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冷冻病理标本管理方法的改进

廖春花

关键词:手术室, 冷冻病理标本, 护理管理, 送检登记本, 传真机
摘要: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1].特别是肿瘤患者,手术标本对其诊断、治疗及病情预后有着重大意义.我院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平均每天需送检20~30个冷冻病理标本.为减少医疗护理安全隐患,我科于2005年1月起,将冷冻病理标本送检登记本(下称登记本)及传真机应用于冷冻病理标本管理中,收效甚好,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习时间提前对专科护生就业率的影响

    目的 避免护生实习与就业在时间上的冲突,提高护生的就业率.方法 将46名护生的临床实习时间由7月1日提前至4月1日,原第4学期课程压缩在前3个学期完成.结果 护生6月底就业率100%.结论 专科护生临床实习时间提前,可避免临床实习与就业在时间上的冲突,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作者:胡吉芬;陈群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1例体外膜肺氧合下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对1例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历时12.0 h,切除肿瘤500 g,住院23 d患者康复出院.提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和器械物品准备,术中熟悉体外膜肺氧合的操作方法、积极配合手术、密切观察病情等,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建萍;王俏丽;徐晔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髓芯减压加同种异体骨笼植入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护理

    对2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Fical分期:1期8例,Ⅱ期17例)患者行髓芯减压加同种异体骨笼植入结合自体骨移植术.术前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体位护理及系统的康复锻炼,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年,效果优21例(84.0%),良3例(12.0%),中1例(4.0%).提示该方法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全方位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高春红;彭凡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心理干预措施制成临床路径,应用于23例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在患者入院时发放临床路径表,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SCL-90各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作者:吴家菊;田锦凤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症状管理

    就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症状管理的意义,实施相关理论、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综述.提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有效延缓艾滋病患者疾病进程,但是每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都具有短期或长期不良反应,各种不适症状的出现会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有效的症状管理能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各种不适反应,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葛向煜;张林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术中保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加强躯体保温,采用输液加温器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两组分别于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90、180、270 min及术毕测量患者肛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行,不同时间的体温及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手术开始后及结束时体温下降,PT、APTT、TT延长,观察组波动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中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和输液加温器等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功能.

    作者:邓兰芹;米凯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AIDS患者伤口感染换药的护理

    艾滋病(AIDS)的预防、治疗和护理问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常可合并各种致命的机会感染[1].我院门诊外科换药室2006年5~12月,对9例AIDS致局部组织感染患者换药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方安然;谢晓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长程颅内电极监测定位难治性癫(疒间)灶的手术配合

    总结25例长程颅内电极监测定位难治性癫(癎)灶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提出全面了解手术方法及该技术的优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和安全防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姜雪;马建军;姚庆和;陈素兰;强惠婷;高丽娟;丁保艳;王慧;俞海琴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医院护理管理流程

    分析护理流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护理流程的信息技术措施.提出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流程优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信息技术是实现流程优化的佳选择.

    作者:朱丰根;姜丽萍;陈晓映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程序的改进

    目的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ADR)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 针对急诊科发生ADR后应急处理程序不完善的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即细化ADR处理流程,规范ADR记录,强化服务意识等.结果 改进后的ADR处理程序成功救治了57例ADR患者,未发生医疗纠纷及缺陷.结论 改进后的ADR处理程序用于ADR的处置,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ADR导致的医疗纠纷.

    作者:汪晓攀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帮助医院护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能力.方法 采用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SCL-90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女性常模(均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其中相关性大的是工作压力(均P<0.01).结论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管理者要在帮助护士掌握应对技能的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护士成长的环境,以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护理质量.

    作者:杨映萍;谢琴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改良锻炼方法在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功能锻炼;改良组术后使用镇痛药和肌松药,并按自行设计的膝踝屈伸、并膝下蹲及屈膝锻炼等方法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对照组与改良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而改良锻炼法对于提高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素云;喻姣花;杨晓霞;罗凯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的护理配合

    总结22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护理配合,提出掌握关键部位的配合方法和技巧,如导丝通过狭窄段、狭窄段的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内支架置入术的配合,可顺利完成内镜操作过程,提高内镜治疗成功率.

    作者:王书智;于凤海;陆蕊;李新萍;黄慧;时之梅;胡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手术室接送患者流程的改进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1].目前各大医院手术室基本都设有麻醉后恢复室,但术前等待室较少.一直以来我院手术室因无术前等待室和护士人员少等原因,手术患者由手术室工人直接接入手术间,手术结束后由工人和麻醉师一起送入PACU或病房,这其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从开展质量月活动以来,我们将恢复室充分利用,对接患者流程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素红;凌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单肺正压通气控制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单肺正压机械通气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救治中的作用及其护理策略.方法 对26例符合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诊断标准且不具备手术适应证的病例,在双腔管气管插管后实行单肺正压机械通气.在常规和Swan-Ganz导管监测下,设置不同的正性压力支持(PPS)和呼气末正压(PEEP),增加气道压力,观测咯血量和心肺功能并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气道压力增加后咯血量明显减少,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PPS≤15 cmH2O和PEEP≤7 cmH2O时,心排血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随着气道压力升高而增加;而当PPS≥20 cmH2O和PEEP≥9 cmH2O时,上述指标随着气道压力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机械通气增加气道压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但需在气道压力、止血和心肺功能三者间维持动态平衡.

    作者:刘清华;刘清杰;徐宗云;周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年轻宫颈癌患者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年龄≤35岁、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宫颈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在患者术前1 d及出院前1 d分别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各1份,于患者出院后3、6、9、12个月均采用性生活调查表及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术前1 d及出院前1d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的性生活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年轻手术宫颈癌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冯丽嫦;翁丽;叶桂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监护

    探讨2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再次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监护的要点.针对手术的致死危险因素如心律失常、左心室射血分数、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等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王鎏旒;孟蕾;吴晓英;丁璐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脊柱矫形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对减轻青少年脊柱矫形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 将43例因脊柱侧弯行脊柱融合手术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2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儿的焦虑程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主效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减轻青少年脊柱侧弯术后的焦虑.

    作者:许琴琴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过程中桥管的保护

    对3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术中注意手术环境的恒温、恒湿,合理运用抗桥管痉挛药物,避免桥管剥离的损伤,合理运用血管保存液保护桥管内皮细胞,保持手术野视野清晰以利于血管吻合.结果 30例手术成功,术中搭桥2~4根,平均2.8根,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收缩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均恢复良好,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个月至2.5年,桥血管仍通畅.

    作者:邓桂芬;杨贤云;郭庭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护理

    对33例(43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清洁准备及腹式呼吸训练;术中积极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给予切口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术后43处乳腺良性肿块经超声扫描提示病灶消失.术后出现局部轻度皮下淤血3例、残腔少量积血1例,均在术后2~3周逐渐消退.随访1~6个月,均无肿块残留、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提出B超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肿块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理想微创技术;为患者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颖;吴艳;陈汉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