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任泽娟;胡娅丽
目的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教学质量.方法设计包含19项实验操作的<基础护理实验报告册>(下称<报告册>),应用于观察组(183名专科生)的教学,与同期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184名专科生)比较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沟通效果.结果两组理论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成绩、沟通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报告册>的应用能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并对护理程序的掌握和运用起促进作用.
作者:滑卉坤;左慧敏;郭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的抑郁症状及其联合(糖尿病教育和心理干预)干预效果.方法对96例2型糖尿病和63例健康人(对照1组)进行首次抑郁自评量表(SDS)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测评.将96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2组,对照2组48例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联合干预.干预3个月末再行SDS及HAMD测评,同时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末行糖代谢指标检测.结果干预前SDS及HAMD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1组(P<0.01),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DS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2组(P<0.01),抑郁症状发生率(35.4%)显著低于对照2组(58.3%)(P<0.05);观察组FBS、2hBS及HbAIC 3项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2组(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有较高的抑郁症状发生率,联合干预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抑郁症状及糖代谢.
作者:刘永英;刘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焦虑状态的作用.方法将128例AMI住院病人按住院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PMR,2次/d.结果 1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常规治疗能一定程度降低AMI病人焦虑水平,加用PMR后焦虑下降幅度显著增加;PMR对AMI病人有良好的心理干预作用.
作者:周晓荣;刘美丽;赵玲;高春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结膜囊异物病人,常规用洗眼壶或输液管洗眼器冲洗,冲洗时冲洗液的冲力较弱,不易将附着在结膜囊内的异物冲洗干净,我们改用加压冲洗法,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银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1 000例门诊就诊者进行血压检测及认知程度调查.结果确诊为高血压者392例,占39.2%,其中占心内科就诊者的70.6%(230/326),占非心内科就诊者的24.0%(162/674).本次确诊为高血压的病人中非心内科就诊者文化程度及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均显著低于心内科就诊者(P<0.01).提示有必要建立门诊人群首次就诊测量血压制度,同时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提高高血压早期发现机率.
作者:赵光红;曹青;梁静;普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顺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将80例正常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全程陪伴分娩,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输注0.1%罗哌卡因+芬太尼);对照组采取非全程陪伴并不用PCEA.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顺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2 h出血量、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全程陪伴联合PCEA可以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科发病率和围产儿发病率等,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刘振玉;宁玉萍;吴五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机将46例盆腔脓肿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均采用甲硝唑液20 ml进行保留灌肠,对照组插管深度为10~15 cm,观察组为15~25 cm.结果观察组药液肠内保留时间长,治疗有效率高,且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P<0.01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莫春容;胡丽君;陈希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将住院化疗致口腔溃疡的8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1组(28例)、对照2组(27例),分别于化疗后3~7 d行叶酸含漱液(FGLN)、庆大霉素含漱液(GLN)含漱、锡类散外敷2~4个疗程(5~7 d 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P<0.05),对照1组、对照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FGLN能有效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王艳;朱娅萍;杨爱春;田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应用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显像对76例结(直)肠肿瘤病人行定性诊断,其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90.0%.护理包括检查前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口服普鲁苯辛减少肠道生理性摄取;注射药物时,防止 18F-FDG 渗出静脉;注射药物后,饮水及膀胱冲洗、导尿降低或减少药物在泌尿系的浓聚;检查时行逆行扫描并防止病人身体移动;检查后嘱病人饮水排泄放射性药物.
作者:吕杰;孙艳美;孙玲;杜静波;刘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降低剖宫产率,保护、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方法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442例沿用常规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440例实施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8.6%,对照组为40.3%;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为1.1%,对照组4.1%;缩宫素使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及人工破膜等产时干预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产妇对医生、助产士/导乐员、护士服务质量和分娩环境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能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减少产时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熊永芳;张爱香;邓明芬;赵乔英;张丹丽;谭志华;黄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采用自制问卷对住院分娩的119名孕产妇进行心理舒适调查.结果孕产妇对家庭、配偶的亲情支持、相关知识和技能指导及良好的住院环境等有较高需求.提示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服务过程中应尽可能挖掘和创造相应条件及环境,以增加孕产妇心理舒适度.
作者:袁秀珍;曹桂萍;邬燕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确诊初期生命质量的纵向变化,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MSAS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状态焦虑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对10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进行6个月的追踪调查.结果生命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及与医务人员的关系评分在6个月中较稳定(均数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P<0.01);婚姻关系、性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均P<0.01).确诊初期的生命质量、疾病时间长短、性别、教育层次是6个月后生命质量的预测变量(P<0.05,P<0.01).结论病人确诊初期的生命质量为中等,6个月后婚姻关系、性功能问题加重;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确诊初期的生命质量、疾病时间长短、性别、教育层次.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可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胡雁;Ken Sellick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32例绝经者(观察组)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与 24例(对照组)行经者比较治疗前后血脂、雌二醇(E2)、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2和NO、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反应较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E2和N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反应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提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绝经后妇女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防止动脉硬化.
作者:张泽芳;刘应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9例克仑特罗急性中毒病人实施洗胃、静脉输液以利尿及补充电解质,行心电监护,应用GIK液、大量维生素C等保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同时予以心理支持.结果病人均痊愈出院.
作者:金爽;陈样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面对护理学科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与拓展,只有循序渐进地实施双语教学,改进教材;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师资培训,注意师生双向交流等,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李春卉;李丽朝;马春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父母(观察组)及68例正常者的父母(对照组)进行评定,并根据测评病人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4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SCL-90各因子(除敌对及偏执外)、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过4周的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除敌对及偏执外)、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或P<0.01).提示精神分裂症病人父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程度.
作者:高诚;刘琳;李凤玲;吴海波;岳淑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倒膜是将按摩、药物及石膏倒膜塑形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治疗方法[1].我科于1999年采用中药Ⅰ号联合石膏倒膜治疗痤疮,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方法与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将40例腰穿后头痛(PLPHA)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取自然背位,采用22号穿刺针、早期硬膜外腔注射30 ℃生理盐水等干预措施.结果PLPHA程度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提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PLPHA程度.
作者:谢淑丽;李学;朱明光;牛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30例双胎孕妇产前行脐动脉血流检查,测定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速率与舒张末期速率峰值的比值(S/D)和搏动指数(PI),分析其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血流异常组分娩孕周明显小于血流正常组(P<0.01);两胎儿体重差>15%发生率、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发生率亦高于血流正常组.提示定期行脐动脉血流检查是监测围产儿预后有效的监护手段.
作者:朱树香;王巧梅;穆小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将98例乳汁淤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仙人掌局部外敷后行人工挤奶,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局部热敷后行人工挤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达92.00%,总有效率达100.00%.对照组治愈率为52.08%,总有效率为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仙人掌局部外敷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效果好、速度快.
作者:杨良枫;周慧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