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梯型抢救药品支架的制作与应用

鲍守艳;陈秋霞;张晓慧

关键词:梯形抢救药品支架, 革新推广
摘要:抢救药品常平放、竖放于抢救车和抢救药柜内,或拆包装插入药袋中.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平放占地面积大,同等空间摆放品种少,随车移动可发生位置变化.竖放虽可在同等空间增加药品种类,但彼此相互影响,不能充分显示药名,不利于药品交接.此外,由于药柜高度固定,护士身高不等,寻找不方便.而拆包装插入药袋不但限制数量,且造成药品字迹模糊,遮光药品得不到保护.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梯形抢救药品支架,自2004年我院22个科室推广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PBL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已逐步实施.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对其认识不充分甚至误解,以致影响了PBL的正确应用与发展.本文全面展现了PBL的各个方面,以加深对PBL的认识,促进其正确合理的应用.

    作者:何英霞;顾沛;陈利群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头皮针在小儿颈外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临床上对小儿常采用颈外静脉穿刺采血,传统方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由于注射器针头过长,常导致穿刺失败、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生.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对64例患儿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平;薛铁花;王爱萍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护理管理执行力文化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构建护理管理执行力文化,进行全员培训,提高认识;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与护士长进行分层次沟通,分层次召开护士座谈会,有效激励下属;制定各类制度实施细则以提高执行力.结果 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构建执行力文化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作者:黄行芝;李巧云;严久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海岛地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海岛地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对3 536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就儿童饮食、运动情况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31%、4.27%,男童显著高于女童(均P<O.05).肥胖与超重组进食时间显著短于正常组,摄入肉类、甜食与零食显著多于正常组,室外运动显著少于正常组(均P<O.01).结论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与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定期监测儿童体重和身高的变化,指导家长及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儿的护理

    对23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儿经综合性保守治疗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的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等措施,住院4~11 d均治愈出院.提示针对患儿病情及年龄特征的护理可加速患儿的康复进程.

    作者:吴莉;丁洪琼;左晓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专科护理模式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施行专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自护理论为依据,3 R护理法为主要内容及心理护理贯穿始终的专科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R)、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及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的评分结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MMSE-R总分、HDS-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FA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专科护理模式有利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

    作者:宋清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多功能挂钩的制作与应用

    目前临床上患者留置的引流袋及尿袋常采用大号别针、绳子、布带或铁丝等工具固定,既不美观,又不方便,操作环节复杂,易致引流管或尿管滑脱.为了避免上述不足,笔者于2005年3月自行设计制作成多功能引流袋/尿袋挂钩,经临床应用2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汪友兰;涂俊;邓杜义;陈蓉萍;张爱英;陈敏;涂红梅;曾萍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2例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例(42例次),以下呼吸道感染多(38.10%).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抗生素的应用、侵入性操作、年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在3%~8%的规定范围,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成为医护人员重点防护对象.

    作者:金学兰;万平宝;丁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探讨护理方法.方法 对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给予疏血通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结果 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 用药过程中,严密药物观察及护理是保证疏血通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艾冬云;胡鹏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梯型抢救药品支架的制作与应用

    抢救药品常平放、竖放于抢救车和抢救药柜内,或拆包装插入药袋中.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平放占地面积大,同等空间摆放品种少,随车移动可发生位置变化.竖放虽可在同等空间增加药品种类,但彼此相互影响,不能充分显示药名,不利于药品交接.此外,由于药柜高度固定,护士身高不等,寻找不方便.而拆包装插入药袋不但限制数量,且造成药品字迹模糊,遮光药品得不到保护.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梯形抢救药品支架,自2004年我院22个科室推广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鲍守艳;陈秋霞;张晓慧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紧张型头痛患者的防御方式与生活事件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的防御方式、生活事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对38例紧张型头痛患者(观察组)和38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成熟防御方式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性生活事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负性生活事件评分及生活事件总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与负性生活事件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与正性生活事件、成熟防御方式与负性生活事件则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P<0.01).结论 紧张型头痛患者所经历的不良生活事件及面对不良生活事件所采取的不适当心理防御方式在紧张型头痛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玲;曾昭祥;许坤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过氧乙酸与伦拿灵用于可复用透析器消毒效果比较

    目的 通过过氧乙酸与伦拿灵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效果监测的对比分析,选择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可靠、经济和实用的消毒剂.方法 采取40例肾病患者血液透析2 h后的透析液及透析用反渗水进行细菌学监测筛选菌种;确定过氧乙酸和伦拿灵的有效浓度,对标准菌株进行杀、抑菌试验;观察2种消毒剂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标准菌株和样本液及HBsAg的杀灭效果;在透析器复用机上进行过氧乙酸破膜试验.结果 血液透析器污染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45.76%);过氧乙酸与伦拿灵原始浓度分别为19.2%和4.99%,杀、抑菌浓度均相同,分别为0.125%和0.0313%,且在pH 1.07~4.21、温度9~32℃、浓度为0.5%,作用时间不少于10 min条件下,对样本液和标准菌株及HBsAg具有较强杀灭作用;可复用透析器经压力测试未出现破膜现象.结论 过氧乙酸和伦拿灵比较,两者杀、抑菌浓度相同.在过氧乙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稳定剂,可延长放置时间.在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效果相同情况下,过氧乙酸因其成本低、易清洗,更值得在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周敏;李晓波;周金梅;刘敏;马晓化;熊玉莎;吴家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CT增强时静脉注射拔针方法的改进

    CT增强静脉注射时由于所用的针头大(多为12号),导致患者血管和皮肤损伤较大,如按常规拔针,则患者较为疼痛,且易导致拔针后穿刺点皮下瘀斑.鉴此,我们对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程媛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失眠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干预组(5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干预,4周为1个干预周期,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睡眠及糖尿病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睡眠环境、睡眠质量、药物辅助睡眠及饮食分配,运动与血糖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糖尿病失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传巧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棉签棒用于近掌指关节静脉穿刺固定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寻找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后妥善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12例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棉签棒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敷贴固定.观察两组一次固定成功率及输液渗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固定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62,P<0.01),输液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48,P<0.01).结论 棉签棒固定近掌指关节静脉穿刺效果可靠,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

    作者:郑意;黄锦梅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研究进展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方式、特殊患者的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了机械通气患者正确适时吸痰的重要性.

    作者:赖凤新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房室交界区消融加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术中监护

    目的 探讨房室交界区消融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监护方法.方法 对62例行该手术患者术中行生命体征监护、预防感染、起搏监护、消融监护和疼痛监护.结果 62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监护是顺利配合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刘华芬;王晓红;刘秀娟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城市流浪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

    目的 了解城市流浪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以105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10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小,多由警察或急救中心护送入院,违反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形象是其主要入院原因,同时伴有各种躯体疾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多需要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两组比较,P<0.05、P<0.01).结论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难度大,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护理管理.

    作者:吴冬凌;李红;刘雪琴;裘珊珊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输液调节器设置高度对静脉回血的影响

    在临床输液操作中,静脉回血是判断穿刺成功与否的标志.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回血的快慢除与静脉充盈度有关外,输液管调节器的位置对静脉回血有较大影响.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笔者对150例患者600例次静脉输液进行观察,将输液调节器的位置放在距输液管乳头20~120 cm的不同位置,以研究其对静脉输液回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寿美;张玲;赵金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与疾病控制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和疾病控制状况,并比较不同疾病控制状况者自我照顾行为,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对其自我照顾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疾病控制状况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仅1.02%患者自我照顾行为执行情况良好,47.96%一般,51.02%不及格;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为(6.9±1.4)%;47.96%患者疾病控制理想,23.47%良好,28.57%差;不同疾病控制状况患者的总体自我照顾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以改善其自我照顾行为和疾病控制状况.

    作者:潘杰;尚少梅;付利;钱念渝;李子萍 刊期: 2006年第1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