤7 cmH2O时,心排血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随着气道压力升高而增加;而当PPS≥20 cmH2O和PEEP≥9 cmH2O时,上述指标随着气道压力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机械通气增加气道压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但需在气道压力、止血和心肺功能三者间维持动态平衡.

    作者:刘清华;刘清杰;徐宗云;周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帮助医院护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能力.方法 采用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SCL-90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女性常模(均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其中相关性大的是工作压力(均P<0.01).结论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管理者要在帮助护士掌握应对技能的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护士成长的环境,以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护理质量.

    作者:杨映萍;谢琴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一年级本科护生暑期自主见习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一年级本科护生暑期临床见习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150名一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暑期自主见习动员,137名学生自主回生源所在地的各级医院进行临床见习,暑期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护生见习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平均见习(9.5±2.1)d,97.8%护生对见习总体评价较好.结论 低年级护生临床见习是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本科护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方法.

    作者:廖月霞;周华珠;季全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AIDS患者伤口感染换药的护理

    艾滋病(AIDS)的预防、治疗和护理问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常可合并各种致命的机会感染[1].我院门诊外科换药室2006年5~12月,对9例AIDS致局部组织感染患者换药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方安然;谢晓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手术室接送患者流程的改进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1].目前各大医院手术室基本都设有麻醉后恢复室,但术前等待室较少.一直以来我院手术室因无术前等待室和护士人员少等原因,手术患者由手术室工人直接接入手术间,手术结束后由工人和麻醉师一起送入PACU或病房,这其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从开展质量月活动以来,我们将恢复室充分利用,对接患者流程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素红;凌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分散注意力控制手外伤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

    对严重的手外伤患者而言,换药疼痛是难以忍受的痛苦.而目前用于控制疼痛的药物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常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患者很难接受.我院换药室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对10例严重手外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探讨分散注意力控制手外伤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过程中桥管的保护

    对3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术中注意手术环境的恒温、恒湿,合理运用抗桥管痉挛药物,避免桥管剥离的损伤,合理运用血管保存液保护桥管内皮细胞,保持手术野视野清晰以利于血管吻合.结果 30例手术成功,术中搭桥2~4根,平均2.8根,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收缩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均恢复良好,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个月至2.5年,桥血管仍通畅.

    作者:邓桂芬;杨贤云;郭庭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肿胀法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的手术配合

    目的 介绍采用肿胀法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和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66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经乳晕切口肿胀法抽吸注射物,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吸脂机及其配套器械,准确配制肿胀麻醉液,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抽吸水凝胶后以生理盐水灌洗.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手术,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物品准备齐全,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君;刘远新;胡永超;吴清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脊柱矫形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对减轻青少年脊柱矫形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 将43例因脊柱侧弯行脊柱融合手术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2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儿的焦虑程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主效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减轻青少年脊柱侧弯术后的焦虑.

    作者:许琴琴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改变护理服务模式开设学生方便病房

    为使患病学生在不耽误学习、不影响父母工作的情况下,能得到连续系统的治疗护理,我院儿科于2000年1月起开设了学生方便病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廖传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术晨接待在手术室试行小组访视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1].但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无法保证每台手术的巡回护士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术前访视工作,很多医院试行了小组访视制[2].为了进一步深化手术室访视工作,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的连续性,我院手术室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所有择期手术患者实行小组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并由组长负责术晨接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何相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侧卧位大便器的制作与使用

    在临床工作中,卧床患者常于平卧下使用扁式便盆排便,存在排便不畅、不舒适,便时易污染床单位及护理人员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设计了1种适合患者侧卧位使用的大便器,具有结构新颖、环境污染小和省力省时的优点,临床应用8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何燕;姜惠霞;李德学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由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和主管护师组成的儿童口腔保健小组,对35名儿童实施1年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评估口腔卫生状况,制订针对性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与幼儿园教师共同举办爱牙月主题活动,参观口腔医院等.结果 实施1年后,儿童坚持早晚刷牙、刷牙方法正确人数较教育前显著增加(均P<0.01).睡前进甜食、看牙恐惧人数及餐前牙菌斑指数均较教育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作者:邱钧琦;林安儿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腹胀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回顾性分析57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腹胀发生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为颈髓损伤后神经反射中断致麻痹性肠梗阻,并存腹部脏器损伤、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或穿孔等.提出客观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等综合措施,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颜婕;徐金凤;刘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乳癌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方法的改进

    目的 提高术前访视效果.方法 将11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访视,观察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及病区管床护士共同进行术前访视和心理支持,并于术后回访.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访视方法能有效降低乳癌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及焦虑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作者:史宪风;李艳丽;赵国艳;蔡云彩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本科与专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本、专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教育体系是否会对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应用方便抽样法对95名本科和106名专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专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总分分别为297.84±46.53、286.70±40.21,处于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低值,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其中6个方面显著高于专科护生(P<0.05,P<0.01).结论 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优于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及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车文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