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史继新;成惠林;孙桂勤;印红霞
随着对体外循环病理生理改变的深入研究和了解,近年,一种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逐渐受到关注.由于体外循环造成体内血管调节机制的紊乱,使得手术中和手术后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改变,给围手术期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VS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均转危为安,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狄冬梅;张晓膺;蒋南青;张蕾;刘宁;高克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国人颞骨岩部表面标志与内耳道(IAC)的空间位置关系,定位内耳道中点,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基础. 方法:15例(30侧耳)甲醛固定的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磨除内耳道表面骨质,暴露耳蜗(C)、上半规管(SSC)、前庭(V)等,用游标尺进行测量. 结果;双耳外耳道口上壁中点连线与双耳内耳道中点(O)连线基本一致,该连线与鳞部内侧交点(A)至内耳道中点距离为(31.59±2.33)mm. 结论:熟悉内耳道毗邻解剖关系,有利于安全定位内耳道,扩大手术视野,减少并发症.
作者:马超武;吴皓;熊高云;张速勤;闵密克;孙浩;徐建中;詹玉琴;李兆基;周水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低氧/复氧(H/R)对心肌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影响以及吡那地尔(Pinacidil)减轻H/R过程中钙超载的作用. 方法:采用新生SD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实验分:①正常对照组;②H/R组:细胞低氧30 min/复氧30 min;③吡那地尔组:先加入终浓度为25 μmol/L的吡那地尔,再行低氧30 min/复氧 30 min.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心肌细胞[Ca2+]i变化. 结果:对照组心肌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荧光光密度值较低.低氧30 min后复氧即刻,[Ca2+]i荧光光密度值开始增加,复氧30 min后[Ca2+]i荧光强度和荧光光密度值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吡那地尔组细胞内荧光光密度值较H/R组显著降低(P<0.01). 结论:心肌细胞H/R导致钙超载;而吡那地尔有明显减轻心肌细胞H/R时Ca2+超载的作用.
作者:程何祥;张荣庆;贾国良;赵新国;刘兵;陈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制备鸵鸟松质骨(OCB)及牛松质骨(BCB),并比较其结构、成分和抗折强度. 方法:新鲜鸵鸟及牛骨经过化学处理后制备出松质骨(CB)材料.观察材料表面结构,分析其水分、有机质及无机物含量,测定其抗折强度. 结果:OCB表面及孔隙结构与BCB相比有不同特点,OCB孔径大小更不均匀.OCB及BCB水分、有机质及无机物含量分别为( 6.85±0.10)%、(28.75±0.83)%、(64.40±0.78)%和(6.36±0.16)%、(29.79±0.28)%、(63.85±0.35)%.二者的抗折强度分别为(14.18±2.50)MPa和(22.93±3.93)MPa. 结论:OCB及BCB在水分、有机质及无机物含量方面接近.OCB材料具有与BCB不同的孔隙特点,有望成为另一类有价值的异种骨替代材料.
作者:杨耀武;毛天球;孙沫逸;胡晓光;程晓兵;赵丽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的无菌性松动.研究表明,这和假体长期磨损产生的微粒作用于周围的巨噬细胞而诱发的生物学反应有关.磨损微粒激活假体周围组织细胞释放前炎症介质,诱导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分化,引发假体周围的骨溶解.充分地认识这个过程,对减少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骏骅;赵建宁;王与荣;吴苏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低温液持续滴注兔侧脑室并引流对新西兰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左眶入路显微动脉瘤夹夹闭左侧大脑中动脉(MCA)2 h,再灌注24 h,制作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后即刻用22℃无菌等渗盐水持续滴注侧脑室并引流,降低脑温至亚低温(32~35℃)后维持2 h,再灌注24 h时予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在麻醉下开颅, 取夹闭侧MCA 供血区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剩余脑组织进行脑组织干湿比测定,以确定脑水肿程度. 结果: ①低温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夹闭组(P<0.01),而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夹闭组、低温组左侧脑组织干湿比差异显著(P<0.05), 夹闭组左右侧脑组织干湿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光镜观察见夹闭组MCA供血区神经节细胞胞核固缩、浓染,而低温组MCA 供血区脑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低温液持续滴注侧脑室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有显著脑保护作用.
作者:吴伟;史继新;成惠林;孙桂勤;印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肽抗生素是由生物体基因编码的肽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物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未来抗感染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肽抗生素的制备是制约其开发应用的关键环节.作者对肽抗生素工程制备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包括酵母、杆状病毒、大肠杆菌等表达技术在肽抗生素制备中的应用,以及转基因动、植物在制备肽抗生素中的巨大潜力.
作者:胡金川;饶贤才;汪正清;胡福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艾森门格型右心室双出口(DORV)为一组动脉关系正常、肺动脉仍起自右心室、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上,并有肺动脉高压(PH)的病变,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室间隔缺损(VSD)伴PH极为相似,往往容易误诊[1].本文作者回顾分析了经手术证实的8例艾森门格型DORV超声心动图表现,以探讨以上两种疾病的鉴别要点.
作者:黄承;李忠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预处理前后粘附功能的改变. 方法:采用细胞粘附试验和细胞粘附阻断试验,观察21例PBSCT患者经单用化疗(单化)或放疗、化疗(放、化)两种预处理方案后不同时相点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结果: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放、化预处理后第30、9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P<0.01);单化预处理后第3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P<0.05~0.01). 结论:PBSCT患者术前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单化组的损伤较轻,放、化组损伤较重.预处理对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损伤可能是影响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张曦;陈幸华;刘林;彭贤贵;孔佩艳;刘红;张怡;高蕾;钟永明;王庆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克隆人载脂蛋白A1(apoA1)基因. 方法: 选择人胎肝组织,提取总RNA,以此为模板,利用RT-PCR法获取apoA1成熟肽基因片段,琼脂糖电泳分离纯化所得目的基因并克隆至T-Vector;ABI 377自动序列分析仪分析所得基因序列. 结果: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目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序列分析仪分析所得基因序列739 bps,与国外报道的完全相同. 结论:从人胎肝组织成功克隆apoA1基因.
作者:方蓉;马百坤;黄宇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巨大儿影响着新生儿和母亲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是长期以来被人们关注及争论的焦点,作者就巨大儿的发生机制加以综述.
作者:管群;吴效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常见护理诊断条目、适用范围和临床指导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使用;从质量管理角度,探讨理论培训与临床指导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抽查外科系统10个科室患者的护理诊断1050条,从中筛选出常见的20条,采用集中授课-分科使用-床边考核-汇总分析-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改进措施的循环模式,在临床护理中边用边改,并抽查护理诊断的符合率和患者问题的解决结果. 结果:2002年10个科的护理诊断符合率较2001年有明显提高. 结论:20条常见诊断在外科临床有广泛实用性和指导性,理论培训和应用指导是确保护理诊断和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蒋琪霞;杜益平;殷俭;王蔚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磁共振(MR)波谱影像在目前已比较成熟,逐渐应用于脑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上[1~3].但是体素的大小将影响对单体素MR波谱的分析.肿瘤内组织多为不均质,体素太小,如未放置在代谢活跃的肿瘤区,并不能真正反映肿瘤的特征;体素大虽然能包括所有的肿瘤组织在内,但是由于正常组织的污染,也影响波谱分析的结果.因此,适当的体素能否显示肿瘤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素在肿瘤内的位置.本文作者就体素位置选择对单体素MR波谱的影响作一分析.
作者:郑玲;吴新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survivin、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 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对95例NSCLC组织石蜡标本进行survivin、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和分析. 结果:survivin、P53在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62.1%、55.8%)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肺组织(14%、7%)(P<0.01).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级、组织学分型、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此外,survivin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2,P<0.01). 结论: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与突变型P53蛋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也提示抑癌基因p53(野生型)可能对survivin的表达起负反馈调节作用.survivin 和P53蛋白可作为靶点用于NSCLC靶向治疗的研究.
作者:王靖华;李桂圆;王晨;陈龙邦;马恒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颈椎内固定术是颈椎外科的重要术式,包括前路、后路及侧方入路等多种途径.相对于后路途径来说,前路途径起步较晚,但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以颈椎前路钢板和融合笼为代表的新型内固定器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作者综述近50年内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尤其是颈椎前路钢板和界面内固定技术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作者:方永超;王与荣;赵建宁;吴苏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探讨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文献、设备及人才是图书馆资源的三大部分,起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和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增强医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和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方法和设想.
作者:谈洪波;傅万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在增强后多期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HC)检出的评价. 方法:27例经病理证实的HC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所有患者于肝门部作3~5 mm增强前、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连续扫描,测量同一层面不同时段肿瘤-肝密度差,对其作定量分析,评价肿块检出率及螺旋CT判断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性. 结果:①平扫发现肝门肿块 8例(30%),双期21例(78%),动脉期19例(70%),门脉期11例(40%),延迟期25例(93%),双期与延迟期肿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1);②不同时段扫描肿瘤-肝密度差为:动脉期(27±8)HU,门脉期(10±8)HU,延迟期(32±10)HU.动脉期与延迟期肿瘤-肝密度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门脉期与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肝密度差有显著差异(P<0.01);③螺旋CT判断HC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率为40%. 结论:肝门部薄层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有助于HC肿块的检出,延迟期扫描能提高肿块的检出率.但螺旋CT判断肿瘤累及范围尚欠准确.
作者:欧继华;陈君坤;刘小琨;陈跃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格列吡嗪片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格列吡嗪血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检测,色谱柱:Lichrospher C-18(5μm,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 0.01 mol/L醋酸盐缓冲液(pH=4.8)=(59: 41 v/v);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25 nm.2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10 mg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 结果:血浆标准曲线在25~10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4),血样低定量限为25 μg/L,平均绝对回收率为89.84%,日内、日间变异(RSD)<5%.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85±1.44)h和(3.76±1.13)h;峰浓度Cmax分别为(550.80±110.19)μg/L和(531.15±148.42)μg/L;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57±1.11)h和(3.80±1.0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5分别为(3502.78±635.82) μg/(L*h)和(3214.23±590.46)μg/(L*h);AUC0~∞分别为(3868.22±699.93)μg/(L*h)和(3593.94±638.60)μg/(L*h).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15、F0~∞分别为(110.6±19.8)%和(108.8±17.9)%. 结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倪立;韩宗红;曹晓梅;李金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如何加强高压氧质量控制管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氧舱设备,不断提高高压氧治疗质量,防止各类氧舱事故发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南京市卫生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的支持下,就这个课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锦泉;边永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是器官移植或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持续免疫抑制所导致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或淋巴瘤.随着器官移植治疗广泛地开展,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大多数为B细胞型.国内器官移植起步较晚,报道甚少.我院收治1例肾移植后T细胞性PTLD(T-PTLD),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继红;史平;于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