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桂英
目的探讨对膀胱癌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膀胱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术后1周及出院时,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周及出院时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组内比较,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入院时(均P<0.01),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高于入院时,但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对膀胱癌患者及其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阙纤沣;汤志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0.5%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清洁的效果.方法将入住妇科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0.5%碘伏清洁脐部,对照组采用松节油清洁脐部后,再用75%乙醇去除松节油.结果两组脐部清洁效果均较好,术后均未出现脐部切口感染;观察组脐部皮肤红肿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0.5%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皮肤清洁对皮肤刺激性小,安全、有效,可预防创口皮肤感染.
作者:焦桂花;邱锡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济南市3所医院护士432名,采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自尊量表(S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测试.结果护士职业倦怠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分别为4.88±4.27、34.86±7.88,显著低于国外护士(均P<0.01);情绪枯竭维度得分为22.54±9.73,与国外护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诸多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预防护士职业倦怠,应重视护士人格的塑造、自尊的提高和社会支持的增加.
作者:席波;李军;王翠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对24例行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予术后常规护理,预防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分步骤的康复训练及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术后第2天患者能做主动的直腿抬高动作,术后功能改善明显,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关节功能保存好等优点,术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护理,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戴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直肠癌根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活动,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液性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进行肛门功能训练及排便反射训练.结果本组10例保肛率为100%,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9 d,出院时生活完全能自理,术后3~6个月自主排便功能恢复.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屈清荣;王云霞;马继红;张豫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院急救中心对警察进行徒手心肺复苏(CPR)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方法,提高其CPR知识与技能.方法对荆州市不同警种的警察91人进行CPR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分别在培训后即时、3个月、6个月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况评价.结果培训后即时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能合格率与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与培训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对警察进行规范有序和定期巩固的培训是增强其急救意识、提高CPR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对普及急救医学知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沫;桂月玲;李玉肖;朱琼;陈实娥;陈艳;贺喜元;王晓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预防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方法对61例PICC老年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结果61例患者中发生PICC并发症10例,其中导管异位2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机械性静脉炎5例.结论循征护理可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寇京莉;赵晓维;韩斌如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并存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例并存糖尿病的脑膜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加强术前、术后血糖监测,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和创腔引流管的通畅,饮食管理.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的血糖控制良好,均按预期目标康复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严格监测血糖至关重要.
作者:时艳军;白丽霞;丁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对5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改良式Salter手术治疗,术前访视患儿并行物品及手术间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毕配合术者行石膏塑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6周拆除石膏均能行走;随访5个月至5年无复发.
作者:杨泳茹;潘洛莎;罗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8例,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住院7~10 d,均临床治愈出院.提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切口的护理及防治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学芳;李莺;蒋年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方法对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患者,在内镜下行微创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结果术中出血100~180 ml.手术时间2~4 h.9例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结论经内镜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提出做好术前准备,正确摆放体位,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传递各类手术器械,协助术中检查,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胡玉华;徐荣荣;刘盈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对现阶段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原因进行综述,提出需提高护士法律意识,认真抓好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推行科学合理的护理记录方法,加强护患沟通及强化护理记录质量监控,以确保护理安全管理和医疗质量.
作者:古今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习末期护理专业学生(下称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104名实习末期护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临床能力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95.37±37.93,护生临床能力总分为153.32±19.64,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25~0.80,P<0.05、P<0.01).结论批判性思维能力可影响护生的临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促进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
作者:李静;范秀珍;张慧;陈晓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对17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疼痛消失7例,明显减轻8例,无效2例,有效率88.2%.提出术前做好健康指导、卧位训练及术前准备,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指导功能锻炼,可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6例并发低钠血症,均被早期发现,及时予以针对病因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采集标本和执行各项医嘱,5~14 d血钠均恢复正常.提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严格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外,需特别注重低纳血症的观察.
作者:蔡明芳;刘静;夏红艳;刘庆艳;黄晓武;李道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按制定好的医、护、患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吴新花;单金花;李梅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弹加压止血带在血液采集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无偿献血者6 29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 321人)和对照组(2 971人).观察组在血液采集完成后采用高弹加压止血带止血法处理,而对照组采用手指压迫棉球止血法.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0.15%(5/3 321),时照组为1.78%(53/2 9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81,P<0.01).结论高弹加压止血法止血效果优于手指压迫止血法.
作者:张国清;杨玉发;李庚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对1例Bowen's病复发患者行外阴切除术,术后6 d切口一期愈合,住院21 d康复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外阴清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外阴护理及出院指导,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避免复发.
作者:沈朝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对20例(20眼)重症眼表疾病患者行结膜角膜缘异体移植治疗,结果20例患者植片均一级愈合,术眼视力全部提高.提出术前加强供受体的心理护理,训练患者眼球向下固视,做好眼部准备;术后加强术眼观察和眼部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健康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首要条件.
作者:元红;张艳鹰;刘乙楠;马月;蒋津;羿士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肛瘘术后患者长强穴注射亚甲蓝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4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粒塞肛,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甲蓝长强穴注射.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及术后12、48、72、96、144 h创面疼痛评分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肛瘘术后应用亚甲蓝长强穴注射,有长效止痛作用,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
作者:姚义珍;陈尚清;刘艳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