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代瑞云;张彩云;田桂芳

关键词:老年人, 糖尿病,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33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原因,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改善睡眠环境等措施.结果 33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因素为环境陌生、日间活动量减少、吵闹、恐惧及糖尿病饮食等.患者睡眠时间、临床症状及血糖值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差,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33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原因,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改善睡眠环境等措施.结果 33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因素为环境陌生、日间活动量减少、吵闹、恐惧及糖尿病饮食等.患者睡眠时间、临床症状及血糖值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差,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代瑞云;张彩云;田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护理大专生临床实习前强化训练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

    目的加强护理大专生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促进护生较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实习工作.方法将2002级、2003级护理大专班学生6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298名,实验组322名,对照组按常规教学计划于实习前1周集中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强化训练.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医学伦理及心理讲座;进行模拟式、综合式护理操作训练.结果实验组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临床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安全意识、心理状态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实习前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能提高护生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

    作者:黄红玉;李小英;李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分期护理

    对3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分期进行心理、认知行为、饮食、生活等护理干预.结果止血成功率达89.5%,1年内再出血率下降.提示分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用明显.

    作者:张延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城镇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符合本省实际情况、满足城镇居民家庭护理需求的护理服务模式.方法在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对慢性病老年人调查家庭护理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便利抽样法确定研究对象,发放家庭护理保健联系卡、由护士志愿者为其提供免费家庭护理,每周1次,为期1年.结果干预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生活自理情况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有效的家庭护理能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符合其健康需求.

    作者:赵国琴;戚雯琰;黄晓玉;万欢儿;章金媛;魏淑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课题作业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课题作业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3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7人)和对照组(4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课题作业法;于实习3周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理论作业、综合应变能力、科研能力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健康教育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课题作业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科研和综合应变能力.

    作者:骆秋芳;彭昕;鲁才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诊患者家属院外急救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家属(下称家属)对院外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做好针对性院外急救知识宣教提供参考.方法对576名家属采用家属院外急救知识及技能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院外急救知识及理论认知率为34.48%~70.48%,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正确认知率显著高于高中及中专和初中及以下者(P<0.05,P<0.01);院外急救知识获得来源为电视、医疗板报、社区宣传、报刊杂志、科教书及其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各途径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另两者(P<0.05,P<0.01).结论家属院外知识和技能认知率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各级医疗机构及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升人们院前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意识和技能水平,防患于未然.

    作者:房蔚霞;郑文静;卢月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腹膜平衡试验(PET)计算结果,将68例稳定的连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分为高转运组(37例)和低转运组(31例).检测患者血浆和腹透透出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及氨基酸量,同步计算蛋白质摄入量(DPI)和蛋白质分解率(nPCR).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及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组的残余肾功能、CAPD治疗时间、每日透析液剂量、超滤量、葡萄糖吸收量、血糖、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高转运组每日经腹透透出液丢失的总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量显著高于低转运组(均P<0.05);各项营养指标均低于低转运组;两组体重及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每日经腹透液丢失的Alb量和TAA与D/P4Scr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腹膜透析高转运患者营养指标较低转运者差,应加强对高转运患者的营养护理和指导;每日透析液量及超滤量能达到TCcr与DPI平衡即可,不宜盲目增加腹透液的剂量、浓度和存留时间,导致过度透析,引起蛋白质和氨基酸经腹透液大量丢失及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加重患者蛋白质缺乏性营养不良.

    作者:尚玉真;王丽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康复的佳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康复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康复护理流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1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

    作者:闻亚军;张镇静;许年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情志因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情志因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情志状态分为情志稳定组(A组)及情志不稳定组(B组),选择30例未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30~180 min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 B组口服葡萄糖后60、120 min血糖显著高于A组(P<0.01、P<0.05);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各时点血中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且表现出与对照组类似的上升缓慢且释放延迟的情形.结论情志状态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存在影响,其原因可能与情志不稳定引起的血压升高,血脂、尿酸代谢紊乱相关;临床工作中情志调治及整体施护极为重要.

    作者:朱丽芹;解淑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

    目的分析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的差异,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方法护生在每个科室实习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教学评价表对每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分别从中专、大专、本科护生填写的调查表中各随机抽取30%进行分析.结果对病房教学氛围和护士长教学管理的评价,本科与中专、大专护生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中专与大专护生间无差异(P>0.05);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本科与中专、大专与中专护生间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本科与大专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本科生对病房教学氛围及护士长教学管理的要求较高,大专生次之.在临床教学中应根据护生的学历层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便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曹癸兰;刘义兰;梁静;黄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97例酒依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均配对选择患者1名与其生活关系密切的家属.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1次/周,共6周.于入院第1周及第6周末,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感受描述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主观感受描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对增强家属对患者摆脱酒依赖的信心、减轻恐惧心理、增加与患者的感情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桂珍;段晓玲;宋瑞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青年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自护行为比较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自护行为水平.方法采用一般危险因素调查表、高危因素调查表及自护行为调查表对进行问卷调查初次发病的197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和12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压力、不良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老年患者(均P<0.01),Ⅲ期高血压、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均P<0.01),遵医用药、饮食控制、定期监测得分显著低于老年患者(均P<0.01).结论生活压力、不良的生活方式、Ⅲ期高血压、肥胖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遵医用药、饮食控制、定期监测得分低是自护行为低下的主要原因.应对中青年人群加强相关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护行为水平,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作者:崔玉芳;侯佃臻;邱会芬;程玲;毛雪梅;宋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试论护理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理论上探讨和阐述发展中的护理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为:①护理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②护理美学和护理伦理学的关系为方向目标一致、内容形式相互关联、范围角度各有侧重.③护理美学与护理管理学的关系为护理管理需要美学、管理过程渗透着艺术、管理目标的实现是管理艺术的硕果;护理美学需要在护理管理的领域中展示、充实、完善和验证.④护理美学与护理教育学的关系归结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题永恒、共担重任.

    作者:雷鹤;张银玲;曹宝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存水痘的护理

    总结1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存水痘患者的护理,提出安定患者情绪,避免抽搐,加强营养及皮肤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及交叉感染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史国芬;王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方法采用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的工作满意度调查表(11个项目)对242名临床护士进行工作满意度测定.结果 11个项目中,临床护士对护士之间关系、医护之间关系、支持性护理管理、护理工作、专业发展、护理行政管理及自主性呈高度满意,对收入、专业地位和享受工作及决策呈中度满意.结论护理管理者需对满意度较低的项目进行护理制度调整,如提高待遇、增加护理人力、改善护士在医院中的形象等,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从而留住护理人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楼建华;朱海英;徐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次性食品保鲜袋在超声雾化吸入中的应用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常用于防治呼吸道疾病和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功能,为防止交叉感染,我们采用一次性食品保鲜袋作为雾化罐的内胆盛装药液,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华芬;贾荣娟;刘淑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巡回医疗对农村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农村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52例农村艾滋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典型症状及系统症状的护理、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50例患者症状缓解,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专业的医疗队巡回下乡医疗,可使农村艾滋病患者症状缓解,提高其防护意识和生存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基层医务人员防治艾滋病的技能.

    作者:李正莲;章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简便约束带的制作与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烦躁不安或狂躁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须约束患者四肢以保证治疗顺序进行.为此,我们自制简单四肢约束带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瑶;郭健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双柏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柏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等剂量的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局部外敷双柏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止痛时间为(4.1±1.2) h,住院时间为(5.2±1.1) d,对照组分别为(8.4±2.3) d、(9.4±2.0) d,两组对应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双柏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能更快地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黄旋珠;曾算香;刘冬舟;孙保东;肖学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发现式教学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发现式教学法在<心电图>教学中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2级178名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8名)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90名)采用发现式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考核成绩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发现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其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培养创新思维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田桂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