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手背静脉滴血法采血的体会

杨巧;成绍丽

关键词:采血, 婴儿, 新生手背静脉
摘要: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在临床上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2003年5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89例新生儿行手背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成功率达100%,效果满意,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鲜仙人掌外涂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为探讨压疮治疗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我科对4例压疮患者采用新鲜仙人掌外涂治疗,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侯丽丽;王淑琴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儿童哮喘的护理

    综述了哮喘在儿童时期造成的身心损害,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和健康成长的因素,提出护理中应更注重哮喘儿童系统的综合管理教育,其中心理护理、家庭护理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是其重要内容.

    作者:纪曼芬;蔡珊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防治医院感染,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0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9例(36.79%),病死率为33.33%(13/39);未发生医院感染者病死率7.14%(3/4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是导致病情加重引起死亡的重要因素.提出加强饮食护理和消毒隔离,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波;李正莲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住院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干预组患者增加社区护理干预,并定期评价其遵医行为,及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给予指导.结果干预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行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空腹血糖.

    作者:李长玲;穆信利;史晓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新生儿手背静脉滴血法采血的体会

    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在临床上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2003年5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89例新生儿行手背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成功率达100%,效果满意,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巧;成绍丽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辅助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辅助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将101例早期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予化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生活质量(卡氏评分)观察组(80.6±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3±7.9,P<0.01).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辅助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作者:毛喜莲;张春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PICU患儿家属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72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家属的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PICU患儿家属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P<0.01),父亲积极应对评分高于母亲(P<0.05);患儿家属的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P<0.01).结论 PICU患儿家属存在焦虑情绪,面对应激事件时常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且积极应对方式可缓解其焦虑情绪.

    作者:周凤玲;向国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1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取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两种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并发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佃臻;时秀莲;邱会芬;崔玉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日达仙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日达仙(Thymosin-α1,Tα1)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al调节免疫功能.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69.57%)显著高于对照组(38.1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肝功能及PT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病死率(21.74%)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综合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Tal免疫治疗能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杨洪芝;戴利玲;赵凤春;赵显芝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指压穴位用于结肠镜检查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指压穴位对结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予指压足三里、内关穴配合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不予穴位指压.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插镜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指压穴位镇痛效果好、无创、安全,可保证结肠镜检的顺利进行.

    作者:杨爱兰;李静;田洪德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例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促醒的护理

    对1例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有效的促醒护理.经过103 d治疗,患者好转出院.提出CPR后昏迷患者,早期、及时正确的脑复苏与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早期脑复苏、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等护理,为患者促醒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者:刘芳;吴晓萌;乔雨晨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不同地区护士长压力因素及应对方式的调查

    目的探讨影响护士长管理压力的主要因素和应对方式.方法应用护士长管理压力量表、压力应对方式量表(CSSS)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GHQ)对广西、广东、浙江地区相应医院共95名护士长进行健康状况和管理压力因素以及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护士长管理压力主要因素为护士长环境资源管理的压力,其次为护士长自身修养的压力;其主要应对方式为遇到问题能够冷静、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属积极应对方式.结论建议相关部门或医院领导重视护理队伍师资及病房环境设置的建设,给予护士更多机会进修或学习;病房空间结构设计合理,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要,提高管理质量.

    作者:吕小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氧气袋鼻导管给氧管的研制

    目前院前急救患者98%需吸氧,且多用氧气袋给氧,该方法虽携带方便,但缺少湿化装置.为提高患者给氧舒适度,于2004年我们研制了氧气袋鼻导管给氧管,经急诊科院前急救对500例患者的应用观察,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静;张晓慧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钠负荷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不同钠负荷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影响.方法对45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应用0.9%氯化钠或2.0%氯化钠溶液进行雾化吸入.比较2种浓度雾化吸入后示踪物首次出现时间和雾化吸入前后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 2.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后示踪物出现时间为(1.05±0.51)h,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后为(1.22±0.44)h,前者示踪物出现时间显著早于后者(P<0.01);两者B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2.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安全,有利于呼吸道纤毛转运,使排痰速度加快.

    作者:张劲;金环;陈冬娥;缪玲莉;陈汉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深静脉置管预防阿昔洛韦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预防阿昔洛韦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深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针行静脉输入阿昔洛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9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深静脉置管可明显减少阿昔洛韦所致静脉的损害程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廖春红;唐霞珠;潘婕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43例(观察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3例(对照组)无攻击性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51.16%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58.14%患者既往有攻击行为,而对照组分别为30.97%、30.9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BPRS中敌对猜疑、激惹性、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因子及NOSIS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既往有攻击行为、易激惹、思维障碍、敌对猜疑、行为紊乱等可能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并进行干预和有效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彭爱琴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6例住院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及观察组(1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发生胃肠道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延缓,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薛聚香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临床护理实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对影响临床护理实习学生素质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得出评价临床护理实习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作者:王克荣;刘淮丽;刘芳;金毅;于洪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强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管理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96例显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家庭随访、电话咨询等强化管理,对照组出院后不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坚持服药、定期检查,预防复发、识别发病先兆、家庭护理,自立和重返工作6个项目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精神症状改善程度(BPRS)、精神病性及社会功能恢复(SDSS)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出院后强化管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付凤珍;郭军;楚平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例糖尿病伴严重精神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1例糖尿病伴严重精神创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通过营造和谐的治疗环境,提高睡眠质量,满足自尊的需要.经治疗、护理,3周后患者的血糖、血压明显下降,愉快出院.

    作者:蔡剑梅;范丽凤 刊期: 2005年第2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