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隐球菌性脑膜炎病原治疗的护理

王乔凤;陈金莲;林小霞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 病原治疗, 护理
摘要:对8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行病原治疗,强调其护理重点是给药护理、特殊护理、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结果65例患者治愈无复发,12例好转,7例死亡.提示预防隐球菌性脑膜炎感染的关键是落实一级预防措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颞浅动脉与桡动脉穿刺法在换血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桡动脉两种穿刺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例需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均分为颞浅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桡动脉组穿刺按十字法进行,颞浅动脉组穿刺按一般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SpO2和换血后光疗时间.结果颞浅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P<0.05);两组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SpO2及换血后光疗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颞浅动脉与外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安全可靠,且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陆青梅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血糖监测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为规范血糖监测仪监测结果的记录,自行设计一种血糖监测记录单.该记录单简单直观,书写方便,记录规范,能较直观地反映血糖变化,在满足住院患者常规多点监测血糖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质量.

    作者:武婷;陈珊;李媛媛;邓莹;姚娟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咪达唑仑鼻腔给药治疗小儿急性惊厥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效果.方法将51例急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溶液的方法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地西泮溶液直肠给药治疗.结果观察组自患儿到达医院至开始给药的平均时间、给药后至控制惊厥的平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治疗小儿急性惊厥具有起效快、疗效可靠、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邱萍;唐研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Brugada综合征腔内电生理术的程序护理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腔内电生理检查术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方法.方法采用护理程序对15例Brugada综合征腔内电生理检查术患者进行护理.通过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内电生理检查术.结论护理程序应用于Brugada综合征腔内电生理术科学有效.

    作者:刘华芬;刘秀娟;王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护生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的实践

    目的探讨护生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校2002级高护专业110名护生到社区对172名退休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并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学习成绩及健康教育的能力.结果社区老人对护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较高(70.93%~97.09%),满意度高(70.93%~95.93%),护生对参加社区老人健康教育评价高(77.27%~100.00%).结论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能促进护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情感的形成,锻炼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同时促进预防保健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作者:辛崇萍;叶昕;杭小娟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精神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6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RGH组)进行精神症状量化评分检查,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RGH组患者HAMA及HAMH评分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均P<0.01).结论 RGH组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杨旭云;虢周科;刘若缨;杨曙东;杨玉峰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自制口炎涂剂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

    目的探讨自制口炎涂剂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将60例化疗后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口炎涂剂治疗,按口腔溃疡程度涂药;对照组采用疳散制剂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总有效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炎涂剂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安全、有效,配制方便,价廉,无不良反应.

    作者:雷家英;吴丽芬;姚莉;吕永宁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腰穿术后翻身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腰穿术后翻身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0例腰穿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 h给予准时翻身1次,由平卧位变成侧卧位或者俯卧位,侧卧位时允许头下垫矮枕,30 min后情况允许再次改成仰卧位.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术后去枕平卧4~6 h.结果两组皮肤受压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头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穿术后2 h协助患者翻身不仅不会增加头痛的发生,且能够杜绝压疮的发生.

    作者:李珊瑚;陶子荣;李艳;孙婷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对705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术前行心理护理,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提示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严密观察病情,术后正确的健康指导等护理配合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孝琼;刘媛敏;李荣香;侯伟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头孢匹胺钠与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发生配伍反应

    头孢匹胺钠(cefpiramide sodium)属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1],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硫酸西索米星(sisomicin sulfate)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1],适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故临床常将两药联合应用,以起到相互协同作用.

    作者:岳宁慧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外涂硝酸甘油加热敷在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时解除血管痉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血管条件差(血管痉挛、塌陷)但需静脉注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热敷法,观察组采用外涂1%硝酸甘油再加以热敷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时间、血管充盈时间、血管充盈持续时间及血管充盈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硝酸甘油加热敷对解除浅静脉穿刺时血管痉挛有显著疗效,且安全、舒适.

    作者:孟维玲;李蕾;张佳春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城乡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城乡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和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防护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湖北省某县7个乡镇及某市的医务人员338名(乡镇180名、城市158名)进行HIV/AIDS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调查.结果城乡医务人员对HIV/AIDS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偏低;乡镇医务人员在部分防护能力及暴露后的应对知识方面与城市医务人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P<0.01).结论加强城乡医务人员HIV/ALDS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的培训,扩展乡镇医务人员培训面,以提高基层卫生工作者HIV/AIDS职业暴露的防护能力和暴露后的及时应对,减少HIV/AIDS感染的发生是目前迫切的任务.

    作者:陶新学;黄华;章晓云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和谐状况的调查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主观幸福感及自我和谐状况.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及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分组)及10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精分组的SES及GWB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不和谐及刻板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灵活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及主观幸福感较低,自我和谐性差,应予心理支持和干预指导.

    作者:侯东强;韩凤珍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观察与护理

    对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9例患者通过严密观察,及时进行急救处理.结果均抢救成功,病情得到满意控制.提示在心脏介入术中,全面协助医生早期诊断,积极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是急性心脏压塞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尚喜艳;祝晓宇;李转珍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针刺气囊放气法预防逆行感染

    作者:苏嫦娥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单元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进行临床观察.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常规患侧肢体各关节的按摩和被动运动;体位变化训练;床边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转移和站立平衡训练;步行和上下阶梯训练;随着患者站立平衡和负重能力的提高,即开始迈步训练;平行杠内的步行训练和上下阶梯的训练;语言治疗包括舌、面、唇肌刺激;ADL训练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AD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ADL评分(P<0.01).结论卒中单元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和综合护理,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提高疗效.

    作者:蒋妙华;温德树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封管频次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频次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取种系相同、体重相近的新西兰健康大耳白兔21只,以兔双耳外侧的耳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随机分成第1组(n=22)和第2组(n=20),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以10 gtt/min的速度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1次/d.第1组液体输注完毕用肝素盐水封管1次,与下次输液间隔时间为23 h 15 min;第2组在第1次封管后12 h再封管1次,第2次封管与次日输液间隔时间为11 h 15 min.两组均保留72 h,第1组封管3次、第2组封管6次后拔除静脉留置针.以穿刺点为起点取长2 cm、宽1 cm含静脉血管和耳廓组织的活体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静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两组血管壁未发现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均分布在血管周围组织;两组血管周围组织炎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基本相同(均P>0.05).结论相同留置时间,增加静脉留置针封管次数可加重静脉周围组织炎症的程度.

    作者:耿少英;赵改婷;高荣花;张玉敏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老年急性重症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护理

    对120例老年重症卒中患者行呼吸功能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监测治疗原发疾病等护理干预.结果120例老年急性重症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59例,无1例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示早期施加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急性重症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作者:彭小琼;邓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静脉化疗观察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更加方便填写、观察静脉化疗患者的治疗状况和不良反应.方法自行设计静脉化疗观察表,将患者所用药物名称、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检验数值、心理状况一一呈现于表格中,并应用于临床540例化疗患者.结果静脉化疗观察表直观、系统、动态,便于观察与对比;同时可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静脉化疗观察表科学、实用.

    作者:郭晓峰;李变红;张爱玲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护士对常规检验项目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士对常规检验项目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538名护士进行检验报告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护士对检验项目认知的总正确率仅为27.5%.不同护龄、职称、学历护士回答正确率均处于低水平.结论护士应充分认识检验报告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樊敏华;周娅;郭淑红 刊期: 2006年第1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