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绍一种乳头平坦凹陷纠正法

王桂珍;付文玉;郭忠敏

关键词:乳头平坦, 乳头凹陷, 吸奶器
摘要:乳头平坦、凹陷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常见的原因之一.1998年3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利用简易吸奶器的橡皮球部纠正乳头平坦、凹陷19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碘伏油纱伤口换药疗效观察

    将120例伤口换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油纱,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纱布条换药.结果两种不同方法换药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碘伏油纱与新生肉芽组织不粘连,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换药时间.

    作者:程秀华;刘礼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神经原性膀胱及其泌尿系管理

    截瘫病人多为神经原性膀胱,其泌尿系功能障碍导致的肾衰竭是其晚期的首要死因.就神经原性膀胱的分类及泌尿系管理进行综述.提出控制或消除泌尿系感染,降低膀胱内压,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防止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肾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兰芳;李京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特制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配合

    配合特制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3例,总结出此手术精确度高、程序复杂,配合手术必须熟悉手术过程,掌握各种器械的名称和正确使用方法、功能状态、调节方法、清洗要求等,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作者:彭玉兰;赵友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留置尿管时间对妇科术后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

    为探讨留置尿管时间对妇科术后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将300例妇科手术后导尿的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100例,分别于术后24、48、72 h拔除尿管,比较三组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乙、丙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甲组,乙组、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组均无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提示妇科手术后48 h拔除尿管较合适.

    作者:钟玲玲;陈平娟;黄春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护士对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紧张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对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下称制度)的紧张状况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自编量表对1 826名护士进行问卷测试,比较不同年龄、工龄、职称、学历和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对制度的紧张水平、紧张反应和应对能力.结果不同年龄、工龄、职称护士对制度的紧张水平和应对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高年资护士对制度的紧张水平和应变能力相对高于低年资护士;二级甲等医院护士对制度的紧张水平高于三级甲等医院.结论建议各医疗机构加强低年资护士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从容应对举证.

    作者:龙霖;胡可芹;李泉清;胡定伟;吴玉琼;王永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1例糖尿病足双下肢截肢伴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1例糖尿病足双下肢截肢伴有自杀倾向的病人进行心理支持,调动病人正性心理,发挥身体其他部位及残肢的功能,协调家庭关系.结果病人情况稳定.

    作者:杨沁芳;刘丽英;赵蓓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病人的护理

    总结13例脑脊液鼻漏单鼻内镜下入路修补术的护理.提出术前、术后均应加强生命体征及脑脊液鼻漏的观察,并做好饮食及恢复期护理.

    作者:朱惠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骨科病人疼痛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分析220例骨科病人疼痛的原因分别为病理生理因素(54.5%)、心理因素(27.3%)、环境因素(18.2%).提出改变疼痛观念;正确评估疼痛,科学对症处理;加强心理疏导;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护理对策.

    作者:唐凤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扩张阴道联合按肛法保护会阴的效果观察

    将足月临产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肛法保护会阴,观察组采用扩张阴道联合按肛法保护会阴.结果观察组会阴完整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提示扩张阴道联合按肛法保护会阴,可减轻损伤,减少产时疼痛,提高会阴完整率.

    作者:高桂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用一次性指套引流鞘膜积液术后患儿尿液

    鞘膜积液术后患儿常因排尿导致敷料潮湿、胶布脱落,给患儿带来不适.为保证患儿舒适,防止伤口感染,我院对鞘膜积液术后患儿用指套引流尿液,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宝兰;张宝梅;刘月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小儿大隐静脉穿刺探讨

    总结102例小儿大隐静脉穿刺体会,就穿刺点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角度及固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袁小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早期半卧位预防腹部术后病人腰肌酸痛探讨

    将100例腹部术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病人术后采用半卧位或斜坡位,对照组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 h内观察病人有无腰酸及其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腰酸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提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作者:吴爱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重型鼾症病人的护理

    总结用等离子低温消融手术治疗30例重型鼾症病人的护理.提出术前加强多导睡眠监测,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出血、疼痛、饮食及伤口护理,防止并发症.

    作者:杜枝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肝移植病人围术期的营养护理

    通过17例肝移植围术期病人的营养护理,认为根据肝移植病人不同阶段的代谢特点,予以不同的营养方法及护理,既不增加器官负荷,又能保证病人顺利康复,各期均注意控制血糖,合理的营养护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少仪;廖旭嘉;陈焕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倒立法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效果观察

    将517例自然分娩新生儿分为两组,观察组264例娩出后采用倒立法清理呼吸道,对照组253例采用平卧吸痰法清理呼吸道.结果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05,P<0.05).提示倒立法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可明显降低产程中因呼吸道阻塞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6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结果手术时间35~65 min,平均50 min;术中未发生并发症,病人术后3~4 d出院.提出手术室护士熟悉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过程并掌握并发症的预防,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翟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术后病人微波治疗的效果观察

    将100例肛周脓肿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马应龙药膏换药加中药坐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照射.结果治疗组不适症状消失、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微波照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作者:周小燕;李爱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乳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评估与处理

    目的探讨适合乳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评估量表及处理方法.方法对40例综合治疗期的乳癌病人应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简易疲乏量表、卡氏功能量表进行癌因性疲乏评估,对癌因性疲乏病人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增加营养及中药治疗10 d后再进行疲乏程度评估.结果 3种评估量表评估的病人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7,P>0.05),40例病人治疗后疲乏程度显著减轻(χ2=48.36,P<0.01).结论 3种量表均适合乳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评估,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氧运动、营养及中药治疗可以消除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

    作者:李亚玲;王耕;王明华;时云;王桂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频电圈锥形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人的护理

    对43例经病理学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病人行高频电圈锥形切除术.结果除1例术后出现创面出血过多外,其他病例均创面愈合好,宫颈表面光滑,复方碘实验宫颈着色.本组病例仅1例经过2次手术.随访3个月至2年,治愈40例(93.0%),好转3例(7.0%),总有效率100.0%.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健康教育,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严密观察阴道排液、出血情况,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同时要重视术后定期随访.

    作者:李文彬;魏超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抽液中的应用

    胸腔积液、积血的病人如积液、积血量较多,不能自行吸收,临床上多采用胸穿针胸腔穿刺抽液.反复穿刺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2003年4~9月,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抽液8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