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娇;王华;张桂祥;王晓凤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剂恩纳乳膏在包皮粘连分离治疗时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包皮粘连分离的17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在阴茎包皮及龟头涂恩纳乳膏后进行粘连分离术,对照组不涂任何药物,直接进行粘连分离术.结果 观察组疼痛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恩纳乳膏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包皮粘连分离治疗导致的疼痛.
作者:罗均芬;杨清清;尹艳;李湘蕾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从先进教育理念及模式的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探讨,为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导.
作者:宋向阳;代艳然;边东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化手术室集中了大量高科技的手术医疗设备,如腹腔镜、超声刀、超声清洗机等.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使用这些仪器,为了防止出现操作失误,我们根据仪器使用说明及工作经验,总结、制订出相应的仪器操作流程图(下称流程图),它的有形展示使护理程序更具体化、透明化、清晰化、标准化,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室医疗设备的使用正确率.
作者:刘盈;饶龙华;胡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痔的效果.方法 将分娩后发生产后痔的135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0.5%碘伏外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止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止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痔效果较好.
作者:周玉莲;姜雪芹;梁静晶;庞建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前咽后入路脊髓减压治疗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致脊髓压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致脊髓压迫患者进行前咽后入路脊髓减压手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 术后8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平均随访22.0个月,植骨均融合,JOA评分(13.8±1.0)分.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选择正确体位、预防护理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练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晓玲;陈彤春;曾讯;何翠环;彭新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静脉注射配合徒手扩张宫颈缩短产程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各80例.分娩过程中待宫口开大3 cm时,观察组采用间苯三酚80 mg静脉注射配合徒手扩张宫颈口;对照1组用地西泮10mg缓慢静脉注射,不扩张宫颈口;对照2组用间苯三酚80 mg静脉注射,不扩张宫颈口.比较三组产妇分娩时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剖宫产率较对照1、2组显著下降(P<0.05,P<0.01);3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对照1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及对照2组(均P<0.01).结论 静脉注射间苯三酚配合徒手扩张宫颈能加速产妇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而且对母婴安全无显著不良影响.
作者:谭江如;陈桂花;叶桂颜;康秀兰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对30例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结果术后3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并发症发生率3.3%.提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高效、安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娄湘红;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为了预防压疮,护理同行们用谷粒或绿豆制作软枕(垫),但谷粒易受潮而霉变,而绿豆虽然可自由滚动,随患者体位随意调节受压部位,却价格高、且易长芽.鉴此,笔者选用荞麦皮制作软枕(垫),垫于患者受压部位,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胡春华;赵丽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静脉途径PCA对产妇自理能力和泌乳的影响.方法 对473例符合剖宫产指征者行剖宫产,根据产妇自愿选择术后镇痛方法分为观察组(320例)和对照组(153例).观察组术后采用静脉途径PCA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间断肌内注射曲马多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妇自理能力、泌乳始动时间、不同时段泌乳率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4 h和24 h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产妇自理能力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泌乳始动时间比对照组早(P<0.01),术后24、48 h泌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静脉途径PCA是一种简便易行、持久稳定的术后镇痛方法,可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自理能力和促进泌乳.
作者:耿春惠;易青华;张先锋;许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为该类患者的营养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对照组给予匀浆膳,观察组按照患者饮食习惯、口味给予营养膳并辅助康全饮肠内营养液.结果 术后1周、2周两组患者体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对营养饮食的外观、口味满意率及饮食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给予营养膳食并辅助康全饮,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其饮食依从性.
作者:罗远芳;陈玉萍;张慧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本科护士对工作的角色期待与教育需求.方法 采用访谈方式对13名本科护士进行工作角色期待与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 本科护士的工作角色期待是学习者、患者的照顾者、医嘱主动执行者等;教育需求是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技术操作、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等.结论 及时了解本科护士的想法、期望与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计划,才能合理使用人才,避免或减少人才流失和浪费.
作者:邵文利;李淑迦;杨莘;张育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胎心异常时的分娩方式,以保证母婴平安.方法 将204例第二产程胎心异常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早期严密监护观察下等待时机,并根据胎心异常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对照组发现胎心异常后立即行阴道助产或手术结束分娩.结果 观察组顺产70例(68.63%)、手术产(阴道助产和剖宫)32例(31.37%),第二产程(54.26±30.13)min,无1例会阴Ⅲ度裂伤;对照组顺产46例(45.10%)、手术产56例(54.90%),第二产程(43.24±21.16)min,会阴Ⅲ度裂伤1例、会阴切口并发会阴Ⅱ度裂伤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娩时机应根据第二产程胎心异常情况选择,不必急于干涉,以免造成母婴损伤.
作者:卢金香;范凯芝;李慧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截血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54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均采用活血化淤中药煎汤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截血膏局部外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5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用截血膏配合中药煎汤口服治疗急、慢性软组织闭合性损伤,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芹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促进产妇产后早期泌乳、充分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将4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0例.两组产妇均实施母婴皮肤早接触、母乳喂养宣教、喂养技术指导等常规产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缩宫素注射液滴鼻、葱水湿热敷乳房等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为(20.30±15.38)h,对照组为(31.19±19.24)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泌乳充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缩宫素滴鼻后双侧乳腺管显著扩张(均P<0.01).结论 缩宫素滴鼻联合葱水湿热敷乳房能够促进产后早泌乳,且泌乳充分.
作者:周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对1例巨大右颈侧咽后间隙囊状水瘤伴感染患儿在全麻下行囊状水瘤摘除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住院14 d出院.其护理要点为术前加强对呼吸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局部皮肤的护理、药物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注意有无面瘫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辜德英;余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狂犬病暴露人群伤口处理极为重要.处理方法是先用20%肥皂水擦洗伤口,再用大量清水充分地清洗伤口.伤口位于躯干者,清洗液易污染清洁皮肤,当皮肤破损时易造成二次污染.鉴此,笔者于2005年10月研制了伤口清洗引流器,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芹;刘敬利;孙咏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260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引流胆汁的同时行肠内营养,严密观察肠内营养及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54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且T管引流通畅;15例出现T管有营养液引出,导管堵塞26例(再通23例),营养管脱出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肠内营养简便、易行,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周希环;王凤;徐桂珍;王秀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患者在推车、手术台与病床间的移动,通常需借助数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尤其是体胖、昏迷、多发性骨折(特别是脊椎骨折)及带有多种导管患者的搬运尤为困难.动作不协调会致患者不适或疼痛,且搬运者体力消耗大,甚至可引起腰部扭伤.为此,笔者研制一种多功能布担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吴明;朱列和;张金珍;饶慧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对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监护(6.3±4.3)d.结果32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提出术后加强各系统功能监护,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正确排痰,做好气管插管护理,保证体液平衡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主要保障.
作者:杨莉莉;刘希伶;冯东杰;迟丽娟;张静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无乳腺发育缺陷及内分泌疾病的初产妇,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产妇生产过程中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组于生产过程中施行CSEA分娩镇痛.分别于产后24、48、72 h测定血清泌乳素浓度,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及泌乳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评估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宫缩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浓度、开始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CSEA分娩镇痛可减轻产妇产时疼痛,且不会影响产后泌乳,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贾丽英;刘吉平;叶玉萍;刘涌;夏媛 刊期: 200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