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翻身卡在预防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刘洋;吴美福

关键词:压疮, 翻身卡, 护理
摘要: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我院护理部设计并制作皮肤护理翻身卡,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询问式查对在预防医疗差错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询问式查对在预防医疗差错中的作用.方法 将1 9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0例,在执行各项医疗活动时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查对,观察组采用询问式查对.结果 观察组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差错2例次(3.86/10万),对照组为10例次(17.24/10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入院≤3 d、20:00~8:00医疗差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询问式查对能有效地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特别是在夜间及3 d内的新入院患者,更能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作者:郑玉凤;杨玉霞;王莹;孙凌云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

    对30例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结果术后3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并发症发生率3.3%.提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高效、安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娄湘红;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152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知需求强烈,而对医疗环境、医疗服务的情感需求相对较弱.在疾病认知需求中对治疗后眼突度改善和复发情况、激素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方法和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情况的了解尤其突出,分别占98.7%、89.5%、80.3%.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需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作者:罗淑芳;李蓓;吴迎春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伤口清洗引流器的制作

    狂犬病暴露人群伤口处理极为重要.处理方法是先用20%肥皂水擦洗伤口,再用大量清水充分地清洗伤口.伤口位于躯干者,清洗液易污染清洁皮肤,当皮肤破损时易造成二次污染.鉴此,笔者于2005年10月研制了伤口清洗引流器,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芹;刘敬利;孙咏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中寒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术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室温至24~26℃,输注液体、灌洗液加温至37℃,并采取保温措施.于患者入手术室即刻(术前)、术中、术毕测量并记录T、HR、BP;观察术中寒战、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毕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术毕心率、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寒战、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术前、术中积极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可减少寒战的发生.

    作者:钟秀媛;孔令溶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无乳腺发育缺陷及内分泌疾病的初产妇,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产妇生产过程中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组于生产过程中施行CSEA分娩镇痛.分别于产后24、48、72 h测定血清泌乳素浓度,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及泌乳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评估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宫缩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浓度、开始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CSEA分娩镇痛可减轻产妇产时疼痛,且不会影响产后泌乳,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贾丽英;刘吉平;叶玉萍;刘涌;夏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缩宫素滴鼻联合葱水湿热敷乳房促进产后早泌乳

    目的 促进产妇产后早期泌乳、充分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将4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0例.两组产妇均实施母婴皮肤早接触、母乳喂养宣教、喂养技术指导等常规产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缩宫素注射液滴鼻、葱水湿热敷乳房等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为(20.30±15.38)h,对照组为(31.19±19.24)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泌乳充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缩宫素滴鼻后双侧乳腺管显著扩张(均P<0.01).结论 缩宫素滴鼻联合葱水湿热敷乳房能够促进产后早泌乳,且泌乳充分.

    作者:周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后静脉途径PCA对产妇自理能力及泌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静脉途径PCA对产妇自理能力和泌乳的影响.方法 对473例符合剖宫产指征者行剖宫产,根据产妇自愿选择术后镇痛方法分为观察组(320例)和对照组(153例).观察组术后采用静脉途径PCA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间断肌内注射曲马多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妇自理能力、泌乳始动时间、不同时段泌乳率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4 h和24 h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产妇自理能力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泌乳始动时间比对照组早(P<0.01),术后24、48 h泌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静脉途径PCA是一种简便易行、持久稳定的术后镇痛方法,可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自理能力和促进泌乳.

    作者:耿春惠;易青华;张先锋;许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大肠俞穴注射灭菌用水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大肠俞穴注射灭菌用水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足月单胎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在子宫收缩活跃期、宫口开大3~4 cm时,在产妇大肠俞穴分别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皮内注射(观察组)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针刺注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及镇痛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产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大肠俞穴皮内注射灭菌注射用水用于分娩镇痛,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效果较好且安全.

    作者:卢琼芳;谭惠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致脊髓压迫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前咽后入路脊髓减压治疗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致脊髓压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致脊髓压迫患者进行前咽后入路脊髓减压手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 术后8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平均随访22.0个月,植骨均融合,JOA评分(13.8±1.0)分.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选择正确体位、预防护理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练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晓玲;陈彤春;曾讯;何翠环;彭新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输液器调节开关位置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输液器调节开关位置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275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11个观察组,穿刺时将每组输液器的调节开关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回血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输液器调节开关距过滤器<24 cm组针管回血率显著低于输液器调节开关距过滤器≥24 cm组(均P<0.01).结论 静脉输液穿刺时,输液器调节开关放置在过滤器24 cm以上进行穿刺,针头进血管后易回血,有利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刘珉甬;张莉;徐玲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3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250例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A组(80例)、B组(92例)、C组(78例).A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B组采用氧化亚氮(50%氧化亚氮与50%氧气混合气体)吸入,C组进行利多卡因宫颈局麻.观察3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宫颈口松弛情况、术中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 A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宫颈松弛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B、C组(P<0.05、P<0.01),且无RAAS发生,但术中易发生一过性血压、心率降低.3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3种镇痛方法均安全有效,其中异丙酚能达到完全镇痛效果,使人工流产更具有人性化,利于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五星;曹桂香;王河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与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压力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和压力症状自评量表对114名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和压力水平进行测评,并以9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乳癌患者配偶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总压力水平为1.5±0.4,属轻度;乳癌患者配偶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得分与其压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较一般人群差,其生存质量与其压力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张美芬;张俊娥;梁骊敏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研究进展

    从先进教育理念及模式的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探讨,为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导.

    作者:宋向阳;代艳然;边东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自制翻身卡在预防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我院护理部设计并制作皮肤护理翻身卡,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洋;吴美福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主动脉夹层患者人造血管置换术后的监护

    对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监护(6.3±4.3)d.结果32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提出术后加强各系统功能监护,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正确排痰,做好气管插管护理,保证体液平衡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主要保障.

    作者:杨莉莉;刘希伶;冯东杰;迟丽娟;张静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胆道术后患者经双腔T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260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引流胆汁的同时行肠内营养,严密观察肠内营养及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54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且T管引流通畅;15例出现T管有营养液引出,导管堵塞26例(再通23例),营养管脱出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肠内营养简便、易行,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周希环;王凤;徐桂珍;王秀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病例研究法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病例研究法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名98级、99级和2000级护理本科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70人)和观察组(7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观察组采用病例研究法进行教学,应用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86.80±24.89,对照组为257.70±27.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病例研究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

    作者:王敬茹;孙保亮;王兰平;陈芸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多功能布担架的研制

    患者在推车、手术台与病床间的移动,通常需借助数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尤其是体胖、昏迷、多发性骨折(特别是脊椎骨折)及带有多种导管患者的搬运尤为困难.动作不协调会致患者不适或疼痛,且搬运者体力消耗大,甚至可引起腰部扭伤.为此,笔者研制一种多功能布担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吴明;朱列和;张金珍;饶慧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手术室医疗设备操作流程图的制作和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化手术室集中了大量高科技的手术医疗设备,如腹腔镜、超声刀、超声清洗机等.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使用这些仪器,为了防止出现操作失误,我们根据仪器使用说明及工作经验,总结、制订出相应的仪器操作流程图(下称流程图),它的有形展示使护理程序更具体化、透明化、清晰化、标准化,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室医疗设备的使用正确率.

    作者:刘盈;饶龙华;胡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