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玲;王玉娥;张海霞;尹淑香;郭云铎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和疾病控制状况,并比较不同疾病控制状况者自我照顾行为,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对其自我照顾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疾病控制状况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仅1.02%患者自我照顾行为执行情况良好,47.96%一般,51.02%不及格;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为(6.9±1.4)%;47.96%患者疾病控制理想,23.47%良好,28.57%差;不同疾病控制状况患者的总体自我照顾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以改善其自我照顾行为和疾病控制状况.
作者:潘杰;尚少梅;付利;钱念渝;李子萍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2例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例(42例次),以下呼吸道感染多(38.10%).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抗生素的应用、侵入性操作、年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在3%~8%的规定范围,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成为医护人员重点防护对象.
作者:金学兰;万平宝;丁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降低透析并发症.方法 应用护理程序对126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与10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饮食营养状况、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水负荷过高、血压异常及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辛霞;高菊林;杜鹃;李春梅 刊期: 2006年第17期
CT增强静脉注射时由于所用的针头大(多为12号),导致患者血管和皮肤损伤较大,如按常规拔针,则患者较为疼痛,且易导致拔针后穿刺点皮下瘀斑.鉴此,我们对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程媛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作者:韩小云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描述临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确定相应对策对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采用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临床护士进行工作满意度测定,根据测量结果,采取体现护士形象、护理专业价值板报展览,护理管理者领导方式和艺术的培训,倡导和维护无惩罚、参与性管理干预措施,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中护士间关系、支持性护理管理、专业发展、决策、专业地位5个方面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P<0.05,P<0.01),其中护士间关系、医护之间关系、支持性护理管理排满意前三位,收入、享受工作、专业地位排满意度后三位.主观感受中搬运患者时获得帮助,加班时间减少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个人工作计划中96.5%仍选择留在原岗位和护理专业.结论 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留住护理人员有积极作用.
作者:楼建华;朱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合理配备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方法 选取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对其急诊科当日在岗12名护士24 h的直接、间接、相关护理活动等进行观测,并与目前配备的护理人力进行比较.结果 24 h内直接、间接、相关护理活动及个人活动、等待患者的活动中,等待患者的时间居首位,其次为直接护理活动时间和相关护理活动时间.护理活动多的时段在14:30~及17:30~,也是患者较多的时段.24 h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占直接护理活动时间的6.29%.现有人力比实际观察人力多0.77~2.48人,比宽放调整人力多0.42~2.39人.结论 急诊科现有的人力配备是足够的,根据各时段工作的忙闲不均,应弹性排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作者:陈素文;赖锦玉;郑碧霞;胡利君;张红霞;张碧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前临床上患者留置的引流袋及尿袋常采用大号别针、绳子、布带或铁丝等工具固定,既不美观,又不方便,操作环节复杂,易致引流管或尿管滑脱.为了避免上述不足,笔者于2005年3月自行设计制作成多功能引流袋/尿袋挂钩,经临床应用2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汪友兰;涂俊;邓杜义;陈蓉萍;张爱英;陈敏;涂红梅;曾萍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在临床输液操作中,静脉回血是判断穿刺成功与否的标志.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回血的快慢除与静脉充盈度有关外,输液管调节器的位置对静脉回血有较大影响.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笔者对150例患者600例次静脉输液进行观察,将输液调节器的位置放在距输液管乳头20~120 cm的不同位置,以研究其对静脉输液回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寿美;张玲;赵金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的防御方式、生活事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对38例紧张型头痛患者(观察组)和38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成熟防御方式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性生活事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负性生活事件评分及生活事件总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与负性生活事件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与正性生活事件、成熟防御方式与负性生活事件则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P<0.01).结论 紧张型头痛患者所经历的不良生活事件及面对不良生活事件所采取的不适当心理防御方式在紧张型头痛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玲;曾昭祥;许坤 刊期: 2006年第17期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方式、特殊患者的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了机械通气患者正确适时吸痰的重要性.
作者:赖凤新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城市流浪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以105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10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小,多由警察或急救中心护送入院,违反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形象是其主要入院原因,同时伴有各种躯体疾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多需要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两组比较,P<0.05、P<0.01).结论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难度大,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护理管理.
作者:吴冬凌;李红;刘雪琴;裘珊珊 刊期: 2006年第17期
从研究主体、研究方法、研究指标以及研究成果4个方面论述了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目前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尽快确立权威性的研究主体、改革和发展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大力推广和使用研究成果4项建议.
作者:阮满真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阐述护理人员性格的分类;指出护理人员良好性格可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不良性格将对护患关系造成不良影响;针对性格形成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提出护理人员性格改善的途径,它将从本质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循环并使之与时俱进,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推动护理事业的进步.
作者:陈慧;徐振元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细化标准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400例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根据保护性约束细化标准评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和解除.对照组由护理人员根据经验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和解除.结果 观察组患者敌对情绪及躯体不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伴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在实施和解除保护性约束时,采用细化标准,护士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执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及粗暴行为,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岳淑英;马美玲;许丽荣;刘琳;任巧玲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寻求重症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有效排痰方法.方法 将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双手叩肺法排痰、排痰机辅助震荡后行负压吸痰.对照组以传统方法叩肺排痰、排痰机辅助震荡后行负压吸痰.结果 排痰第2天治疗组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第4、5天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双手叩肺排痰法有目的地叩击、震荡肺部,可使痰液顺利排出体外.
作者:钟洁;张广军;樊欣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者探讨的问题.在外周静脉穿刺中一般以穿刺落空感及头皮针回血来判定穿刺是否成功,但经常会遇到穿刺后回血慢或不回血,继而误导穿刺者继续进针或退针,导致穿刺失败.我们自2005年5月以来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外周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报告如下.
作者:欧劲梅;周红;时红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阐述了人文护理的内涵、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人文护理开展及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人文护理实施的建议,为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贾艳皊;朱丹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培养高质量的社区护理人才.方法 对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 形成了新的符合教学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学体系.结论 社区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程序为指导,体现社区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作者:刘可;严卫青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探讨护理方法.方法 对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给予疏血通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结果 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 用药过程中,严密药物观察及护理是保证疏血通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艾冬云;胡鹏 刊期: 200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