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目的了解巨大儿出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对策,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1998~2002年于本院分娩的8 203例新生儿中巨大儿年出生情况.结果5年中出生巨大儿1364例,占16.6%,平均体重(4205.6±184.6)g,其中超重儿185例,占巨大儿的13.6%;男性(906例,占64.4%)显著多于女性(458例,占35.5%),两者比较,P<0.01.5年中巨大儿出生率、平均出生体重及超重儿发生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均P>0.05).结论威海部分地区巨大儿出生情况处于高比例稳定状态,有必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努力降低巨大儿出生率,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作者:刘晓霞;李峥;滕振娟;张新颖;杨庆波;庞建红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用小儿双腔气囊导尿管和宫颈扩张棒行输卵管造影的优缺点,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方法将60例不孕症要求行输卵管造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小儿双腔气囊导尿管推注碘化油,对照组采用经一次性宫颈扩张棒推注碘化油.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18.51±1.69)min,无痛率70.0%(21/30),未发生阴道出血;对照组操作时间(37.63±6.44)min,无痛率10.0%(3/30),发生阴道出血22例,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宫颈不全显影观察组(3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例).结论采用小儿双腔气囊导尿管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显影,耗时少,患者痛苦小,但宫颈显影效果欠佳,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彭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总结159例喉部疾病患者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激光术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禁声、指导正确的发声方法,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韩芬;阮红霞;李晓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提高毒蛇咬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对306例毒蛇咬伤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救治并实施急救护理.结果306例毒蛇咬伤患者痊愈304例,死亡2例,治愈率达99.3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救治并实施急救护理,可提高毒蛇咬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连岁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常因低头或仰头工作时发生燕尾帽脱落或移位,有的护士便用发卡固定,但不利于护士端庄典雅形象的树立.
作者:胡瑞萍;刘惠林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体位交替更换对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了解其可行性,以确保体位护理在此类患者中的有效实施.方法对35例气管插管时间>24 h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于清醒后实施半卧位,左、右侧卧位各1 h交替及晨、晚间仰卧位各1 h的体位护理,比较不同体位HR、SBP、SaO2值及不适情况.结果不同体位对HR、SBP无显著影响(均P>O.05);半卧位,左、右侧卧位即刻及30 min时SaO2值均比仰卧位高(均P<O.05);半卧位和左、右侧卧位不同时间SaO2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O.05).不适症状除腰痛外,伤口胀痛、胸闷和紧张发生率仰卧位均显著高于其他卧位(均P<O.05).结论体位改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无负面影响,可促进肺氧合功能,增加患者舒适度.
作者:张伟英;顾晖;沈秀群;赵枫;沈美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我院从2000年1月始,采用自制体温绘制笔绘制体温单,使体温曲线绘制规范化,对观察患者病情、协助诊断和治疗起到了一定作用,介绍如下.
作者:唐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对15例行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术中配合,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提出术前准备与术中防止放射污染为手术配合重点.
作者:喻全全;李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对再造手指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及干预.方法对108例(140指)行手指再造患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调查,并依此分为阳性组(83例,108指)和阴性组(25例,32指),再用随机方法将阳性组分为A组(26例,32指)、B组(28例,37指)和C组(29例,39指).阴性组和A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冬眠合剂治疗5 d;C组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上进行心理疏导干预.观察阳性患者A、B、C3组出院时HAD阳性率和4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血管危象发生率阴性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及C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阴性组与B组及C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B、C 3组出院时HAD阳性率,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明显增加再造手指血管危象的发生率;药物干预作用虽能降低再造手指血管危象发生率,但不能彻底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
作者:陈淑琴;赵崇梅;朱秀美;宋海燕;张郑荣 刊期: 2005年第16期
通过对10名外科护士进行药物治疗知识的在岗培训,提出抓好护士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谷翠芝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我科自2001年4月将自制的手术缝线、剪、血管钳固定器应用于食管、胃肠等大量使用手术器械的胸腹部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建红;刘金玲;李怀娟;李红;杨彩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对影响护士长与护士沟通交流的因素及护士长应具备的沟通交流技巧进行了阐述,认为提高护士长的沟通交流技巧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郭秀静;王玉琼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减少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因外周静脉输液、用药需反复穿刺、易渗漏等所带来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对335例患者于术前行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输液与用药.结果一次置管成功333例,占99.4%;置管时间4~48(15.24±4.94)d.输液不畅16例,11例经对症处理恢复,5例拔除重置.1例置管后疼痛经扩大穿刺口好转.结论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术保证了患者输液、用药的畅通,且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的治疗性痛苦和护理工作量.
作者:许寿霞;王新生;张春青;张学芬;曹素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行神经血管松解术患者的观察要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37侧)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渗血、气胸、乳糜漏、淋巴积液等并发症,加强康复护理.结果35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优18例,良16例(17侧),差1例(2侧),优良率94.6%.结论针对TOS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手术优良率,减少病情反复.
作者:王晨;苏黎;叶秋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对92例成人型多囊肾患者行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讲座,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肾周引流管通畅及密切观察伤口渗出液情况等.结果提示及时、全方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宫月花;刘辉;于成娥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对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致胸主动脉破裂的患者,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出血、切口感染、意识障碍和右侧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其实施严密监护,采取相应的救治,做好心、肺、神经系统护理和基础护理,保证静脉营养供给.结果胸主动脉破裂所致危重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住院35 d痊愈出院.
作者:徐静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锻炼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锻炼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锻炼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海霞;饶珍宝;杜杏利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氧雾化吸入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咽部不适效果.方法将行腹腔镜手术的107例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术后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6 h实施氧雾化吸入.结果预防咽部不适护理有效率观察组100.0%,对照组42.6%,两组比较,x2=60.99,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氧雾化吸入能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咽喉不适.
作者:孙纯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总结5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经验,提出置管前认真做好物品准备和心理护理;置管后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对症处理,给予相关出院指导是其主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绍红;钟瑞荣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我院骨科手术内固定器材品牌、规格繁多,价格不一,每月出、入库数量大,在登记、统计、检查等方面,手工操作工作量亦大,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
作者:梁启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