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爽;陈样清
1999年以来,我科将传统的两人置便盆法改为1人放置,经临床应用近5年,深受病人及护士的欢迎,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汪贵姣;宋玉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降低剖宫产率,保护、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方法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442例沿用常规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440例实施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8.6%,对照组为40.3%;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为1.1%,对照组4.1%;缩宫素使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及人工破膜等产时干预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产妇对医生、助产士/导乐员、护士服务质量和分娩环境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能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减少产时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熊永芳;张爱香;邓明芬;赵乔英;张丹丽;谭志华;黄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为探讨<健康评估>教学方法,对3个班次472名护理大专学生开设<健康评估>课程.结果学生中98.3%认为有必要开设健康评估课程,83.4%对此课有兴趣,81.6%认为学习后收获较大,65.7%感到此课比较难学;考试成绩及技能操作熟练掌握程度均不够理想.提示<健康评估>除作为护理大专生的必修课外,有必要对学时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优化探讨.
作者:王社芬;金宁宁;王玉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将120例行宫腔镜检查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于宫颈3、9点处刺入1.5~2.0 cm分别注入利多卡因2 ml,2 min后施术.观察组先将宫术安栓0.8 g塞入肛门30 min后,再行利多卡因局麻,方法同对照组.结果宫颈扩张程度与镇痛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宫术安栓联合利多卡因用于宫腔镜检查术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扩宫效果.
作者:陈宏;赵小红;邬东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应用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显像对76例结(直)肠肿瘤病人行定性诊断,其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90.0%.护理包括检查前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口服普鲁苯辛减少肠道生理性摄取;注射药物时,防止 18F-FDG 渗出静脉;注射药物后,饮水及膀胱冲洗、导尿降低或减少药物在泌尿系的浓聚;检查时行逆行扫描并防止病人身体移动;检查后嘱病人饮水排泄放射性药物.
作者:吕杰;孙艳美;孙玲;杜静波;刘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5例膀胱癌病人行膀胱全切加改良Indiana膀胱替代成型术,随访6~30个月所有病人尿控满意.熟悉术后相关器官功能的变化、良好的术前肠道准备以及术后保持各引流管通畅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护理内容.
作者:吴明珑;何玮;叶章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19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再手术病人,术前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胸痛及呼吸困难程度,及时实施手术及给予心理支持;术后做好呼吸管理及营养护理等.结果治愈15例,死亡4例.提示早期发现,尽早手术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系统的护理措施是病人痊愈的保证.
作者:陈明松;薛培青;冯玉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焦虑状态的作用.方法将128例AMI住院病人按住院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PMR,2次/d.结果 1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常规治疗能一定程度降低AMI病人焦虑水平,加用PMR后焦虑下降幅度显著增加;PMR对AMI病人有良好的心理干预作用.
作者:周晓荣;刘美丽;赵玲;高春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城区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探讨工作应激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71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属中等水平,不同科室中以儿科、内科、外科护士工作压力位居前列;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护士工作压力与护士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需寻求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措施,以提高护士心理防卫能力.
作者:李林;任泽娟;胡娅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156例输尿管结石病人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87.2%(136/156),其中64.7%(101/156)获随访2~18个月,未见结石复发.做好URSL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双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将剖宫产娩出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断脐后脐部用胎毒清脐敷包扎,对照组60例断脐后予暴露脐部,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浓度>205 μmol/L例数分别为6例和22例,黄疸消退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5±0.51) d、(2.4±0.81) d,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胎毒清脐敷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及加快黄疸消退.
作者:钱竹珍;叶君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将Orem自理模式运用于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使其从被动的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提高其在日常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康复.
作者:汤华清;张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将40例腰穿后头痛(PLPHA)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取自然背位,采用22号穿刺针、早期硬膜外腔注射30 ℃生理盐水等干预措施.结果PLPHA程度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提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PLPHA程度.
作者:谢淑丽;李学;朱明光;牛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教学质量.方法设计包含19项实验操作的<基础护理实验报告册>(下称<报告册>),应用于观察组(183名专科生)的教学,与同期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184名专科生)比较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沟通效果.结果两组理论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成绩、沟通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报告册>的应用能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并对护理程序的掌握和运用起促进作用.
作者:滑卉坤;左慧敏;郭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顺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将80例正常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全程陪伴分娩,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输注0.1%罗哌卡因+芬太尼);对照组采取非全程陪伴并不用PCEA.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顺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2 h出血量、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全程陪伴联合PCEA可以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科发病率和围产儿发病率等,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刘振玉;宁玉萍;吴五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290例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并与300例经股动脉途径者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者伤口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穿刺者(P<0.05,P<0.01);冠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与股动脉途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病人痛苦;但桡动脉较股动脉细,穿刺较困难,股动脉途径暂时不会被取代.
作者:王小艳;刘启明;吕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确诊初期生命质量的纵向变化,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MSAS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状态焦虑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对10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进行6个月的追踪调查.结果生命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及与医务人员的关系评分在6个月中较稳定(均数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P<0.01);婚姻关系、性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均P<0.01).确诊初期的生命质量、疾病时间长短、性别、教育层次是6个月后生命质量的预测变量(P<0.05,P<0.01).结论病人确诊初期的生命质量为中等,6个月后婚姻关系、性功能问题加重;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确诊初期的生命质量、疾病时间长短、性别、教育层次.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可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胡雁;Ken Sellick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白血病住院患儿的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61例白血病住院患儿(6~15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白血病住院患儿的PSSS评分为52.30±7.46,领悟社会支持状况为中等水平,其中对家庭内支持的感受为高水平,对家庭外支持的感受为中等水平;女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明显低于男生;病程超过1年后,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护理工作者应特别关注女性及病程较长的白血病住院患儿的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正确引导患儿家庭支持,并加强其家庭外的支持.
作者:周英凤;王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18例甲状腺疾病病人实施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ET-PT).结果双侧甲状腺切除6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2例,手术时间平均146.0(100~420) min,术中失血量3~100 ml,病人住院5~8 d痊愈出院.手术室护士熟悉ET-PT过程,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玉玲;李淑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采用生物技术提纯自体癌性胸水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进行扩增培养后,经胸腔输注治疗恶性胸水21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5%,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寒战、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提示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惠萍;董人平;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