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F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

刘红娟;李娟

关键词:AF系统, 胸椎, 腰椎, 骨折, 护理
摘要:对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并指导其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论护士长与护士沟通的技巧

    对影响护士长与护士沟通交流的因素及护士长应具备的沟通交流技巧进行了阐述,认为提高护士长的沟通交流技巧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郭秀静;王玉琼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输液固定手板的制作与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各科中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可以长时间、大量地补充液体.

    作者:荆文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甲氨蝶呤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49例早期异位妊娠的患者用MTX静脉滴注,配合中药内服.结果40例治疗有效,有效率81.6%(40/49),9例无效,无效率18.4%(9/49).结论MTX静脉滴注配合中药内服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疗效较满意的方法.

    作者:王翠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早期分阶段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伤后采取早期(24 h内)分阶段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直至逐渐过渡到完全EN;对照组于伤后进行PN,禁食3 d后行EN.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生化指标.结果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分阶段EN联合PN营养支持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世清;魏霞;冯玉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胸廓出口综合征行神经血管松解术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行神经血管松解术患者的观察要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37侧)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渗血、气胸、乳糜漏、淋巴积液等并发症,加强康复护理.结果35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优18例,良16例(17侧),差1例(2侧),优良率94.6%.结论针对TOS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手术优良率,减少病情反复.

    作者:王晨;苏黎;叶秋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护理本科生对毕业论文认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和态度,分析其科研素质现状,以便改进毕业论文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本院99级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有关撰写毕业论文的调查.结果9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59.6%的学生表示态度认真,72.3%的学生是在实习后期开始准备毕业论文,17.0%的学生阅读过护理学术期刊,23.4%的学生经常与指导老师交流.68.1%的论文选题由指导老师确定.68.1%的学生认为通过毕业论文提高了科研能力,55.3%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对科研的兴趣.结论护理本科生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对毕业论文投入精力较少.今后应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增强其科研能力.

    作者:邹凌燕;王翠丽;孙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电子表格在手术室内固定器材管理中的应用

    我院骨科手术内固定器材品牌、规格繁多,价格不一,每月出、入库数量大,在登记、统计、检查等方面,手工操作工作量亦大,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

    作者:梁启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方法与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适宜时机与方法.方法将9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30例.Ⅰ组于全麻前15 min行常规留置导尿;Ⅱ组于全麻前15 min经尿道口注入2%利多卡因3 ml、液体石蜡2 ml后留置导尿;Ⅲ组于全麻后15 min行导尿术.结果Ⅰ组导尿毕即刻、Ⅲ组清醒后心率、血压分别较导尿前显著提高(均P<0.05),Ⅱ组各时段心率、血压无明显波动(均P>0.05).一次插导尿管成功率,Ⅱ组、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均P<0.05).清醒后躁动发生率Ⅲ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1,P<0.05).结论Ⅱ组导尿方法与时机可提高导尿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蔡黎萍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卡孕栓舌下含服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阴道分娩的产妇200例,按住院号的单号、双号分为两组,其中单号组100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对照组),双号组100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总量、产后出血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观察组舌下含服卡孕栓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孕栓对预防阴道分娩时的产后出血效果良好,且用药简单、方便、安全,能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谭江如;李燕玲;彭常珍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结肠造口术患者社会支持与术前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社会支持与术前焦虑的相关性,探讨减轻术前焦虑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社会支持自评量表(PRQ-85,Part 2)对70例结肠造口术患者于术前1 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肠造口术患者术前焦虑评分(55.89±14.34)显著高于常模(39.31±8.6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50岁患者焦虑评分显著高于>50岁者(P<0.05);社会支持评分(86.06±10.79)分,呈中等水平;社会支持与术前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446).结论社会支持可作为护理干预利用的手段之一,帮助患者降低术前焦虑,以利于手术顺利完成和术后康复.

    作者:高晓敏;万敏雀;段艳侠;李金娜;刘海燕;唐亚萍;李谧宁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总结5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经验,提出置管前认真做好物品准备和心理护理;置管后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对症处理,给予相关出院指导是其主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绍红;钟瑞荣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的护理

    对112例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结果术后确诊108例,确诊率96.43%.提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指征,加强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和术后观察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春芹;秦晓宁;马丽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乳房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头凹陷的作用

    由于剖宫产手术相对增加及孕妇缺乏乳房的护理知识,导致乳头凹陷增多,产后不能顺利进行母乳喂养.且剖宫产后致伤口疼痛,新生儿吸吮明显减少,导致乳房发硬、胀痛,乳头更加凹陷,新生儿无法吸吮,产妇也不愿意喂奶,乳房分泌的乳汁得不到及时排出或乳管阻塞使产妇乳房胀痛加重,自我舒适感下降[1].

    作者:陈玉婵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胸部肿瘤手术患者行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术探讨

    目的减少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因外周静脉输液、用药需反复穿刺、易渗漏等所带来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对335例患者于术前行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输液与用药.结果一次置管成功333例,占99.4%;置管时间4~48(15.24±4.94)d.输液不畅16例,11例经对症处理恢复,5例拔除重置.1例置管后疼痛经扩大穿刺口好转.结论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术保证了患者输液、用药的畅通,且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的治疗性痛苦和护理工作量.

    作者:许寿霞;王新生;张春青;张学芬;曹素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单(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治疗全脑室铸型的护理

    对34例全脑室铸型患者行双(单)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治疗.根据患者外引流管引流量调整引流管高度,严密观察脑脊液引流液颜色变化,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行腰穿和脑室内注药,加强气道及消化道管理,防治亚低温治疗及钙离子拮抗剂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愈14例,好转9例,死亡11例.提出全脑室铸型行早期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治疗,可降低临床病死率.

    作者:李晓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虎黄烧伤搽剂用于Ⅱ度烧伤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虎黄烧伤搽剂治疗浅、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67例中小面积(2%~20%)浅、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0.05%氯己定清创,观察组92例局部喷虎黄搽剂,4~6次/d,至结干痂后停止用药;对照组75例用磺胺嘧啶银糊剂局部一次性涂药护痂,局部出现分泌物清除再涂药,均暴露创面.结果观察组疼痛及分泌物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愈合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虎黄烧伤搽剂用于中小面积浅、深Ⅱ度烧伤,具有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

    作者:赵超莉;宛仕勇;曹崇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1364例巨大儿出生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巨大儿出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对策,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1998~2002年于本院分娩的8 203例新生儿中巨大儿年出生情况.结果5年中出生巨大儿1364例,占16.6%,平均体重(4205.6±184.6)g,其中超重儿185例,占巨大儿的13.6%;男性(906例,占64.4%)显著多于女性(458例,占35.5%),两者比较,P<0.01.5年中巨大儿出生率、平均出生体重及超重儿发生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均P>0.05).结论威海部分地区巨大儿出生情况处于高比例稳定状态,有必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努力降低巨大儿出生率,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作者:刘晓霞;李峥;滕振娟;张新颖;杨庆波;庞建红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静脉输液后缓慢拔针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缓慢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0例行静脉输液患者按首次输液顺序,奇数患者先行缓慢拔针法,偶数患者先行快速拔针法.结果缓慢拔针法疼痛程度、皮下瘀血率均显著低于快速拔针法(均P<0.01).结论绷紧皮肤缓慢拔针可减轻疼痛,降低皮下瘀血发生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心血管疾病术后动脉穿刺持续测压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术后动脉血压监测的意义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00例心血管疾病术后动脉穿刺测压患者采取维护动脉测压管固定、通畅,密切观察血压波形变化,准确记录血压变化值,注意出血情况,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观察其优点及护理要点.结果600例动脉穿刺持续测压,置管时间1~5(3.00±1.91)d.568例测压顺利;15例套管针脱出,12例套管针折叠,5例测压管堵塞,都无法继续测压;21例因病情需要重穿刺成功,11例血压稳定,停止测压行拔管,均无血管感染及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本组591例痊愈出院,9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肾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无因监测血压故障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心血管术后微创的动脉穿刺测压,能准确反映病情;正确的护理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

    作者:汤红莲;苏冰莲;徐建婷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岩斜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对17例岩斜区肿瘤行手术部分切除及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密切观察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和一般并发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结果发生脑脊液耳漏5例,消化道出血4例,颅内感染1例,颅内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偏瘫2例中1例肌力恢复至Ⅳ级,1例恢复欠理想.患者住院17~89(35.2±31.8)d,出院时9例症状缓解,4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4例颅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颅神经损伤.提出术后早期观察和治疗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珍;王洪岩;陈亭云;姜玉荣;李丽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