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银
对161名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其心理压力评分为(2.74±0.70)分,呈中等水平;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业余学习和社会的歧视与偏见是临床护士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与年龄、职称和学历有关.乐观和积极面对是护士常用的压力应对方式,少使用发泄情绪.提示需针对压力源采取措施,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保持其身心健康.
作者:李小宁;李小燕;强水云;姚聪;王力;贾小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回顾性总结了36例髂内动脉化疗栓塞配合膀胱全切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病人均有较好的控尿能力,7例有夜间溢尿,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作者:杨惠敏;王朝娟;张莉华;刘俊奇;韩淑婷;吕程;申豫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在<妇产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教学中,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采用护理程序查房、病案分析、健康教育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结合,对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对专业化角色转换有积极作用.
作者:侯同秀;王自然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1例右下肢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并发肌筋膜坏死综合征手术后病人,根据创面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换药方案,使用敏感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心理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病人住院60 d痊愈出院.
作者:王继欣;万敏雀;李谧宁;高晓敏;段艳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118例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根据功能障碍情况分四期进行不同的康复功能训练,结果118例SPR手术前、后患儿运动功能、社会适应性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收到较好的康复效果.提示SPR能长期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配合有效肢体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肢体功能障碍.
作者:李丽;安春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综述了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心理因素等,对护士职业性损伤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其危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如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及整体素质教育,改进医疗器具,预防针刺等.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殷婷;姚书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89例股骨干骨折并移位患儿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指导、协助家长保持有效牵引体位及功能锻炼.结果89例患儿经过3周左右的骨牵引治疗,均行拔钉加患肢髋人字石膏固定,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均达到临床愈合.经随访患儿下肢均等长,无畸形愈合、关节僵硬.提示护理干预可避免牵引过程中的并发症,为患儿骨折断端的复位创造必要的条件.
作者:董耀红;李天红;韩秋梅;郑轶南;李艳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引流袋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它既方便体内引流物储存、减少引流物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医务人员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提供了方便.但因引流管长度不够,病人活动时较易脱出.
作者:周庆湘;赵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时所致的疼痛,常使病人难以忍受,甚至感到恐惧.经临床实践发现.注射中旋转针尖斜面的方向注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现介绍如下.1注射方法常规按无菌操作进行肌内注射,进针后无回血即可均匀、缓慢注药,同时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注药疼痛情况,若诉疼痛.可轻轻旋转注射器(针头),以带动针头斜面改变注射方向,再缓慢注药.若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药量较大时,可逐渐、多次旋转针头斜面角度(可达360°),如仍诉疼痛者,可缓慢上提注射器(针头),以增加注射点的方法进行第二层面的旋转注药.
作者:曾庆银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经皮肾镜手术是治疗尿石症的一项重要的微创手术[1].为了使腹腔脏器充盈及皮肾镜头不被血液污染,术中需要大量的盐水进行冲洗,常因冲洗水流出而浸湿手术单.传统方法是在切口周围反复加铺治疗巾,既影响无菌效果,又浪费材料.2002~2003年,我科采用脑科一次性粘贴手术巾(下称粘贴手术巾)用于皮肾镜手术12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吴桂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对88例前列腺增生病人分阶段进行术前、术后、出院前健康指导.结果全部病人了解健康教育内容,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使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护患关系得到升华.
作者:李春秀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乳癌病人心理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和匹配原则将40例乳癌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行为干预.应用综合生活质量问卷与心理反应评定标准,评估病人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病人除自杀倾向外,其它心理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症状维度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乳癌病人负性心理,提高乳癌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陈雪青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长期以来常规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手术缝针,因戊二醛对缝针有腐蚀性,需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且必须浸泡10 h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方可使用;每周要更换1次消毒液,并定期监测其有效浓度.另外戊二醛为化学消毒剂,对医务人员及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作者:朱贞;冉茂菊;潘洛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乳房常识、乳房相关保健知识以及乳癌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讲座,提高其保健知识水平.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表,调查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各层次在岗护理人员,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问卷内容包括三大项目共24个问题.结果护理人员中仍有22.7%不知哺乳对母体的好处;9.3%不了解月经周期与乳房不适的关系;14.5%不知应行乳房自查;19.6%不知道乳房自查的佳时间;47.4%不了解副乳;对乳房检查手段、乳房常见就诊症状知晓率仅为43.3%~87.6%;对乳癌四种常见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分别为30.9%、39.2%、58.8%和94.8%.结论护理人员缺乏对乳房功能的正确认识,对乳房保健知识和乳癌相关知识也较缺乏;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相关保健知识的学习,只有具备各种医疗知识,方能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阳世伟;李戎;宗智敏;王先明;秦奇;罗坤妍;刘跃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心外科监护室(ICU)病人家属的需求和心理状况.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74例病人家属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家属对ICU的各项需求值为3.83~4.72分;对ICU各方面满意值为4.52~4.72;焦虑值(33.08±8.39)分与常模(29.78±10.0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焦虑值与家属对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认知呈正相关,与其对探视制度的满意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病人家属焦虑程度高,对ICU有较高要求,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减轻其焦虑心理,以更好地发挥家属对ICU病人的正性支持作用.
作者:茹明桂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皮试方法、安全皮试程序等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正确、规范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减少药物毒性;减少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王翠丽;王克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治疗感染性结膜炎,并适合新生儿特点、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33例中、重度结膜炎惠儿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用生理盐水洗眼,对照组(51例)用利福平眼药水滴眼.结果重度结膜炎显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生理盐水冲洗眼可有效清除眼部细菌,破坏其生存环境,抑制细菌在眼内繁殖,且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
作者:李丽萍;侯孟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2000~2003年,我科门诊对43例手部化脓性感染病人采用常规治疗、换药的同时配合黄竭液浸敷,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刘培书;何敢想;彭爱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了解骨科病人对追踪性健康教育的需求,对178例病人在出院前1天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因文化层次的不同而各不相同.高学历(中学及以上)者更注重通过自我护理达到康复目的,而低学历(小学及以下)者对止痛、疗效等治疗性教育内容较注重;高学历者对护士家访及电话咨询方式选择比例较高,低学历者则选择书信指导.提示开展教育时,要根据不同学历病人对追踪性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作者:麦瑶;潘丽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随机将460例需引产的孕妇分为两组各230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调节缩宫素引产,对照组常规用人工调节滴数.结果引产安全率、成功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引产至临产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总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引产中使用输液泵调节缩宫素滴数,可保持缩宫素有效血药浓度,维持规律宫缩,可避免强直性宫缩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提高引产的安全性及成功率,缩短引产时间.
作者:李亚玲;李洁;王志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