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田贵贞;方慧
总结100例门脉高压症术后病人输液的管理,提出应控制输液速度,合理安排液体输入顺序及定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血糖等,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宇;杨晓;黄雪美;白茹娟;马昆宏;吴建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总结用等离子低温消融手术治疗30例重型鼾症病人的护理.提出术前加强多导睡眠监测,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出血、疼痛、饮食及伤口护理,防止并发症.
作者:杜枝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28例肝癌临终病人采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及爱与归属需要理论实施整体护理.提出护理诊断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27例能有效地满足生理、心理及精神需要,1例自杀未遂.病人均安详、满意地渡过生命后阶段.
作者:冯伟平;丁永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认为口咽部分泌物误吸、胃十二指肠定植菌逆行与吸入、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呼吸治疗器械以及空气和手的污染等为造成VAP的主要原因.提出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喂养采取适当卧位;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勤洗手,严格消毒隔离和环境管理;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吸痰管理和口腔护理;严格消毒呼吸治疗器械等护理对策.
作者:张淑香;秦松;王淑玲;栾明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48例腭裂序列治疗患儿实施个体量化健康教育,结果教育后患儿及家长对各项知识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均P<0.01).提示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可使患儿和家属了解腭裂序列治疗以及语音训练的知识,解除对疾病的顾虑,掌握科学的语音康复训练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婕;田英;何亚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道机械性损伤、无名动脉破裂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是其主要原因.提出合理选用气管内套管,有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凝血功能及机体全身状况,预防局部损伤,可预防气管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付红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采取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外伤所致的34例眼球穿通伤患儿的家长进行评估.结果家长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女性、高收入家庭、高文化程度及从事与医疗无关行业的家长焦虑程度显著偏高.提出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使其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张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3年9~10月,我科采用改制后的一次性输液器对12例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制作方法取一次性输液器1副,剪掉头皮针头,在远端打一死结,形成盲端,然后用5号针头在近盲端处扎一孔即可.一切操作采用无菌技术.
作者:龚俊;桂红玲;王荣;马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孕期营养定量指导对产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198例孕妇(观察组)于孕3、7个月分别进行饮食、日常运动量调查及代谢率测定,同时进行营养指导,并与未接受相关调查与指导的235例孕妇(对照组)比较产后14 d骨密度.结果观察组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χ2=37.35,P<0.01).结论孕期营养定量指导能减少产后妇女骨量的丢失.
作者:李璐琳;林中慧;廖冬青;李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将100例肛周脓肿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马应龙药膏换药加中药坐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照射.结果治疗组不适症状消失、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微波照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作者:周小燕;李爱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18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病人(干预组)进行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干预,并与78例仅进行产时、产后监护的ICP孕产妇(对照组)进行母儿情况比较.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加强ICP孕妇的孕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母儿围生期并发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章莲蓬;徐春梅;赵培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1例糖尿病足双下肢截肢伴有自杀倾向的病人进行心理支持,调动病人正性心理,发挥身体其他部位及残肢的功能,协调家庭关系.结果病人情况稳定.
作者:杨沁芳;刘丽英;赵蓓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为配合临床路径在胸心外科手术后的实施,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2001年,我们将普通输液架加以改进,研制成多功能活动输液架,临床应用于1 000余例病人,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明君;周万芳;陆小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为探讨留置尿管时间对妇科术后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将300例妇科手术后导尿的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100例,分别于术后24、48、72 h拔除尿管,比较三组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乙、丙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甲组,乙组、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组均无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提示妇科手术后48 h拔除尿管较合适.
作者:钟玲玲;陈平娟;黄春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分析220例骨科病人疼痛的原因分别为病理生理因素(54.5%)、心理因素(27.3%)、环境因素(18.2%).提出改变疼痛观念;正确评估疼痛,科学对症处理;加强心理疏导;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护理对策.
作者:唐凤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57例(67指)断指再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血管危象13指,其中夜间发生8指(61.5%).分析夜间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有生理特点、疼痛、吸烟、寒冷及其他因素.提示夜间发生血管危象的比例较大,加强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监护,尤其是正确处理夜间发生的血管危象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殷婷;陈水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机将60例压疮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观察组用鸡蛋内膜贴于创面加电吹风微风吹干.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电吹风加鸡旦内膜治疗压疮效果明显.
作者:靳红霞;王艳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将120例伤口换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油纱,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纱布条换药.结果两种不同方法换药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碘伏油纱与新生肉芽组织不粘连,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换药时间.
作者:程秀华;刘礼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将足月临产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肛法保护会阴,观察组采用扩张阴道联合按肛法保护会阴.结果观察组会阴完整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提示扩张阴道联合按肛法保护会阴,可减轻损伤,减少产时疼痛,提高会阴完整率.
作者:高桂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6例难治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病人进行可膨胀性三件套阴茎假体植入术,疗效确切,机械性能安全、可靠.术前做好病人心理、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