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五星;曹桂香;王河清
目的 探讨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压力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和压力症状自评量表对114名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和压力水平进行测评,并以9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乳癌患者配偶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总压力水平为1.5±0.4,属轻度;乳癌患者配偶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得分与其压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较一般人群差,其生存质量与其压力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张美芬;张俊娥;梁骊敏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54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腹腔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做好体位护理,输液输血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气腹压力,准确传递手术器械.结果 5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5 h,平均出血量350.0 ml.结论 经腹腔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娴熟、准确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燕玲;刘雪燕;刘慧;林志彦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睾丸与附睾急症早期手术干预患儿的科学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患儿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 患儿均顺利渡过手术期,除3例睾丸坏死者切除患睾外,余23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5.0 d.住院期间未发生阴囊肿胀、感染、精索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 加强睾丸与附睾急症早期手术干预患儿的术前术后护理,可缩短病程,利于睾丸、附睾功能恢复,对提高患儿的远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小帆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方式、时机的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术后第3天和出院前1 d分别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随病程的不同时期侧重有所不同,不同时期对自我心理调护及定期复查的需求均较低,需要医护人员的正确引导.对健康教育方法需求具有多样性,在时机选择上,环境安静、结合疾病不同时期进行讲解成为患者的主要选择.结论 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需根据患者的需求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刘娟;刘永芳;于红;高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输液器调节开关位置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275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11个观察组,穿刺时将每组输液器的调节开关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回血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输液器调节开关距过滤器<24 cm组针管回血率显著低于输液器调节开关距过滤器≥24 cm组(均P<0.01).结论 静脉输液穿刺时,输液器调节开关放置在过滤器24 cm以上进行穿刺,针头进血管后易回血,有利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刘珉甬;张莉;徐玲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降低动脉导管结扎术患者的医疗成本,提升服务品质.方法 将60例行择期手术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路径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提升服务品质.
作者:管晓萍;高艳红;张利岩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临床上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常用的有桡动脉和股动脉.但在产科,由于妊娠原因,特别是妊娠晚期孕妇,股动脉不作为常规选择方式;而桡动脉血管细,不易固定,且穿刺疼痛感明显,穿刺成功率低.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孕妇采用肱动脉抽取血气标本.方法如下.
作者:潘雅珍;魏红梅;施望琼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大肠俞穴注射灭菌用水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足月单胎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在子宫收缩活跃期、宫口开大3~4 cm时,在产妇大肠俞穴分别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皮内注射(观察组)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针刺注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及镇痛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产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大肠俞穴皮内注射灭菌注射用水用于分娩镇痛,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效果较好且安全.
作者:卢琼芳;谭惠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痔的效果.方法 将分娩后发生产后痔的135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0.5%碘伏外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止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止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痔效果较好.
作者:周玉莲;姜雪芹;梁静晶;庞建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对2例肝病患者行劈离式肝移植术,手术均获成功.提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准确传递手术器械、保护肝细胞、维持体循环稳定、维持内环境稳定是保障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剑英;廖小环;季萍;王学浩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为该类患者的营养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对照组给予匀浆膳,观察组按照患者饮食习惯、口味给予营养膳并辅助康全饮肠内营养液.结果 术后1周、2周两组患者体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对营养饮食的外观、口味满意率及饮食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给予营养膳食并辅助康全饮,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其饮食依从性.
作者:罗远芳;陈玉萍;张慧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常采用仰卧头颈过伸体位,两颈侧置小沙袋固定头面部,肩胛下垫一软枕[1].为了减少术中切口出血,笔者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护理中,将传统的两颈侧小沙袋固定头面部,改用冰袋(4~10℃)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秀珍;袁立群;吴兴兰;金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剂恩纳乳膏在包皮粘连分离治疗时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包皮粘连分离的17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在阴茎包皮及龟头涂恩纳乳膏后进行粘连分离术,对照组不涂任何药物,直接进行粘连分离术.结果 观察组疼痛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恩纳乳膏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包皮粘连分离治疗导致的疼痛.
作者:罗均芬;杨清清;尹艳;李湘蕾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前使用的负压吸引器因标记的刻度不准确或无刻度,观察引流量时需要用肉眼估计,致误差较大;且由于吸引器的出、入口设计在同一平面上,引流液不易倒出,使残留在负压吸引器中的液体过多,护士很难准确记录引流量,从而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笔者经过临床实践,对负压吸引器进行适当改良,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曙艳;方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前咽后入路脊髓减压治疗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致脊髓压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致脊髓压迫患者进行前咽后入路脊髓减压手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 术后8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平均随访22.0个月,植骨均融合,JOA评分(13.8±1.0)分.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选择正确体位、预防护理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练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晓玲;陈彤春;曾讯;何翠环;彭新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152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知需求强烈,而对医疗环境、医疗服务的情感需求相对较弱.在疾病认知需求中对治疗后眼突度改善和复发情况、激素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方法和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情况的了解尤其突出,分别占98.7%、89.5%、80.3%.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需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作者:罗淑芳;李蓓;吴迎春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术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室温至24~26℃,输注液体、灌洗液加温至37℃,并采取保温措施.于患者入手术室即刻(术前)、术中、术毕测量并记录T、HR、BP;观察术中寒战、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毕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术毕心率、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寒战、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术前、术中积极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可减少寒战的发生.
作者:钟秀媛;孔令溶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对30例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结果术后3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并发症发生率3.3%.提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高效、安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娄湘红;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对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提出术前良好的心理沟通、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的慎重选择及术后周密细致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作者:胡艳;管敬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260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引流胆汁的同时行肠内营养,严密观察肠内营养及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54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且T管引流通畅;15例出现T管有营养液引出,导管堵塞26例(再通23例),营养管脱出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肠内营养简便、易行,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周希环;王凤;徐桂珍;王秀珍 刊期: 200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