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美;张玲;赵金花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作者:韩小云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合理配备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方法 选取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对其急诊科当日在岗12名护士24 h的直接、间接、相关护理活动等进行观测,并与目前配备的护理人力进行比较.结果 24 h内直接、间接、相关护理活动及个人活动、等待患者的活动中,等待患者的时间居首位,其次为直接护理活动时间和相关护理活动时间.护理活动多的时段在14:30~及17:30~,也是患者较多的时段.24 h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占直接护理活动时间的6.29%.现有人力比实际观察人力多0.77~2.48人,比宽放调整人力多0.42~2.39人.结论 急诊科现有的人力配备是足够的,根据各时段工作的忙闲不均,应弹性排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作者:陈素文;赖锦玉;郑碧霞;胡利君;张红霞;张碧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干预组(5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干预,4周为1个干预周期,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睡眠及糖尿病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睡眠环境、睡眠质量、药物辅助睡眠及饮食分配,运动与血糖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糖尿病失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传巧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量化评价压疮高危因素及护理会诊,降低压疮的院内发生率.方法 制订压疮高危因素量化评价记录表,对332例压疮高危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监控,并进行前瞻性会诊,给予皮肤护理和制订压疮个体化预防方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32例压疮高危患者中,发生压疮7例(2.1%),与2000~2002年(6.1%)比较,下降了4.0%.结论 对压疮高危患者及时评估并填报压疮高危因素量化评价记录表,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亦使基础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刘海萍;张敏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口腔炎不但影响患者进食、讲话,并且常伴有口臭及疼痛症状,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于2003年10月至2006年1月,对31例口腔炎患者采用芦荟煎液口服治疗,效果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志贤;彭玉同;何之荣 刊期: 2006年第17期
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已逐步实施.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对其认识不充分甚至误解,以致影响了PBL的正确应用与发展.本文全面展现了PBL的各个方面,以加深对PBL的认识,促进其正确合理的应用.
作者:何英霞;顾沛;陈利群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提高NICU空气质量.方法 行NICU空气消毒前关闭门窗,物体表面、地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2 h为常规法;先开门窗通风30 min后再按常规消毒为改进法.比较2种方法消毒效果.结果 改进法空气消毒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法(P<0.01).结论 改进法能显著提高NICU室内空气质量.
作者:马巧灵;张梅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细化标准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400例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根据保护性约束细化标准评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和解除.对照组由护理人员根据经验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和解除.结果 观察组患者敌对情绪及躯体不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伴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在实施和解除保护性约束时,采用细化标准,护士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执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及粗暴行为,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岳淑英;马美玲;许丽荣;刘琳;任巧玲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构建护理管理执行力文化,进行全员培训,提高认识;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与护士长进行分层次沟通,分层次召开护士座谈会,有效激励下属;制定各类制度实施细则以提高执行力.结果 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构建执行力文化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作者:黄行芝;李巧云;严久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臀红是新生儿及婴儿常见的皮肤病,应以预防为主.我科新生儿室对2003年6~12月入住的84例婴儿分别采用紫草油和锌氧油防治臀红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晓英;张雪琴;文晓华;刘玉容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和疾病控制状况,并比较不同疾病控制状况者自我照顾行为,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对其自我照顾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疾病控制状况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仅1.02%患者自我照顾行为执行情况良好,47.96%一般,51.02%不及格;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为(6.9±1.4)%;47.96%患者疾病控制理想,23.47%良好,28.57%差;不同疾病控制状况患者的总体自我照顾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以改善其自我照顾行为和疾病控制状况.
作者:潘杰;尚少梅;付利;钱念渝;李子萍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寻求重症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有效排痰方法.方法 将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双手叩肺法排痰、排痰机辅助震荡后行负压吸痰.对照组以传统方法叩肺排痰、排痰机辅助震荡后行负压吸痰.结果 排痰第2天治疗组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第4、5天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双手叩肺排痰法有目的地叩击、震荡肺部,可使痰液顺利排出体外.
作者:钟洁;张广军;樊欣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过氧乙酸与伦拿灵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效果监测的对比分析,选择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可靠、经济和实用的消毒剂.方法 采取40例肾病患者血液透析2 h后的透析液及透析用反渗水进行细菌学监测筛选菌种;确定过氧乙酸和伦拿灵的有效浓度,对标准菌株进行杀、抑菌试验;观察2种消毒剂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标准菌株和样本液及HBsAg的杀灭效果;在透析器复用机上进行过氧乙酸破膜试验.结果 血液透析器污染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45.76%);过氧乙酸与伦拿灵原始浓度分别为19.2%和4.99%,杀、抑菌浓度均相同,分别为0.125%和0.0313%,且在pH 1.07~4.21、温度9~32℃、浓度为0.5%,作用时间不少于10 min条件下,对样本液和标准菌株及HBsAg具有较强杀灭作用;可复用透析器经压力测试未出现破膜现象.结论 过氧乙酸和伦拿灵比较,两者杀、抑菌浓度相同.在过氧乙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稳定剂,可延长放置时间.在对可复用透析器消毒效果相同情况下,过氧乙酸因其成本低、易清洗,更值得在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周敏;李晓波;周金梅;刘敏;马晓化;熊玉莎;吴家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房室交界区消融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监护方法.方法 对62例行该手术患者术中行生命体征监护、预防感染、起搏监护、消融监护和疼痛监护.结果 62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监护是顺利配合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刘华芬;王晓红;刘秀娟 刊期: 2006年第17期
从研究主体、研究方法、研究指标以及研究成果4个方面论述了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目前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尽快确立权威性的研究主体、改革和发展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大力推广和使用研究成果4项建议.
作者:阮满真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阐述了人文护理的内涵、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人文护理开展及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人文护理实施的建议,为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贾艳皊;朱丹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前临床上患者留置的引流袋及尿袋常采用大号别针、绳子、布带或铁丝等工具固定,既不美观,又不方便,操作环节复杂,易致引流管或尿管滑脱.为了避免上述不足,笔者于2005年3月自行设计制作成多功能引流袋/尿袋挂钩,经临床应用2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汪友兰;涂俊;邓杜义;陈蓉萍;张爱英;陈敏;涂红梅;曾萍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牙垫在急诊洗胃中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服毒需急诊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胶布固定胃管,观察组用经口气管插管中固定气管导管专用的一次性牙垫固定胃管.结果 观察组胃管脱落或被咬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洗胃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牙垫固定胃管,可缩短洗胃时间,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李蔓玲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预防静脉炎是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主要护理目标之一.在肿瘤化疗药物中,长春瑞滨、丝裂霉素、阿霉素等发泡型化疗药物静脉注射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很高.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采用牛黄乙醇湿敷液,对36例接受发泡型化疗药物静脉化疗的患者进行穿刺局部湿敷,效果甚佳.报告如下.
作者:鲍凤;鲁先华 刊期: 2006年第17期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方式、特殊患者的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了机械通气患者正确适时吸痰的重要性.
作者:赖凤新 刊期: 200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