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冬珠;何小玲;钟玲
目的 探讨改良锻炼方法在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功能锻炼;改良组术后使用镇痛药和肌松药,并按自行设计的膝踝屈伸、并膝下蹲及屈膝锻炼等方法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对照组与改良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而改良锻炼法对于提高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素云;喻姣花;杨晓霞;罗凯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帮助医院护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能力.方法 采用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SCL-90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女性常模(均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其中相关性大的是工作压力(均P<0.01).结论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管理者要在帮助护士掌握应对技能的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护士成长的环境,以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护理质量.
作者:杨映萍;谢琴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改善重症胸外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将6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心理护理,治疗组进行基础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情绪干预及家庭社会支持疗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SCL-90总分及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重症胸外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杭(王争);刘希红;龚丽娜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对严重的手外伤患者而言,换药疼痛是难以忍受的痛苦.而目前用于控制疼痛的药物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常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患者很难接受.我院换药室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对10例严重手外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探讨分散注意力控制手外伤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对33例(43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清洁准备及腹式呼吸训练;术中积极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给予切口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术后43处乳腺良性肿块经超声扫描提示病灶消失.术后出现局部轻度皮下淤血3例、残腔少量积血1例,均在术后2~3周逐渐消退.随访1~6个月,均无肿块残留、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提出B超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肿块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理想微创技术;为患者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颖;吴艳;陈汉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总结25例长程颅内电极监测定位难治性癫(癎)灶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提出全面了解手术方法及该技术的优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和安全防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姜雪;马建军;姚庆和;陈素兰;强惠婷;高丽娟;丁保艳;王慧;俞海琴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ADR)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 针对急诊科发生ADR后应急处理程序不完善的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即细化ADR处理流程,规范ADR记录,强化服务意识等.结果 改进后的ADR处理程序成功救治了57例ADR患者,未发生医疗纠纷及缺陷.结论 改进后的ADR处理程序用于ADR的处置,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ADR导致的医疗纠纷.
作者:汪晓攀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对2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Fical分期:1期8例,Ⅱ期17例)患者行髓芯减压加同种异体骨笼植入结合自体骨移植术.术前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体位护理及系统的康复锻炼,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年,效果优21例(84.0%),良3例(12.0%),中1例(4.0%).提示该方法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全方位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高春红;彭凡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对3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术中注意手术环境的恒温、恒湿,合理运用抗桥管痉挛药物,避免桥管剥离的损伤,合理运用血管保存液保护桥管内皮细胞,保持手术野视野清晰以利于血管吻合.结果 30例手术成功,术中搭桥2~4根,平均2.8根,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收缩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均恢复良好,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个月至2.5年,桥血管仍通畅.
作者:邓桂芬;杨贤云;郭庭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为实施教学改革和制订护理本科生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60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83.3%毕业生对目前从事的工作较为满意和满意,但有57.4%毕业生表示若有机会愿意改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毕业生比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的毕业生改行愿望更加突出(P<0.05);72.2%毕业生存有较大的工作压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好,但普遍认为其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培养和加强.结论 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较好,护理本科教育要侧重于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及应对压力能力的培养,并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和认同.
作者:李玉红;肖圣龙;谢伦芳;胡燕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对37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人工皮肤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其中28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创面愈合或为后期植皮创造良好的条件;9例患者经过2次治疗后,创面愈合或为后期植皮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出在进行人工皮肤负压引流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负压引流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童静韬;周方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对本、专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教育体系是否会对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应用方便抽样法对95名本科和106名专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专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总分分别为297.84±46.53、286.70±40.21,处于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低值,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其中6个方面显著高于专科护生(P<0.05,P<0.01).结论 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优于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及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车文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由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和主管护师组成的儿童口腔保健小组,对35名儿童实施1年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评估口腔卫生状况,制订针对性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与幼儿园教师共同举办爱牙月主题活动,参观口腔医院等.结果 实施1年后,儿童坚持早晚刷牙、刷牙方法正确人数较教育前显著增加(均P<0.01).睡前进甜食、看牙恐惧人数及餐前牙菌斑指数均较教育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作者:邱钧琦;林安儿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煤尘燃爆烧伤是由于强烈煤尘燃爆及短暂高热所致,属于热烧伤范畴且多并存软组织冲击伤,使人体皮肤的正常结构遭破坏.大面积煤尘燃爆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量大、品种多、持续时间长.由于其体表静脉大多遭到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因此在无感染的焦痂或痂下寻找静脉作为穿刺点,建立暂时性静脉输液通道是治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科采用痂下静脉穿刺输液,起到暂时过渡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毛建华;杨加保;于令艳;刘云霞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心理干预措施制成临床路径,应用于23例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在患者入院时发放临床路径表,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SCL-90各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作者:吴家菊;田锦凤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回顾性分析57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腹胀发生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为颈髓损伤后神经反射中断致麻痹性肠梗阻,并存腹部脏器损伤、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或穿孔等.提出客观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等综合措施,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颜婕;徐金凤;刘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为使患病学生在不耽误学习、不影响父母工作的情况下,能得到连续系统的治疗护理,我院儿科于2000年1月起开设了学生方便病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廖传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30°侧卧更换体位法预防难免性压疮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187例Norton评分为5~8分的难免性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即采取右侧90°卧位→平卧位→左侧90°卧位→平卧位的循环方式;观察组采用右侧30°卧位→左侧30°卧位→平卧位的顺序更换体位.两组均每2小时更换1次卧位.结果 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占1.06%;对照组发生压疮12例,占12.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30°侧卧更换体位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
作者:朱文芳;胡克;范湘鸿;刘春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提高术前访视效果.方法 将11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访视,观察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及病区管床护士共同进行术前访视和心理支持,并于术后回访.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访视方法能有效降低乳癌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及焦虑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作者:史宪风;李艳丽;赵国艳;蔡云彩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图片记录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在每次的护理质量控制中,各组均携带1部数码相机,实景拍摄记录各科室的优点、护理缺陷及不安全、不规范表象,整理后以多媒体形式总结反馈.比较实施前后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病房管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P<0.05).结论 应用图片记录法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培养.
作者:张全英;刘仲梅;王汕珊;李丽荣;刘花 刊期: 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